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Yantongshen

    舊社會的地主,是怎樣煉成的?舊社會的地主形成,有著不同途徑,有些是靠著做買賣,發了財,就在農村買地,然後出租土地或僱傭長工、短工,自己坐享其成,不勞而獲,成為剝削者;也有些人,開始自己也是參加勞動的,逐步有了積累,不斷吞食、侵佔農民土地,然後脫離勞動,依賴剝削僱農,靠著收租生活,成為不勞而獲的寄生蟲。也有是靠與官員勾結,以強盜方式掠奪而形成的地主,為富不仁,殘酷剝削失去土地的農民!

  • 22 # 鄴城馮建林

    小地主多是靠節儉而來的,可還有人解放後又淪落為貧農,是託吸食鴉片,好吃懶做,甚至傻里傻氣,崽賣爺田不心疼的福。

    我們鄰村有個大地主杜朝西,家有良田三百多頃,可一直沒有兒子,最後生了一個傻兒子,並且生出來就不會笑,一次他家的常工不小心摔壞了一隻碗,他突然發笑,因此,杜朝西讓人去山西拉碗,碗拉回後,派人上房向下摔碗,逗他兒子發笑,等杜朝西臨死的時候告誡兒子,我給你留了三百六十多頃田地,知道你守不住這份家業,但你要一年賣一頃地,足夠你一年的消費,這樣,我的家產足夠你一輩子吃喝,可當杜朝西死後,需多人打起了他家財產的主意,傻兒子愛熱鬧,所以就有人騙他,東家給咱村成個集市吧,傻兒子說沒人來啊,此人回道,我有辦法讓人過來,咱們可以路上灑錢,把別的地方集市上的人爭過來,傻兒子聽了認為是個好主意,所以就從家中取銀子,委託此人辦這事,此人把銀子自己留了多半,剩下的讓家人,親戚好友去路上灑錢,這些人又截留了一部分。

    又一次,他家常工見有人利用成集一事發了財,也心生歹意,對他說,東家這地裡種什麼收什麼,那我們給地裡種金銀,收入應該更多,傻兒子聽了是這個理,就把家裡的地賣了一多半,換回的金銀讓此人種到地裡去,這個常工白天偷偷播到地裡,晚上帶家人偷偷到地裡刨出。就這樣沒幾年他的傻兒子就把家產敗光。三百六十多頃地沒有保住他傻兒子的一輩子吃喝。

    解放後傻兒子成了村裡的五保戶,那些騙他錢的人都成了地主,富農。後來村裡人都說傻兒子:傻人有傻福。

  • 23 # 崇智6311

    一人是有人性的,是善是惡自有人評說!

    二階級是可以轉換的!

    三解放時的近五億人是怎麼來的?

    四勞動人民多數身體好五大三粗難道是餓出來的?

    一般地主都是勤勞節儉出來的!

  • 24 # 逼自己快樂的AQ

    大地主是官僚買辦地主,他們是依靠外國資本和手中的權利和槍桿子掠奪大量的土地。中型地主是前朝遺老遺少繼承的兼併土地。少量的小地主是靠自己的辛勤和聰明積蓄的土地。

  • 25 # 黒芝麻

    古代的地主是由分封繼承而來的。地主是家庭擁有土地,其成員不參加勞動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是大的地主是皇帝,擁有全國所有土地,按其級別可分大丶小地主。最低級別是農民,農民要向官府定期交稅的。沒有土地的是貧僱農受地主剝削和壓迫的,為地主幹活。並向地主交租的。大的地主不勞動,到莊稼收割時丟鄉下收租的。在舊社會有的大地主與舊政府官吏勾結狼狽為奸,欺壓農民。也有的地主透過經商發了財,或有人從事舊政府工作的人,購買大量的土地租給農民種地,不勞而獲成了大地主。也有的小地主,從日月積累的錢購買的土地,過養不勞而獲的剝削生活的小地主。這些大小不同的地主,其特點都是佔有一量的土地,靠剝削農民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還有一種惡霸地主沾有血債的地主,這種地主是最嚴重的地主。舊社會勞苦大眾不甘於封建地主的壓迫和剝削,起來反抗與之鬥爭,推翻這不合理封建地主制度。

  • 26 # 桑植做窗簾沙發墊的

    有祖傳的,有幸苦勞動掙來的。有考取功名後有錢買來的

  • 27 # 山巔一寺一壺酒13730

    大富靠天,小富靠勤(儉)。舊社會許許多多小地主也許確是靠自已的辛勤節儉練歷成的,但靠一己之力那大地主也是可望不可及的。比如四川第一大地主劉文彩沒有劉家顯赫的軍閥背景,沒有巧取豪奪,僅憑辛勤節儉能登頂大地主榜首?大多地主僅日子過得比普通農戶好,少數土豪劣紳除外。

  • 28 # 知足13840

    有地主的地方,必然有貧農,說明一點就是人與人的區別。

    在一個家庭,子女們離開父母親單獨生活,他們的生活都會不一樣,有的過好,有的不好。

    一個村子裡,儘管大家都努力刻苦地勞作,都是同等的條件也會因為眾多的客觀條件而不一樣。慢慢的命運差的就會落後,久而久之,差別越來越大,貧富差距也會拉大。由於命運的不同,加上天災人禍決定了誰能當地主,誰能當貧農。

    我的爺爺就是一個富家子弟,從小驕生慣養,長大吃喝玩樂,染上了鴉片,把一份家產都敗光了。而他的哥哥們比他生活的要好,土改定成份,我家定的是中農。

    地主的由來千差萬別,地主裡的人也是各有千秋,有勤儉節約發家的,有橫行霸道斂財的,更有奪人錢財的,好的地主有,壞的地主也不少。

  • 29 # 梅山德澤

    這要為地主翻案的節奏啊!還怎麼煉成的?你以為地主是鋼鐵呢?

    我們從小就接受黨的教育,牢記階級苦,不忘血淚仇!地主階級都是靠剝削貧顧農富裕起來的。你想想,他一不幹農活,二不下田勞動,三不上山種樹,靠著收取租戶的地租生活,不是剝削是什麼?雖然說大多數地主,他們的祖輩是靠辛苦治家,勤儉節約積累了原始資金,一點一點買下了田產;但也有少部分地主是靠巧取豪奪,原始積累充滿了血債!

    土地革命就是要打土豪分田地,把他們世世代代積累的土地和財產,平均分配給勞苦大眾,讓農村的人民,家家有地種,人人有飯吃。這就是我們革命者的初心,我們打倒了蔣家王朝,我們實現了鬧革命的初心。

    如果地主階級的後代子孫膽敢翻案,我們一定高舉革命的紅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他們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實行新的土地革命。決不能讓我們的勝利果實,被新的地主富豪奪走。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 30 # 蒙哥內蒙古

    我個人認為有三種,有的是特別勤快,摳門,持家,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越來越變的有錢,置地買房的,僱傭長工短工幹活,還有就頭腦靈活,有苦,跟現在有錢的一樣,改革開發有的億萬富翁,有的貧苦!還有第二種,從古到今,就是大家族,豪門家族,子承父業,達官貴人等,稱霸一方當地有名的家族,世代經商,所謂的名門望族!還有就是土匪惡霸發家的,相當於現在黑惡勢力的!

  • 31 # 四川達州人

    地主也要分等級的。

    大地主連田阡陌,幾千幾萬畝,佃戶徒附無數,兼營工商高利貸,控制地方州縣。

    豪強地主的鄔堡,足以抵禦小規模的正規軍甚至幾千饑民:

    中小地主,幾十幾百畝。

    耕讀地主,是宋代之後的官宦家族,蟄伏期就在家默默讀書,積累名聲。

    地主如何形成?

    過去是宗族制,一般聚姓而居,佔據嫡長位置的宗族管理人,能不斷利用宗法權力攫取財富,進而形成地主。因為公共族產是族長管理,巨大的收益稍微向自己這房傾斜些,十年就會積累不少。

    祠堂是族長控制家族的核心

    第二種是貴族官員士紳。作為官員貴族或者有功名計程車,享有不納稅不徭役的法定權力,所以周圍的小商小農小工,為逃避稅金徭役及差役勒索,願意奉獻財產將自己降為佃戶幫工。

    第三種是自耕農積累財富晉升,先是富農再是地主。這種小地主並沒有多少安全感,土地不過百把畝,勢力單薄,很容易被官員或其他家族吞併。

    譬如湖廣填四川,早期進入者有較多先行優勢,能夠佔據較好與更多的土地,晉升富農地主是較多的。

    第四種是土豪劣紳。大地主雖然兼營高利貸但主業其實是工商,與耕讀地主一樣都企圖博取地方上的好名聲。土地不多的小地主不一樣,高利貸逼死人的太多,九出十三歸都不算什麼。

    鄙人外祖母曾經說過,1920年代四川農村高利貸之狠是今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就算本家人借貸也是6個月50%,一般人還根本借不到。異姓借貸是:春一夏二秋三,還別說什麼大斗進小鬥出。

    譬如大春插秧,貧農如果種子糧都沒有就只能去借地主的糧食。2月裡制秧苗的時候借10斤稻穀做種子,5月割了麥子就得還21斤(1斤是去除穀物的水分)。如果還不起,7月收割稻穀得還32斤稻穀。

    土豪劣紳的財富就是這麼積累的,要的是短平快,因為貧農必須借,三個月內也能勉強還得起這些。

  • 32 # 使用者80776927211老樂

    看看現在,想想當年,應該知道吧?

    我村裡有個叫二閻王的富農分子,那個年代批鬥他,讓他交待他是怎麼成為富農分子的,他說:我是積攢過的。又問:你說說你為什麼叫二閻王!答:託弟兄們的福。

    其實他是個本分人,勤勞過日子。他的哥哥和弟弟橫行霸道,無惡不作,在那個年代已經被鎮壓砸死了,他沒做壞事,就沒砸死他,劃分為富農。

  • 33 # 吳召華937

    有個名詞叫“國家”,就是大的叫國,小的叫家。自古地球上國很多,家在國的管轄之下就更多了。國無分大小根據發展結果有富裕的,有貧窮落後的,決不可能一個樣,家當然也是如此。政府鼓勵家庭自己努力去幹(勞動),發揮自己的能量特長或計劃,就會自然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狀態。只看作都是這片士地上的人,各個人都在努力把自已的家庭搞好,同時給國家作貢獻(供稅收等)為主要目標,沒有什麼“地主”名稱之說。

  • 34 # 我本善良3hpd

    地主是怎樣練成的。

    我的外公和外婆,祖籍山東。外婆在我腦海中沒有印象。聽我母親說,外婆在我剛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外公留有很長的鬍鬚,就象電視劇裡的帳房先生那樣。他一年四秀穿長袍馬褂,夏天穿單的,冬天穿棉的。一根拐扙隨身而帶,寫字都用毛筆。小時候經常看到他伏案寫信。

    舊社會,外公在山東和人合夥做鹽商生意。他自己兼帳房先生。家裡還有一條機帆船,由外婆負責跑運輸。後來由於業務需要,舉家迀到江蘇鹽城安了家。母親在當地的教會學校唸書。聽母親說,當時社會上較亂。外公賺的錢沒地方花,就買了三十畝地,自己也不僱人種。免費給當地的村民種農作物,也不收租。就這樣一直到坑歸戰爭暴發,日本人打到蘇北。眼看形勢不妙,外公和外婆放棄土地和房產。帶著我母親和舅舅,來到上海。

    因為我外公有這麼個叫不上地主,也不叫小業主的身份。我父親一直積極要求入黨,申請書寫了幾次。組織上到蘇北當地一瞭解,父親的岳父有這麼一個不明不白的身份。加上我爺爺奶奶在解放前也有幾畝地,爺爺又在外華人的公司幹話。父親一直沒能解決入黨問題。

    外公活到74歲去世。之前,他自己感到來日不長。經常到我家附近的棺木店,看上一口棺財,囑呼我母親,按他的意願辦理後事。外公去世後,母親把他安葬在萬國公基(現在的虹橋路)。

  • 35 # 東港朝天闕

    我的高祖父、曾祖父都算的上是地主。

    我們家祖籍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大約在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我的天祖父兄弟五人因山東連年災荒,人多田少,無法度日,所以北上闖關東。

    在今天的遼寧省東港市棋盤山落腳以後,我的祖先除了開荒墾田還挖土煤,攢點錢根本不捨得花,恨不能把一文錢掰成兩半花。除了添置工具、牲口,就是置辦土地,根本不捨得把錢用作它途。

    經過兩三代人的努力,到了我高祖父晚年、曾祖父壯年時,也就是清末民初,闔族攢下1200畝地。這些土地的耕種全靠自己家人,頂多在農忙時迫不得已會僱幾個短工。僱工的時候給人家吃稠的,自己喝稀的。據我祖父輩的老人們回憶,他們的父輩、祖父輩一天到晚都是不停的勞碌。雞叫頭遍就起來,天不黑透不回家。每天鋤、鐮、糞筐不離手。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攢下一點點錢就趕緊買田置地。

    以他們擁有田地的畝數來看,算得上是個地主。但是以他們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來看,他們充其量就是個視土地為命根子的農民而已。

  • 36 # 歲月96512

    現代劉文彩式的人物還少嗎?咋不拿出來批鬥!

  • 37 # 科技華仔

    每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同,“較高”水平的地主到底是怎樣的就不是很好評價了。

    首先頂級的地主是不用擔心人身安全的,只要不作大死(例如沈萬三那樣的),不出每天作死三十次的敗家子,不遇到一死死一城的天災,基本不會出現家門滅絕的禍事。

    無他,掌握的資訊,手上的資源總能提高他一家人的抗風險能力。

    到了這個階層,不用擔心他會欺男霸女,或者每天無所事事。

    有無數的商鋪要管,有無數的高官要見,赴不完的宴,管不盡的事,有志的還會試著向官場、海外發展一下,再不濟也是教育子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宗廟有祠堂,出門總是沾親帶故。這些人的後代也混得不會差。

    次一級的地主一般是依附於頂級地主的一批人

    例如紅樓夢中賴大一家,周瑞一家,祖上出過小官,和鉅富家有往來。

    每天能喝酒吃肉,能供子弟讀書,農活是不會幹的,有長工有童僕,子弟不肖也會欺男霸女,抗風險能力遠弱於頂級鉅富。

    遇到改朝換代往往會成為犧牲者。再次一級的地主則是靠近基層的一批人,有農莊,有長工,有牲口。

    靠著和次級地主沾親帶故或者博取過一點小功名甚至是兄弟多勞力多慢慢發家,一般都積累過三代甚至以上。

    識字,會算。特點是極其貪財,摳索。

    每天照料牲口,看僱農種地。

    容易苛待人(也會虐待自己),但欺男霸女不會(還沒達到手眼通天能把事情瞞的滴水不漏),每天能吃飽,偶爾能吃肉,遇到災荒戰亂會瞬間墜落底層。

    再次一級是富農,小康生活,有田有房,無債無災。

    大型牲口一到兩頭,家裡壯勞力兩三個或四五個,會請短工,可能有世代陪伴的老長工(多半是本家親戚,算半個家裡人),不會苛待人,能頓頓吃飽,偶爾有蛋,炒菜放油,鹽味不缺。再次一級是中農,有少許地,有一兩個壯勞力,和一些半大勞力,有房,平時飽一頓飢一頓,總歸餓不死人。貧農,家徒四壁,缺壯勞力,沒有田地,沒有勢力,別說天災人禍,即使遇到小病也可能拖成大病,抗風險能力極差。人命如草芥。這個大概就是古代各個階層的生活,如果想和現在的生活水平看齊,估計得直接穿越到頂級鉅富家裡。

    我外公在土改前就是地主

    家裡的基業是他爺爺積攢下來的。我外公的爺爺是當地有名的醫生,靠醫術賺了很多錢,買了很多地,算得上鄉紳。

    但等到我外公的爺爺老了後,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原因很簡單:地多了就有錢、生養成年的孩子也多,其中又都是兒子,帝制時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除了皇家是單子繼承製外,民間的家族一概禁止單人繼承,必須把遺產分給每個兒子,所以到我外公的爸爸這一代,地已經少了很多。

    但所剩的地依然夠他們家過上不事生產的生活。然而,不事生產不代表就能享受,由於中國古代帝制的特點,並不怎麼尊重私有財產,錢在權面前不值一提,再多的地恐怕都沒有當個小官強,所以我外公從小不幹農活就得上學,希望學而優則仕。雖然那時已是民國,但這種思想在華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外公外出求學,家裡只有兩人:我外公的父親,和作為童養媳的我外婆,外公的父親身體不好,外婆負責照顧岳父,兩人都無法參加農業勞動,所有的地都租了出去,據我外婆回憶,絕大部分收成都由佃農拿走,家裡只留我外婆和外公父親的口糧,以及我外公上學的開銷。

    留給我外公的錢並不多,據他說以他的成績能上清華大學,但交不起學費,只能就讀免費的師範學校,只用交伙食費。據我外公回憶,每學期結束後如果伙食費有剩餘,學校會退還。

    抗日戰爭期間,我外公父親的兄弟,全部參軍或被抓去做了壯丁,從此杳無音訊,作為家族中唯一剩下的男丁,我外公陸續繼承了他們的地產,重新變成了大地主。不過那時由於舉國抗戰,稅賦很重,生活上也並沒有多寬裕。

    40年代末,外公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做了一名小學教員。

    很快,新政府成立,土改後,外公家的地產被分給貧農,他的地主生涯就此結束。

    據我外婆回憶,他們鄉沒有地主在土改時被暴力對待,土改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嚴重暴力事件,主要原因是他們鄉里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嚴重的地主-佃農的階級衝突,沒什麼血債,地租本來就不高,鄉民或多或少都沾親帶故,土改的阻力也小很多,當然,連年戰爭導致大量男丁從軍後消失,也是一個原因。

    北韓戰爭時期,外公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加上視力極好,被招入空軍。轉業後又考上了大學,最終在某科研單位做了一輩子研究員,期間擔任過某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雖然外公在政治表現上十分積極,但也沒入黨,除了成分是地主外,還因他年輕時參加過三民主義青年團。

    總之,地主就意味著比其他人家更勤奮,更能吃苦,還得有一定頭腦,才能積累下家業。(姥姥的爺爺堅持把最寵愛的孫女嫁給窮光蛋姥爺,只因為姥爺是少有的讀書人,他敬重知識分子)

  • 38 # 華夏一老卒

    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以偏以偏概全!!!

    就像當下先富起來那批人一樣;是有很多勤勞工作把握住機遇而富起來的,但走歪門邪道、黑社會黃賭毒而富起來的也不少數,更多的是透過公權力致富(大家都懂的,不能多說)。

    舊社會也一樣,是有一部分人透過辛勤勞動購買土地而成為地主,但大多數地主呢?

    只要成為官僚;就可以交結官府,逃避賦稅,依恃權勢,兼併土地,將負擔轉化到無權無勢的平民身上,很容易就積聚起巨大的財富。

    比如說范進,在其中舉後,陸續就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本人老家當年有一大地主,姓蘇號稱半城;全城一半房產、全縣一半土地是他家的,雖有誇大但也說明其豪富。民國初年,社會動盪,他出槍買槍、組織家丁,後又強迫佃戶買槍。最盛時常備不散的家丁數百(多是他同宗),械鬥時能動員近兩萬人槍,民國的縣長奔走其門下如廝僕,三十年代中央軍進來了又給了他塊保安團的牌子。當然,最後的結果不用猜了。

    這就是一個官僚地主最好的寫實,蘇老太爺知書達禮、慈眉善目,沒聽說有什麼惡行。但他的什麼侄兒、侄女可就惡行累累把當地禍害慘了!

    後來才明白到他這個地位的人就像黑社會的槓把子,怎麼可能親自下場砍人?他想做什麼下面的人都會幫他辦好,用得著他手上沾血?下面的人過份了他還可以出來裝下好人........也不想下他的半城是怎麼來的?看下《讓子彈飛》中的黃四郎就明白了

  • 39 # 翻越關山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你看看闖關東就可以了,朱開山怎樣從一個闖關東的山東貧苦農民變成東北擁有幾百公頃的地主的,他的原始積累都是自己拼死拼活得來的,沒有剝削任何人。即使他置田買地僱傭短工長工後。那也是對短工長工很仁厚,給吃好喝好的,並沒有剋扣他們,可以說朱開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地主的形象,當然,地主中肯定也有欺壓長工剋扣長工短工工錢的地主。但這樣的地主只是少數,在前些年我們家族修家譜的時候我從家譜發現一個現象,解放前誰家的兒子多後代大多比較貧窮,比如父母有十多畝地,三間房子,家裡有三個兒子,等兒子大了一分家每個兒子就只有三五畝地一間房子了。如果兒子不努力只是固守家業,等兒子再生兒子,哪怕只有兩個兒子也是越來越窮了。

  • 40 # 文史夢古今

    舊社會的地主是怎樣練成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學術問題。在筆者看來,一個普通人成為地主的途徑,無非以下四種:

    其一、官宦人家後代;

    官宦人家成為地主的途徑很多,分封、賞賜、置地等手段都是很常見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瑞的伯樂徐階。徐階宦海沉浮數十年,橫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門生故吏遍天下,晚年更是權傾朝野。徐階可沒海瑞那般甘守清貧,名下竟然有四十萬畝土地(一說二十四萬畝),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其二、商人置地;

    商人置地成為地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沈萬三。沈萬三原本就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農民,可他從土地中賺取第一桶金後,成為一名商人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沈萬三明白“盛世置地,亂世黃金”的道理,乾脆黃金土地兩手抓,有了錢就買土地,直至成為迅速成為“資產鉅萬、田產逾吳下”的江南第一富豪。

    其三、軍閥混戰的結果;

    劉文彩能夠成為民國時期川西著名的大地主,仰仗的就是弟弟劉文輝的勢力。劉家祖上原本世代務農,可自從劉文輝當了川軍旅長之後,劉文彩先後被任命四川菸酒公司宜賓分局局長、敘南船捐局長、川南護商處長、川南禁菸查緝總處長、川南捐稅總局總辦、敘南清鄉中將司令等職,逐漸掌握了財政大權。

    有了錢,還有兄弟罩著,劉文彩便成了一個大地主,竟然擁有8091畝土地。這是什麼概念?鄭大新校區佔地面積為4845畝,劉文彩名下土地大致相當於1.7個鄭大新校區。劉文彩成為地主之路,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原本一貧如洗的農民會成為新地主。

    其四、舉人的吸引力;

    古代讀書人地位高,考到了舉人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明清時期,舉人享有免除徭役低稅賦的特權。舉人一旦享有低稅賦的特權,就意味著名下土地可以少繳賦稅,這對農民吸引力很大,就會出現將土地“投獻”給舉人的情況。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范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說白了,自從他考上舉人之後,就意味著成了一個“準地主”。這也難怪,范進的老丈人會對他畢恭畢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嘔吐拉肚子不吃東西沒精神能吃藿香正氣膠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