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41 # 三界木屋

    中國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不斷滲透,侵蝕了我們一些人的思想意識,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思想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造成了一些中國人對西方國家的嚮往和崇拜。我們傳統文化教育卻沒有跟上來,我們國家五千多年的歷史,曾經強盛繁榮了數千年,我們值得為此驕傲和自豪。很多人在思考;很多人在問,我們國家的教育到底缺少什麼?

    我們都知道,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一個國家或地區出問題,首先是教育出了問題。自2019年發生的香港暴亂,搞香港獨立就是個例子。香港的問題,雖然有外國勢力的慫恿和支援,但主因是香港教育的錯誤引導。

    從我們目前的教育現狀,我的看法和理解認為,我們的教育在以下三個方面需要加強或引起注意。

    教育不是工廠產品加工的流水線,如果育人的結果如同工廠化的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那教育則失去了意義。舉個例子,我們音樂學院每年都會招收很多優秀學生,但是從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受群眾喜歡的歌手卻不多,為什麼?實際上就是因為老師教出來的唱法都一樣,老師教的好不好?應該說很好。但是就像一件藝術品是藝術品,無數件相同的藝術品就是庸品一樣。抹殺了個性就都成了差不多,都是差不多的人才就很難發揮各自的作用。

    有個性才會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需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但是我們更需要自主創新,沒有自主創新,我們就會在技術上受制於人。

    中國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父母家人的掌中寶。孩子吃飯要大人喂,哄著吃,衣服要大人給穿,鞋帶要大人給系,很多孩子生活上基本不用自己動手。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基本上是生活的無能兒。

    過分的寵溺孩子,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讓孩子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2、教育孩子崇尚英雄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很長,可以歌頌讓後人銘記的英雄很多。近現代為反抗侵略,為維護民族獨立解放而犧牲的英雄有很多。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而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很多。但是,我們很多青少年崇拜的卻是歌星、影視明星,追逐的卻是那些沒有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的帥男靚女。

    一個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不懂感恩的頹廢民族。崇尚英雄,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英雄輩出。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征程上;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偉大事業中,我們需要英雄。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這個靈魂萬萬不可缺失。

    3、責任與擔當教育

    一個國家的人民需要對國家有責任和擔當,一個家庭成員需要對家庭有責任和擔當。責任對每個公民來說是義務,如果我們國家的公民都有責任和擔當,我們的社會就會安定,就會減少犯罪;一個單位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有責任和擔當,單位的工作就會很出色;一個企業的員工如果有責任和擔當,企業的產品就會提高質量,就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這對一個國家,一個單位,一個企業很重要。

    我經常看到一些市政施工人員幹完活後,留下一堆垃圾不處,甚至由此造成事故。遺憾的是這一詬病始終沒有得到醫治,幹完活沒有一個施工單位把現場情理乾淨。這就是缺少責任和擔當。我們的一些公共設施有多少做到了質量過關?有多少可以使用百年?恐怕沒有人來回答。我們十年前建的住宅樓,有多少已經破敗開裂?十年時間就露餡了!我們捫心自問,對得起老百姓辛苦一輩子的血汗錢嗎?

    責任和擔當體現了最基本的道德和價值觀念,責任和擔當需要從小培養,有了責任和擔當,才配得上一個合格的公民。

  • 42 # 海棟樑

    我認為中國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公平公正,尊紀守法,循章導矩的社會環境。因為社會需要什麼,教育界就會培養出怎麼樣的人才。

  • 43 # 浩墨香教育

    我認為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過去那些年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長、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親切、和諧的關係。

    過去那些年代,社會和家長完全信任學校和老師,把學校當成神聖的知識殿堂,對老師懷有無比的感激、崇敬、敬重,不會懷疑學校老師的做法,更不會質疑老師對學生的批評和體罰,社會家長完全信任學校和老師,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學生,關係是那樣的信任和和諧。

  • 44 # 摩典2

    教育不是萬能的,作道德審判是最容易的。人格與道德的培養是教育的責任,但是,教育常受社會環境和思潮的影響,教育有時也會被某些思潮所裹脅。人格的形成主要在少年兒童時期,家庭教育起主要的作用,要加強道德教育,需要淳化社會空氣,提高整體的道德水平。否則,學校教了,出了課堂就被汙染了,因此,思政教育的不足,不是教育的主要責任,任何產業都無法保證質量100%合格。

    我認為教育最大的失誤是思維靈性的培養不常見,不明顯,也就是創新教育的效率不高。這不只是中國教育是這樣,世界發達國家也是這樣。因為沒人研究培養創新才能的根本規律,沒有認識規律,就沒有科學的創新教育。很多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上。

  • 45 # 曹仁伯

    教育明確是思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教育資源是公平,體現社會尊重平等。

    教育形式可改變,核心價值萬古不變。

    教育是文化自信,崇洋媚外者要改變。

  • 46 # 中原灣

    百年樹人,教育為本。

    為了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教育部門要提高教師入職門檻,選用願為教育事業奉獻一輩子的人當教師。各級各類學校對在職教師應從職業規範職業道德方面加強教育與管理。師範學校必須把德育教育抓到實處,切實培養師範生奉獻教育的職業精神。全社會應大力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在從上到下良好的社會環境中,教師的“品德”在良性迴圈中會越來越好。

  • 47 # 全民話教育10911

    我認為,現在,中國教育界最缺失的是思想教育!

    教育界曾經一度形式主義之風氾濫,與教育教學關係不大的各種檢查、考核測評、活動盛行,老師疲於應付,成為名副其實的“表哥”“表姐”,怎麼能夠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怎麼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現在,雖然在一定程度是遏制了形式主義,但做的還不夠,還應該出重拳,下猛藥,擊破形式主義美麗的泡影,讓形式主義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 48 # 泰12345678

    缺德,對大事大非的辯證能力沒有。愛國教育沒有。分數第一和老師獎金都掛鉤,最後導致德不配位。沒有德,職位越高危害越大。教育內容說與時俱進,其實就是把老祖宗的東西都丟了。居然把歌詞上教材,那些前輩的東西都扔出課本。網紅都能成教育的題目,這是亂像。還讓學生去了解一個網紅嗎?老師體罰學生可以不能太過就行沒有懲治權教育部好學生的,現在學生太聰明瞭。教育初中是培養國家接班人,本末倒置了。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這樣下去幾十年就離亡國不遠了。中國的立足知道在與文化傳承,這文化丟了,也就不叫中國了。

  • 49 # 天地立人80

    最缺的是德,教師沒師德,教出的學生可想而知,學校出現打架鬥毆甚至出現人命案都不少這說明什麼?缺德啊!我曾經聽一學生這樣說:我班主任求我讓我爸給他搞什麼,我爸給他辦好了,班主任也得求我,他能把我怎麼樣,他得聽我的。

  • 50 # 葉老翁620

    我看教育最缺少的是平常心。人們都知道順其自然的道理,但都在做人定勝天的事,生兒育女的人都希望自已的後代成為皇上,但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時期皇帝只一個,可能嗎?所以恨鐵不成鋼,恨教師不作為,很教育資源不公,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拼命了又怕拿不到第一,造成了教育的怪圈不斷,怕老師對孩子不好儘量去討好,這個班那個斑拼著命地讓孩孑去參加,對自已苛刻得不顧生命,總是想著法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就是我們的家長。其實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是非常好的,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展的人才,提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樣才能促進各行各業人才的滿足與發展,推動社會較快發展,不斷提高國家綜合素質,使之變成真正的富國強國。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每個家長用平常的心態,對待平常的孩子與平常的教育,不但不會活得很累,而且能培養出合格的孩子。為了這一目標我們共同努力吧!

  • 51 # 聞章立

    一、理想“不響”。中國教育的方向應該是培養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熱愛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各類人才。通過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而不懈奮鬥。有關部門,有的學校領導對理想教育抓抓得不夠緊,措施不為,叫得不響,一些人追求到國外名牌大學學習,獲取什麼學位,取得什麼綠卡,至於什麼理想,祖國全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二、母語不牢。這些年來,教育上對英語的教育很重視,有飛速的發展進步,城市滿街都是小孩英語學習班,諸如:新東方,英孚,邁格森等。家長許多家長為了讓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亂能上一個好的學校,將來能出國,迫於無奈,也就只好讓孩子報名參加英語學習。各類教育機構都來中國搶灘英語培訓市場。反觀中國對孩子的母語教育,對於漢語學習教育就沒那麼重視了,甚至有的認為在大學學習英語不過關,拿不了畢業文憑。換句話說,中國大學生能否畢業,中中國人說了不算,必須要由英語考試決定。這在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

    回溯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作為人類優秀文化瑰寶。一是傳承歷史悠久。漢語,5000多年傳承從未間斷傳承歷史活化石。二是內容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漢字傳承,姑且不論朝代如何更迭,不論戰亂如何頻乃,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教育文化肯定是人類文化的精品。三是漢字書寫多樣性。按書法結構有:楷、行、隸、魏、草、篆書等書法,一個字既可以理解為字,也可當作畫的美輪美奐效果。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其他語言文字與漢語無與倫比。難道優秀的中華民族的語言(漢語,約佔世界人口數十億)就不能作為世界語言嗎!

    三、意志不堅。現在的教育,特別是在學生中進行樹立堅強意志教育,培養吃苦耐勞,艱苦環境磨練,戰勝一切困難,不曲不撓,敢於拼搏,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鬥爭精神。

  • 52 # 璞玉丸石

    我認為中國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家長的平常心,教育的全面性,以及社會對教育的客觀評價。

    望子成龍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全部強加給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一樣優秀。

    不承認現實,過分的理想化。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在一個層面上。世間不可能有絕對的平等,如果所有的人都平等的在同一個層面上了,哪裡來的競爭?人類怎麼發展和進步?

    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得坦然面對,肯定是有層次差別的。可不可能所有人都幹同一個工作?拿同一樣的收入?可能嗎?

    有些毒雞湯,一直強調人人平等,就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該和別人一樣,全部一起站在金字塔的頂端,這事實上是一種欺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違反自然規律,不承人與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事實,不承認有優,就有良,中,差。可不可能全班學生智商一樣高,學習能力一樣?理解能力一樣?記憶能力一樣?考出一樣的成績?

    天生的人與人的智商就有差異,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都是存在非常大的個體差異的。不同的差異產生不同的學習成績,對應社會需要不同層次的勞動者,這本身是順應自然規律的。

    可是家長不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請問,都考第一了,又哪裡來的第一?

    搞得現在教育被社會輿論綁架,本來應該正常公佈的,每次的考試成績,都自欺欺人的,說是隱私,不敢公佈了。一個學生不敢考試,不敢面對自己的成績,將來怎麼面對人生的挫折和風浪?走上社會參加工作,看不看業績?

    不公佈成績,其實也容易滋生腐敗。給學生升學錄取和分班,提供了暗箱操作的掩體,相互不知道成績就缺少了輿論的監督依據。

    重視成績也責罵是應試教育。我想請問一下,應試是不是本身也是一種能力?考試是最公平,可以量化的選拔,可以開啟寒門學子的上升通道。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不衝突。但是素質教育的綜合評價是不能量化的,很容易被人為操縱。

    現在的教育,確實單調一些。在注重應試教育的同時,應該注重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些就屬於素質教育的範疇,他和應試教育並不衝突。

    社會就是因為不承認差距,對教育的評價不客觀。而且有些人本身缺乏中國的文化自信,盲目追捧和模仿西方教育,提出一些不符合國情的改革,事實上是給教育添亂。

    如果家長有了平常心,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結合起來全面發展,對教育的評價客觀公正,教育將走向良性發展,孩子們有福了,我們的未來更有希望。

  • 53 # 上善若水敬業樂群

    我認為現在教育界最缺失的是對學生成長影響巨大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缺失了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挫折教育,一切都演變成追求高分的短視行為,就是有所謂的勞動技術課和社會實踐課,也都是流於形式,走走過場,沒有考核就沒有效果,學生的生活軌跡就是宿舍一一食堂一一教室“三點一線”,迴圈往復,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是“弱不禁風”,大都變成“肩不能挑擔 手不能提籃”的公子哥和大小姐,每天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都被家長承包了,整天“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享受慣了,逐漸形成一切都是以“我”為中心的錯誤認識,一但離開學校家庭走上社會,就會與社會嚴重脫節,譬如大學畢業後,認為自己是驕子,對工作挑三揀四,高不成低不就,有的乾脆窩在家裡啃老。還有就是今年以來發生的一些研究生辱國恨國,大學生違法犯罪以及一些抑鬱自閉自殺的現象,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和令人扼腕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我們現在的大學生的素質令人擔憂。

    馬雲曾經說過:惟楚有才,武昌街上十個人中就有八個是大學生。這說明我們不缺人才,真正缺少的是高尖端人才,是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有家國情懷的有識之士,這就意味著不僅教育部門要反思,我們的社會和家長也要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補上教育的“短板”。

  • 54 # 大雪小雪又一年大街小

    老師現在也不行了!一切向錢看!把學生當成待宰的羔羊。搖錢樹。給你補課!一個小時多少錢!會教出來好學生嗎??上樑不正下樑歪!老師帶學生吃住!每學期交給她幾千塊!還為人師表!我呸呸呸!

  • 55 # 菲菲236203918

    最缺失的是培養身心健康的有責任和擔當的接班人!課程的設定以及教材的難度和廣度脫離了基礎教育階段大部分孩子的接受程度!特別是對廣大農村家庭的孩子,以及城市零基礎上學的孩子!造成家長越來越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種早教班,輔導班。拔苗助長現象嚴重!也造成了老師教學的困難和學生的厭學逆反現象嚴重。特別是家長,身心俱疲,嚴重透支了身心健康!女性乳腺癌的高發也跟這個原因有密切關係!孩子的學習能力重要,但是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健康的體魄,培養合作精神,培養獨立與擔當也同樣重要!

  • 56 # 老郝家人

    最缺失的是德性教育,其核心是愛國教育,大學畢業了公費出國深造,慱士畢業了學業有成,理應回來報效祖國,為國為民做貢獻。但是,有部分留學生總是認為外國的環境好,收入高,有發展空間,嫌棄祖國,改變國籍,效忠於所在國,如果研製的是民用科技那是一般性的貢獻,惹是研製軍事領域高科技,製造出尖端武器對準中國,那豈不是叛國?成了中國和中中國人民的敵人!所以,教育是根本,育人先育德,培育德才兼備的人是教育界的根本任務。如果都高才生都加入外國國籍,寧可放棄培養,也不為外國培養,中國的學校就要為中國培養人才。抓教育,師德是關鍵,一天到晚歇夥長工資,在學生面前老講中國的月亮沒有外國的圓,這樣的教師應清理出教師隊伍為好。對改變國際的學生國家也要採取相應的法律及經濟措施,追究其叛國罪,返還公費出國深造這一部分款項。

  • 57 # 惑左惑右

    缺失了方向。又退回到科舉制的老路上,而且更甚之。初中生是作業負擔超重;高中生則從上午6:30上早自習,然後一直上到中午,吃點飯,下午2:30繼續上課,上到晚上六點來鍾吃晚飯,學生不準出校門,送飯的家長隔著大門鐵柵欄把飯遞進去,最後再上晚自習到晚上10點左右。你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你們能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 58 # 晁軍起

    我們國家人民和文化的教育下,中國最缺少的是不要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骨氣,和自豪,端正思想總教育方面需要的是弘揚愛國精神,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偉大祖國端正思想,弘揚毛澤東思想,也正在改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全世界

  • 59 # 十一月的清溪

    兩點,如下:

    一,優勢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也就是孩子喜歡做,經常做,且表現突出和優異的地方,可以是學業,可以是足球,可以是圍棋,也可以是遊戲。

    “全面發展”和“木桶效應”只能造就社會的“勞動力”,卻營造不出“高,精,尖”的人才,也營造不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社會發展局面!

    二,愛國教育。

    當今社會,利益至上。很多人為了好的生活條件,或者好的環境,背棄自己的祖國,甚至反過來攀咬自己的國家。

    因此,加強愛國教育勢在必行。語文課本里,請多一些“小紅和小明”,少一些“露西和麥瑞”!

  • 60 # 樑老師讀書

    我認為中國最缺少的是有思想、有個性的熱愛教育的老師。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除家長外,接觸最多的成年人就是老師,而我們知道,學生的成長,除了學習,更多的是模仿。老師對於學生來說,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有更重要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模仿的物件,對學生施以正面的影響。

    教育其實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教師的生命是鮮活的,才有感染力;教師的生命是富有生命力的,才會有影響力;教師的生命是有魅力的,才會吸引學生。而放眼望去,這樣的教師在哪?

    現在的老師每天很忙,忙著完成各項任務。為了職稱所需要的各項指標而忙;為了領導佈置的各項事務性工作而忙;為了分數而忙;甚至為了得到領導的肯定而忙。

    一個疲於奔命的老師,如何為別人提供生命的模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車盒飯定價40元一份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