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加歪2
-
2 # 葉秋6697
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幾千年的人口繁殖生態破壞尤其是北方戰亂頻仍,至南宋第三次衣冠南渡之後,文明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長江流域。明初科舉北方學子遠不及南方,朱元璋為此首創南榜北榜。縱觀歷史,宋明以後北方的經濟文化教育就已經落後於南方了
-
3 # 天涯的天
再窮不能窮教育,在我這個小縣城落實得相當到位。
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基本上都不回來老家了,父母壓力基本上都很小(男人掙錢女人打麻將逛街晃盪)。
-
4 # 大武漢崛起
作為一個湖北人,然後在武漢生活了這麼多年,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武漢作為重視教育的大城市,主要表現在下面的三個方面,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少都不能夠形成目前的局面。
第一,大學教育,因為很多人教育的最後階段都是大學,所以如果一個城市要提升教育環境,需要從大學著手,目前武漢的大學不光數量上很厲害,而且好大學很多,比方說有7所211國家重點大學,這個在整個中西部來說都是非常的強。
第二,中學教育,作為承上啟下的中樞環節,中學教育一定要狠抓和嚴抓,武漢在這方面已經表現出來了很大的魄力,比方說著名的華師一附中,目前已經不僅僅在湖北省內出門,在全國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
5 # 詠言寫意
湖南不但讀書比較強,其實打仗也是厲害。
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恰得辣是湖南人的特性。
在教育上,除了長沙的四大名校,每年的競賽生上清北能排在全國前十,株洲,常德等地的教育也非常出色。
對於教育,在經濟上可能和江浙,北上廣比不了,但是在教育上卻是毫不遜色。
著名的嶽麓書院就在湖南長沙,可見對於教育的重視,從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
-
6 # 武漂生活
江浙自古以來都是富庶之地,重視教育,歷代江浙出的狀元也是最多的。湖北是楚文化發祥地,自古也是特別注重教育的地方,再加上湖北的江漢平原是魚米之鄉,相對來說自然條件也是很好的,所以雄厚的物質基礎也對湖北省的教育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
-
7 # 牛氣沖天
這幾個地方的教育將會繼續領先,就現在來看,河南,河北,山西有名校嗎。沒有一流學校,不容易培養出一流人才。工業發展國家不支援,經濟也上不去,自己經濟差只能建些二本,大專,能培養出好技工就不錯了,能培養出院士嗎?教育發達的省哪個不是國家出錢扶持起來的。
-
8 # 卡其色的Sunny
兩湖在經濟資源比較一般的情況下做出不弱於江浙的基礎教育成績更難得,但是高等教育還是落後於江浙。
-
9 # yikv213689
人種原因。別說大家都是華人,不同地區的人還是有不同之處。一方水土一方人
-
10 # 愛吐槽的寶慶憨哥
湖南經濟不行,省吃儉用送孩子讀書,成才了大都是去江浙丶珠三角打工
-
11 # 載香船主
湖南人重視教育要從曾國潘開始,那時候湘軍子弟橫掃全國,帶回了大量財富,其結果就是無論百姓的物質生活還是對教育、知識的理解都昇華了,打下了重視教育的基礎(財富和眼界)。
-
12 # 自然就
江浙很好理解,長久以來,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的地區是江南地區,所以,自古出文人很正常!
湖南湖北就有點怪!他們都是在清代之後才開始的,我覺得這跟江西有一定的關係!(先宣告一下,我是武漢人)
教育這個東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個大的區域範圍內的重視教育肯定要有一定的傳承。比如說西北的西安,北方的北京,西南的成都。
傳承是發生在人的代際之間的觀念與習俗,恰好歷史的那一段時間,江西填湖廣,而江西屬於江南西道,文風在明清兩代為中國之最,遷移異鄉之後,除了日常的為生活打拼,最好最難的一條出路,實際上就是讀書。顛沛流離之苦,生存立足之難,必然會導致這些異鄉闖蕩人產生最大的夢想→改變子孫的生存狀態。學而優則仕,就必然成為這個區域人的共同理想!加上來自江西的移民,本就有重教育的傳統,於是,這種信念就廣泛散落於民間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個猜想!
北方中原地區的戰亂實在是太頻繁了,某種程度上摧毀了這種傳承。
這無意中造就了另外一個巧合:原南方的楚文化地域,反而文運興盛!
-
13 # 牛狼看戲
江浙這塊首先有經濟基礎,經濟條件好又重視教育,整體水平就很不錯了;
至於江湖,有句話說的可以總結: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兩湖就是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和底蘊。
兩湖基本都有個共同點:當地人能吃苦且勤奮,家裡再窮都不能窮子女讀書,對子女讀書是相當重視。
-
14 # 雲山之泉
依我看,江浙自古經濟發達,有錢人多,讀書的人也多,自然人才出得多。湖南地方窮,自古溫飽難繼,人窮沒有出路,只有拚命,一是當兵,二是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所以說湖南人會打仗,會讀書,言之有據。
-
15 # 東山雜草
湖廣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兩句老話說明了,兩湖與江浙是富有之地,富有之人才有能力大辦教育,久而久之就出了名。
-
16 # 正大光明楓葉zi
江浙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經濟發達的地方,經濟好教育自然跟得上,因為人總是向前看的,餓的時候就考慮怎麼能吃飽,飽的時候考慮怎麼能走上仕途,而教育是走仕途的通道,正所謂學而優則仕。
湖南的嶽麓書院裡面記載從清初就大量的從浙江那邊請一些大學生來講課,由此可見湖南古代的教育是落後於江浙的。但是更能體現湖南人對教育的重視。清末更是出了個曾國潘,曾國潘讓湖南人更加了解中國,瞭解世界,讓湖南人的血沸騰起來。
曾國潘後的湖南人才輩出,尊師重教形成了風氣。當然,湖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噴湧而出,未來,湖南人也照樣會輝煌。
-
17 # 智勝天天上
有一句老話:湖南人會讀書,會打仗,會養豬。二湖也好,江浙也罷,其民生基因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生生不息,與經濟無關,與時代永存。
-
18 # 百味k線
我小孩在湖南的三線城市讀書,小學只有語文跟數學,中學只有所謂的正課,音體美到最後一突了一下,高中 高一就分科了,真的是十年寒窗苦讀,不存在有素質教育,所以湖南出來基本上能蠻幹。不知道你指的教育說的就是名校的升學率嗎?長沙四大名校免費去各地鄉鎮招生,集中教學.
-
19 # 肖貝3002
從下面全國各省市兩院院士數量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各地的教育厲害程度,江蘇、浙江數量均超過400人,屬第一梯隊;山東、湖南、廣東、福建、安徽、河北、湖北等7省均超過100人,屬第二梯隊;上海等其他省市均在100以下,屬第三梯隊。
江浙教育之所以這麼厲害,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良傳統,江浙地區自宋代以來就有崇尚教育的良好風尚,歷朝歷代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大多是江浙人。二是政府重視,重視對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投入,江浙是發達地區,財政狀況好,自然對教育的投入比其他省多。三是家庭付出,特別是浙江省,一些家庭為供子女讀書、讀好書,不惜傾盡一切,那怕傾家蕩產也願意。
-
20 # 樂而學說
你好,我在浙江當過老師,江浙的教育確實好,我覺得主要是兩點,一個是重視教育,一個是當地資金充裕!兩湖我不瞭解!
回覆列表
我發現漢族人對教育很重視,不僅僅是對孩子;單位對職工的教育也很重視,特別是對業務水平的提高,當然一個企業要達標一,教育科室要做到對職工培訓教育有許多課程內容必須要完成;所以說中國漢族人對教育很重視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