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若有根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出現成文法典;唐朝時,形成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併為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近代中國,為實現變法圖強,一批仁人志士將近代西方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但由於有制度移植,少國情根基;有機械模仿,無整體共進;有先鋒引導,少民眾基礎,最終歸於失敗。


    新中國建立後,在黨的領導下,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黨對治國理政理念的探索歷程如下:


    時 間

    內容與定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方針。

    1997年黨的十五大

    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2012年黨的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要舉措。

  • 2 # 連化草

    沒有衝突。事實上沒有,理論上也不學。一字長蛇,儒為頭,釋為身,道為膽!

  • 3 # 思源73918016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但在先秦以前並沒有門派之分,歷史學稱其為先秦文化,那時能寫文章,發表見解的人統稱“諸子”,歷史上有記載的諸子就有幾百人之多。比較有影響的文化諸子有老子、孔子、墨子以及韓非子等等,但他們都沒有學術門戶偏見,孔子雖然主張以“仁”和“禮”構建修身治國的理念,但也崇尚自然而然的自然觀,也相信有“天命”存在。韓非子雖是法家創始人,同時又是儒家出身。墨子原本就是從儒家出道的,但他反對“腐儒”的做法,不贊同孔子的許多看法,因此自立門戶。荀子也是儒家出身,但他贊稱法家的治國方略,與孟子的許多觀點也有相左之處。那時在學術上,奉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學術風氣,這正是先秦文化的優秀之處,是百家爭嗚,獨立自由精神的體現,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特徵。

    把諸子百家細分為儒、法、道等六類是在西漢之後,由司馬談等人進行劃分才形成的,班固又將其分為“九流”,才有了後來“三教九流”之說。先秦時期,秦始皇立國需要法家的理論,就提倡以法治國。漢文帝需要修復因戰亂而導致的千瘡百孔的國家,需要用黃老之術修養生息,於是就提倡用道家理論治國。漢武帝知道國家要維護“大一統”必須要有統一的思想,要樹立“天子”的絕對權威,這些只有用儒家理論解決最順手,於是在全國掀起了“獨尊儒術”的規定。由此可見,最高統治者的統治需要和政治傾向才是左右社會上門派之分的重要因素。至於釋家,則屬於在北魏及隋唐時才才引進的外來文化,雖然在民間也有一定的話語市場,對豐富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寶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從未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主流文化。

    儒、道、釋,各自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政治主張,但從不排除異己,製造對立,相反則能和平共處,相互包容,相互取長補短,用他山之石充實各自的理論之山。王陽明是儒學大儒,但他的理論中不但有老莊的思想理念,還有釋家的許多思想理念。清朝大儒曾國藩一生三變,年青時崇尚儒家,希望透過科考獲取功名,以孝忠國家,光宗耀祖。出道時信奉道家,懂得用“和光同塵”才能復出,才能立足社會的道理。功成名就後,又喜歡上法家的理論,希望用制度來構建新的社會秩序。所以說,相互包容,取長補短,和平共處,國家利益永遠大於門派利益,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的法寶,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歷史最優秀的文化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文明得以綿延數千年而從無中斷的根本。

  • 4 # 乙卯圓明命理風水師

    就時間順序來看,道家文化起源應該更早。從道教典籍的三玄之一的《易經》,應該傳於遠古時期的伏羲時代。《道德經》應該成書於西周《南華經》成書於春秋時期。道家的基本教理教義是說明宇宙的形成,執行秩序,以及對各類事物的指導作用。是對萬事萬物的歸納和總結。儒家應在春秋時期形成,主要經典為《中庸》,《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 《易》,《尚書》,《禮記》《詩經》《春秋》。主要的宗旨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法是透過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來達到。綜合講就是內聖外王的入世之道。內聖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外王指的是社會功用說。只有當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達到了君子聖人的高度,才有資格治理好一個國家,能使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反之,就會使一個國家毀滅,社會動盪,天下大亂。這就是所謂的“德不配位,必有其殃”。佛教傳入中國最早始於東漢明帝時期。三藏十二部就是由記憶第一的阿難尊者記憶口述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的講經說法的每一會的內容。說明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尊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三教雖然形成的年代不同,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協作,形成了中華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恢宏氣勢和絢麗風采。在宋金時期由王重陽祖師創立的全真教,就將三教合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我們正處於一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更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光輝,走向更加燦爛的明天!佛為心 道為骨 儒為表 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 能在身 思在腦 從容過生活。

  • 5 # 自然285589719

    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可道,名,可名,非常名!

  • 6 # 老鍾甦

    三種文化是一種,教人從善無分別。相對相反皆平等,各教相逢口笑咧。

  • 7 # 天馬雲影

    孔孑曾問道於老子,老子生於周朝,喬達摩傳道於2500年,曾有傳說老西出涵關化胡。此推道教為最。

  • 8 # 懷如天際2

    中國任何哪種教法,都屬於盤古開天所傳的,

  • 9 # 閒看秋風999

    如果論資排輩的話,當然是佛祖釋迦摩尼排第一,他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然後是老子;最後才是孔子。

    如果按照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來說,無疑應該反過來,即“儒家第一、佛家第二、道家第三”才是。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孔子與老子大致應該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另外還有古代文獻記載孔子曾經討教於老子,但是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

    現在只能夠從《論語》和《道德經》這兩本書中語法與詞彙來分析,於是人們發現《道德經》成書時間要晚於孔子的《論語》。

    至於佛教傳到中國應該是孔子老子以後幾百年東漢時期的事兒了。佛教在中國達到頂峰應該是是南北朝以及稍晚時候的唐朝。

    儒釋道三家在剛剛開始傳道之時,也是或者水火不容,紛爭不斷,歷史上還有過幾次“滅佛”的事件發生——本地出生的“道士”和外來的和尚你死我活的鬥爭。

    這是到了南宋時期,中原地區出了一個“大儒”朱熹。此人對“儒釋道”三家都有研究與造詣,在他的影響下,儒釋道三家才慢慢合流到一起。

    只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但是《道德經》並非是道教的經典書籍,因為道家對創始人另有其人。

    簡單講,千條江河歸大海,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最後讓儒釋道三家走到了一起,現在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10 # 我就是竹韻

    中國文化有儒家文化、釋家文化、道家文化,三者又相互融合。那麼,在華夏文明中,那種文化產生最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三種文化形成的時間及代表人物。

    一、從三種文化形成的時間看

    1. 儒家文化:出現於春秋時期,距今2500年前。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2.釋家文化:即佛教文化,在中國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距今1800年前。眾所熟識的法師有玄奘法師、達摩祖師、六祖慧能法師。

    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實,遠在黃帝時代,就有道家文化形成的雛形,有學者證明黃帝和老子的文化是同一根源,一脈相承的。黃帝生活的時代為距今5000年前,所以道家文化應該形成於5000年前。

    從對比中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存在了5000年,儒家文化存在了2500年, 釋家文化作用於中國的時間為1800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在中華大地出現的最早。

    二、中國文化的兼蓄並收和包容性,儒釋道三教合一在很長時間內相互融合,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三種文化是互動作用的。

    中華文化的第一個特點是包容性。。 儒、釋、道三家不是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吸收、合作互補的。

    1.儒家修身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

    2.道家養性

    “道法自然”,以“弱”制“強”,出發點和歸宿都本著自然。道家思想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則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主張人與自然為一體,以自然而然為旨歸。

    3.佛家修心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在於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儒家修身、道家養性、佛家修心,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華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

    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家為輔。

    《易經》說道:“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道路、途徑、方法、手段不必相同,終極目標常常不無共指。

  • 11 # 風雲再起YDid

    道教文化追溯到6700年前的伏羲時代,釋迦文化才兩千多年。

  • 12 # 大龍全真道人

    當然是道家文化最早,中國的後世學派最早都是道家文化的分技,漢朝以前儒道不分,孔子還說朝聞道,夕死可也。

  • 13 # 自在樂行真

    中國的文化之根是崑崙文化。

    1、群聚群居,為己為部落生存地奉獻搏命文化。

    2、以他人生己方能生,進去文化。

    3、勞動產品平均分配的公平文化。

    4、為了生存努力搏命地勞動文化。

    5、勞動生產生活技能,透過言傳口授地傳承文化。

    6、在群聚群居下,透過渡他人,實現渡自己地仁慈奉獻文化。

    以上六點是人類從低能動物時期,發展到人類的母系原始氏族社會、父系原始氏族社會文化文明,人類連續不斷創新發展地進取文化。

    這些文化至少距今都在數百萬年。這些文化,由元古時期母系氏族首領中古時期的九天玄女(即女媧或者地母)發揚光大,繼承整理傳承給以後的母系和父系氏族不斷延續踐行,形成文化文明。九天玄女的母親叫華胥。一萬年前,陸地多水有山哨笛,水患危害人生存。人們以部落群居架木為槽。為了減少水對人的危害,首領命鯀和他的兒子禹治水。鯀排水只堵。不能治理好水。禹接著治水,先把高處疏低,堵低處成渠堰。透過高處疏導低處圍堵的方法對水水進行有效治理。就是後人所說的大禹治水。過去華人為了讚譽九天玄女的偉大母親,取華字。讚譽大禹治水有功,取他建立地夏朝中的夏字。合稱“華夏”來代表他們的後人。就是華人。

    要問儒釋道,就是以這個文化為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的。後經過春秋時期總結歸納不斷創新發展壯大形成系統文化。人們把夏朝前的文化,叫崑崙文化,不斷髮展創新發現了先天古易經《古易經》、《連山易》《歸藏易》文化。又稱女媧伏羲易經文化。私有制社會建立後,社會人文不斷延續創新發展。古易經不斷連續創新發展,發生了易變地變化,文王在被囚禁時,經過推演,進一步發現了變化規律。演繹出後天《周易》,形成西周周易禮樂文化。

    戰國時期,老子把崑崙文化形成體系。就是以為己為家庭地易變地道德文化。後經諸子百家爭鳴。道德文化成系統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

    這時,中華文化從生存文化,到繁衍壯大的發展文化,已是經過六千年一代一代先祖實踐、總結、傳承,再實踐、再總結、再傳承不斷創新發展後,產生的生存發展的文化文明瞭。這時道行最深的當屬老子與諸子百家。諸子百家這些聖人比老子小也晚。孔子問道於老子。是老子的學生。又老子給伊喜謝撰寫了道德經後,西出函谷關,進入西亞。把他的崑崙道,傳給那裡(哪裡人很崇拜華夏人),有道印度化胡為佛。中國的大道,因此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在世界各地生根發展。在那裡萌生了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與基督教又盛傳到西方。在當時尼泊爾、不丹、錫金都在華夏人的生活圈子裡。老子西出到哪裡。有化胡為佛只說。就是釋迦牟尼佛學道於老子。大家研讀一下世界各個宗教經典。都含崑崙道。因為他們是在道教理論基礎上產生的。能不包含崑崙文化嗎?

    以後,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為了發展,融合了大道文化,創新發展產生了中國的釋迦文化!

    從此,在中華大地上,就走了儒釋道文化的三足鼎立,融合,發展。進一步經過炎黃子孫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極具生命力的傳統中華文化。

  • 14 # 寶相142857

    佛陀以前就已經有很多佛出世

  • 15 # 15208683066

    玄元老祖,有人問我年多少,先有玄元后有天。道家

  • 16 # 使用者wyxs

    按照時間推,老子,孔子,釋迦牟尼應該是同時代的人!

  • 17 # 冰峰2018018

    儒道佛,在中國只有融合貫通,沒有絕對的衝突。

  • 18 # 繁哪

    個人感覺沒有。道為天,儒尚天行鍵自強不息,佛日天有法,基本沒太差別

  • 19 # 無M中M生M一

    必然有衝突。歷史上如焚書坑儒,獨尊儒術,黃天當立,興佛滅佛。都是衝突的事實。

  • 20 # 呂向正539

    道家文化最早,周文王解卦,老子還是孔子老師。儒教春秋後期孔孟創立,漢元帝啟獨尊儒學,釋教則在東漢白馬馱經到洛陽,,有了佛學開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東京奧運會的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