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61 # 文化苗子

    美國搞成今天這樣,它的體制和三權分立有什麼弊端或缺點?

    西方敵視中國者和中國慕洋人,在吐槽和批判咱們國家社會的時候,總喜歡導向所謂“體制”方向。那麼,美國以及西方應對新冠疫情表現一塌糊塗,是不是很有“體制”之過呢?你還別說,仔細分析分析,現狀糟糕透頂的美國,體制問題真有一大摞。

    美國是怎樣的體制呢?

    國體∶資產階級專政,資本家掌握著美國統治權。憲法明文規定國家權力最終屬於人民,但公民享受多大權利,個人財產說了算。

    政體∶總統共和制,民主選舉,三權分立制衡,兩黨輪流坐莊(屬於多黨制),實行資本主義私有制。

    結構∶1787年前為邦聯制,1787年後改為聯邦制,各州高度自治,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許可權有憲法規定。

    這就是美國自詡美粉狂讚的“地球最完美的政治體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種體制被當作“歷史終結者”,以“華盛頓共識”的名頭滿世界推銷。

    其中三權分立被美粉說成是西方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如果不照此辦理就是非民主、專制,絕對在應該被推翻之列。

    美式三權分立體制在西方的政治現實中,是個案還是普遍存在?

    現代三權分立思想源頭的在英國。英國思想家洛克為幫助資產階級奪權提出分權說,讓資產階級分享國王的權力。但是英國並沒有形成“三權分立”的體系,立法權與行政權是合一的,司法2009年後才從成立獨立於議會的最高法院。德國、日本與英國一樣,立法權和行政權在實質上是合一的。

    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三權分立思想的是法國學者孟德斯鳩。在洛克分權說的基礎上,老孟提出“三權分立”理論,提出通過法律規定,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權力分別交給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管轄,既保持各自的許可權,又要相互制約保持平衡。但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實際上,法國總統都凌駕於三權之上。

    三權相互獨立和監督的思想被現代國家普遍接受,然比較忠誠踐行老孟思想的學生,貌似只有美國。但就在美國,不同歷史時期,三權的權重也是不同的,三權分立原則也難以徹底貫徹。

    南北戰爭之前(1865年),美國大致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政黨政治和壟斷資本還都沒成氣候,分立的三權也相對平衡。1865年—1900年,國會(立法權)占主導地位,代表北方資產階級的共和黨長期控制國會,壟斷資本形成並逐漸強大。1901年後,總統權力(行政權)不斷擴大,到小羅斯福形成總統主導三權格局,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形成,壟斷成了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老孟的思想看似十分理想美滿,但現實總是那麼骨感。美國當初設計三權分立,有其的現實理由,也受移民特性和多元文化影響。各國體制的選擇,如果不考慮自身現實和文化傳統,生搬硬套美國模具或老孟理論,都是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南美、非洲和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都是鏡子。

    美國體制以及三權分立的弊端,這應對次新冠疫情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疫情來襲雖然氣勢洶洶,但面臨大選,總統候選人和兩黨需要殊死搏鬥,哪有閒情關注小小的毒蟲?再者說了,美中國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政府自然不會管得太多。等到發現事情嚴重,決策上就相互鉗制扯皮,毫無效率。疫情越來越嚴重,兩黨又發現相互攻擊的新武器,對付對手比對付病毒更重要。各州之間自掃門前雪,為了本州利益恨不得以鄰為壑,六親不認搶奪有限醫療物資。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也無法協調一致,根本無法組織統籌一致抗疫。壟斷財團和金融寡頭為了更大的利潤,導致美國經濟避實向虛,底端實體轉移國外,抗疫物資不能自己生產。為了自己的選戰,也是為了滿足壟斷資本的需要,疫情未消就強行復工復產,致使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說人家太多不是顯得不夠仗義,美國體制以及三權分立還有哪些弊端不足,大家可以自己腦補。總之美國體制已經出現大量毛病,更不適應突發重大災難,是該改變、革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中小城市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