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舟說

    城市的供給離不開農民,城市的建設更離不開農民,換句話說,沒有農民的犧牲和奉獻,就沒有城市的繁榮。我不認同你的觀點。第一,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村農活確實減少了,以前是手工勞作,不僅耗時長,而且又髒又累,現在全部是機械化操作,時間大大縮短,還輕鬆,每年耗在地裡的時間最多兩個星期,完全用不上三個月。第二,農民輕鬆了,糧食也不用繳稅了,收入相對以前也增加了,但來自土地的收入真的增加了麼?你可能想不到,完全沒有,因為地裡的錢被機械、種子、化肥、農藥等吸走了,如果完全靠土地生活可能永遠無法勤勞致富。第三,那農民的收入為什麼增加?因為他們的時間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了,他們農閒的時候都在外面幹活,你看到的那些農民工來自哪裡,就來自廣大的農村,每當城市進入夢鄉,他們卻通宵達旦的在工地幹活,你能說他們不勤勞麼?

    你還敢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麼,請你給予農民最基本的尊重,請你肯定他們的勞動,不要隨便抹殺他們的功績。

  • 22 # 月嫂育嬰師藍易

    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我不贊成這種說法。我們大山的農民,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棲的生活。雖然現在都在使用機械化,但山坡土地用機器還是非常不方便。

  • 23 # 獨釣清月

    這話雖然可能讓廣大農民不高興,但仔細想想,還真是有些道理。

    不得不說,農民的工作相對來說要辛苦很多,因為無論是種地也罷,還是幹別的,大多都是體力活,既然是體力勞動,自然就會風吹日晒,面朝黃土,而且收入相對來說也不高,因為我們的農業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靠天吃飯的地步,也就意味著大多數農民其實收入與付出還是很不成正比。

    但因為農忙是有時間節點的,比如播種的時間,再比如中間除草打藥的時間,剩下就是收穫的時間,一般都比較固定。但因為糧價不是太高,再加上好多人分到的地有限,這就造成農民收入並不高,而對那些比較勤快也有一技之長的農民而言,他們可以利用農閒時間打點零工賺點錢,有些很有本事的農民,乾脆也不再種地,直接帶著一家人到城市務工。

    我們可以發現,在農村,誰家的地荒得厲害,這家的情況反而越好,往往是那些只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傳統農民情況卻是村裡最差的,當然也有一種既不種地也不外出務工,全靠低保過日子的農民,這種人雖然在一個村裡不多,也有,他們可以說活得相當自在,有點什麼事就會找政府,一找政府準會得到點錢物。

    而隨著農業現代技術的使用,比如像收割小麥之類比較繁重的活兒,現在基本已經被收割機替代,這就更是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實際看來,農民還真是各行各業中最自由最沒有壓力也不必天天工作的群體。

    可能有好多農民會覺得這樣說不公道,其實即便是公務員甚至是當了領導,每天都必須按時上下班,不分天晴天下,也不分春夏秋冬,誰都不可能做到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即便有事也得請個假。至於廣大在企業工作的人員,那就更不用說了,辛苦不說,而且有業績要求,壓力山大,有些企業連職工上個廁所的時間都規定死了,哪那有那麼多自由時間。

    好多行業還真是比農民勤勞且壓力大,只不過像有些工作只是動動腦子,看起來確實沒有農民辛苦。而農民因為佔比人數很多,再加上有些農民本身也不努力,就會埋怨,覺得自己最辛苦,收入與獲得不成比例,他們最看不上那些公家人員,覺得他們就是一群吃瞎賬的,啥事不幹,整天無所事事。

    其實那些公職人員中,好多都是農民子弟,他們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通過層層選拔才進入體制內的,因為國家也需要這些人,他們這才有了翻身的機會。但一些農民小時不好好學習,長大結婚後也不注重培養自己的子女,當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時候就會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最辛苦,國家卻虧待了自己。

    其實現在農村裡有好些人,他們賺的錢比公職人員掙的工資多得多,一方面這些人有眼光,不會只把眼睛盯著土地,另一方面這些人通過多年的努力手裡都有一技之長,而有技術的人走到那裡都是受人尊重和也容易賺到錢的。

    那些小時不好好學習,長大又不學點技術,只知道出苦力的,情況也還過得去,最差的一類是什麼本事沒有,既怕辛苦,又什麼也不會幹,種地覺得沒收入,打工覺得找不到好工作,整天就是埋怨社會,埋怨他人,這類農民其實享受的優惠政策還不少,但他從來都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只會埋怨。

    其他行業那麼多人都很辛苦,壓力也很大,他們收入好,是因為他們努力著,你不努力,怎麼能有高收入,如果說年齡大點的農民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些新生代農民,地也不會種,從小嬌生慣養,好吃懶做,工不打工,整天就是啃老人,這樣的人要過上好日子,公平何在,你讓那些整天努力奮鬥的人又情何以堪?

    所以說,農民中那些勤勞持家的人,日子大多過得不錯,也不怎麼埋怨社會,反倒是那些遊手好閒的農民,對一切比他過得好的人都會從內心反感,牢騷滿腹幾乎是經常的事情,總覺得他今天的不幸全是社會造成的。

    這樣一分析,農民還真不是最辛苦的,各行各業中,有幾個能比得上農民那樣自由自在?話說回來,這世上其實也是公平的,有多大貢獻就收穫多少,這是基本規則,有時間一天天埋怨,還不如好好努力一下,情況也能發生一些變化。

    要說農民不辛苦,那是睜著眼說瞎話,他們確實很辛苦,要說他們不勤快也是不對的,只是好多農民其實並沒有更好的出路,這才造成了目前好多農民付出了很,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收穫,這才是關鍵。但這種情況很難在短時間內整體改變,因為農民這個群體人數太多,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實。

  • 24 # 捨得本真

    有人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農民一年就幹三個月農活)?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錯誤,農民一年都到頭都在忙。我通過二十四節氣歌來說明。

    二十四節氣是我古代勞動人民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農事的最好的安排,具體如下:

    1、立春:春季到來,農民開始了播種。

    2、雨水:“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農民們時刻關注雨水的大小,因為小麥陸續進入了拔節孕穗期,需要及時施肥及時排水。

    3、驚蟄:驚蟄到鋤不歇,給我感覺總是能見到農民在田間地頭忙活。

    4、春分: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在管好小麥同時開始終種植一些經濟作物。

    5、清明:清明掃祭祖墓,小麥進入了關鍵時期必須加強田間管理,農民同時也開始了玉米花生的種植。

    6、穀雨:“穀雨前後,種瓜種豆”。一年的辛苦就要看到了收穫,農民開始準備割麥、種棉花。

    7、立夏:倆下到小麥黃,天晴收麥其實現在大部分都是機械收割,有極少數是人工割麥。

    8、小滿:夏熟作物先後成熟,農民搶晴收割。

    9、芒種:農民抓緊播種晚谷等等。同時早稻培育管理適時播種晚稻。

    10、夏至:田間地頭都是農民們在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11、小暑:農民們要做好防旱防汛。

    12、大暑:“小暑、大暑,淹死老鼠”,農民要及時施肥以及其他的田間管理,晚稻應搶在立秋之前播種。

    13、立秋:農民需要對晚稻加強田間管理,發生乾旱要及時灌溉,同時秋播要抓緊。

    14、處暑:到了晚稻生長關鍵時刻。

    15、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棉花根據情況分地採摘,秋季作物要加強田間管理。

    16、秋分:抓好晚稻田間管理,及時收割棉花,做好冬小麥等播種前的準備。

    17、寒露:白露後,天氣轉涼有些地方開始播種冬小麥。

    18、霜降:開始了霜凍,油菜、等需要及時跟進田間管理。

    19、立冬:冬季的開始一年的農忙結束,要把作物收藏儲存起來。

    20、小雪:開始降雪,農民需要做好牛羊等牲畜越冬保暖。

    21、大雪: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國有些地方在加強冬小麥、油菜等的田間管理。

    22、冬至: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加強冬小麥、油菜等的田間管理。

    23、小寒: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冷了。

    24、大寒:“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後立春來,天氣漸暖,二十四節氣完成了一個迴圈。

    你說我們農民還是忙三個月嗎?還是幹三個月的活嗎?

  • 25 # 小溪細水

    何止有異議,還想說說理,以明價值觀,為農長志氣。

    首先是行業的辛苦沒法比,也不可比,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特點,行行都需要付出勤勞和汗水,都需要運用智慧和技能才會有所收穫。既使付出了同樣的勤勞,其收穫也不一定對等。因此勤勞是大家共同的特徵,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唯有立足本職,埋頭苦幹,不攀不比,勇往直前,才能獲得勞動的快樂和成果。

    其次是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哪一行一業沒有農民工,既便是最高階的科技領域,也少不了從事後勤保障的農民兄弟,務農已經不是農民的全部職業所在。如果沒有了農民工的勤勞付出,城市的運轉將面臨困難,行業的生產將會遭遇癱瘓。因此農民種地不僅一年不止要幹三個月的農活,其他的時間,也都無私的貢獻給了國家建設,怎麼可以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呢?

    最後是由於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基礎有差距,眾多的農民不管是務農,還是打工,其福利待遇和經濟條件都比較低,其付出和收入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等,其生活水準更難與其他行業相提並論。正是農民的勤勞吃苦、敦厚善良、聰明智慧、知足感恩,才讓中國的新農民一躍成為了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創造財富的姣姣者。

    因此,中國當代的農民有信仰,有素質,有文化,有知識,懂理論,會實踐,既務農,又做工,正向著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快速發展!

  • 26 # 不一樣的龍井

    你的這個說法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一年就幹三個月農活!可是為了能夠活下去,活的稍微寬裕一點,你可知道他們要為這三個月的農活準備什麼嗎?你看到的三個月之外,他們還需要做什麼?

    至於你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請問你是豬油蒙了心,還是亂花迷了眼?亦或者是丟了心,瞎了眼!

    從社會勞動力層級來講,農民處在社會生產的最底層!這就意味著為了生存,他們就必須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們的努力不是心裡想想,嘴上念念,是實打實做出來的!

    你知道有多少菜農舍不得吃菜嗎?你知道有多少農民炒菜捨不得倒油嗎?你又知道多少農民生病都捨不得看病嗎?除了勤儉之外,我想更多的是貧窮!貧窮的背後正是你這種思想所造成的對農民的不公對待!

    你知道小麥現在多少錢一斤嗎?一畝地能產多少的小麥嗎?你還知道花費漲價多少嗎?各種生活開支有漲了多少?你應該不知道!

    農民的勤勞你無法想象!超出你的認知之外,你必然覺得情理之中!

    算了,說再多,你不懂還是不懂!

    或許題主只是想看大家對這種思想的態度,並不代表題主本身的思想,但是我在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真的是火冒三丈,我已語無倫次!

    如有誤傷,請見諒!

  • 27 # holypc的小確幸

    如果你認為每天早九晚五,上班吹著空調,摸摸魚,上上網,開開會,扯扯皮,談談天,一天就過去了,不用擔心公司業績發展,每個月拿著固定工資,這種情況也叫勤勞的話,那我可真沒啥好說的了。

    如果你認為中國現在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農民們都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頂著嚴寒酷暑,日晒雨淋,親自下田手播種,施肥,除草除蟲,遇到農忙,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不用擔心收成,國家給他們發工資,農閒不用外出務工,也有固定收入的話,那我也真沒啥好說的了。

    其實勤勞,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並沒有單單只是針對農民,但是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農業大國,民以食為天,溫飽問題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而今,我們國家不斷的在發展壯大,農民的機械化,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但是還不夠,依然有太多落後的地方,生產純靠人力,吃飯全看天時,這也是國家努力的方向。

    我們這一代人,吃到了時代發展的紅利,享受著現成的生活,卻萬萬不能完了為我們創造便利的前輩和勞動人民。農民的身份地位,也急需提高,有句話說,袁隆平讓我們吃得太飽了,導致大家都忘了糧食是怎麼生產出來的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做人可不能忘本。

  • 28 # 夜和螢火蟲

    作為農村我現在在城市裡工作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農民一年並不只是工作三個月,幾乎每天都要勞作。我生活在南方,我們那裡的農作物一年兩熟,冬天的時候種下麥子,到了5月份在完麥子,就要忙著耕地種水稻和種玉米。生活城市的你們認為農作物種就是種下和收穫就好了。以前我甚至聽說城市裡的人認為雞蛋是地裡長出來的,想想都搞笑。

    耕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穫、涼嗮 ,所有做完之後,還要拿到磨房去加工。這些只是農作物,在農村裡還要養雞、養鴨、養豬、養狗,你還要種果樹,梳理果樹施肥之類的等等。而且農村人很熱情,誰家有紅白喜事都要去幫忙,一般就是幾天。即使在這些的工作之餘,還要去做點臨工補貼家用。

    再來說說城裡工作,一般公務員的話有雙休日。一般的話一個月就休息4天,還有的甚至一天。工作8個小時加班是常事,一般一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每天定時定兩點連掉一條線,生活枯燥乏味,沒有農村的新鮮空氣。因為在城裡上班的話,開支很大,不敢亂花錢,不敢生病,只有偶爾手頭寬裕,出去聚聚餐。

  • 29 # 李牧說電商

    異議,呵呵!

    不當人子,穿著衣冠楚楚,卻彷彿黃毛小兒在此笨嘴拙舌。

    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例如?你不要跟我說工人,你可知道那些掏苦力的工人本就是農民;也不要說什麼每天加班到12點的上班族,坐在辦公室跟在夏日裡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作為農民的孩子,農忙時期每天起早貪黑,5點天矇矇亮就要下地幹活,實在熱得受不了了才歇息,下午太陽捎下去一點就又下到地裡,忙到晚上,夏季收麥,秋收玉米,新一季麥子播種下去就不管了嗎,除草,打藥,澆田,還要在小苗剛出土時補上沒能成功發芽的,這就不是用機器了,純手工。面朝黃土背朝天,冬季也不得閒,瑞雪兆豐年,可近幾年,中原大地雪量很大嗎,也對,或許某些人看不懂什麼是瑞雪兆豐年,還記得小時候奶奶抱著我跟我講:“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雪化了潤澤大地,來年才能有好收成。沒雪呢,澆田,現在農村普遍還是用水管澆地,凜冽寒冬,去地裡澆水,這可不比其他三季,而澆田不是把水管隨便一放就行的,需要來回澆灌,可以說身上必定會被打溼,可這是冬天,懂?

  • 30 # 金道緣

    我認為,凡說這些話的人,肯定是沒在農村生活過,所以,他們並不瞭解農村的艱苦和農民的難處!

    說這番話的人,無疑是光從表面上看問題,光看到當農民的輕鬆和自由,完全看不到農村農民的深層次的實質問題!

    什麼叫站著說話不腰疼?這些人就是了。

    先不說別的,先說各自的勞動價值與回報。

    你們光看到了農民種地一年只幹三個月,但你們不懂種地的投入和成本!一個農民侍弄幾畝地,春種秋收,防早排澇,風裡來,雨裡去,無不包含著辛勞的心血和汗水!但,最鬧心的是,投入付出與回報相比,根本就不成正比!

    城裡各行各業,即便是一個打工的人,一個月的收入也得兩三千元吧?一年下來也有三萬來元的收入,更別說國企員工和公務員了,年收入肯定是比打工的人高的多!

    而農民就不行了,儘管是農民家裡種個十來畝地,回報也是有限的。

    特別是近些年,在國際糧食市場大環境影響下,國內糧價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在網上,有的農民算過一筆帳,以河北平原地區為例:

    一般的地塊,按每年種兩季計,每畝單產玉米1100斤,小麥900斤。如果不算口糧,把玉米小麥全賣掉的話,毛收入大約2200元左右。下面是成本核算:

    一、小麥:

    種子:25斤/30元/畝。一直到小麥成熟,包括種子,灌溉,肥料農藥等支出,大概200元,然後收割(收割機)60元,機耕費30元,整個期間管理投入人工不計。這樣,總投入成本320元/畝。

    按小麥畝產900斤、市場收購價1.2元計(實際上我們這裡小麥收購價格,今年0.93元),畝產全部出售,收入1080元,除去成本費用320元,淨收入760元。

    如果農民有承包十畝地的話,小麥總收入7600元。(其中不打預留口糧)

    二、玉米:

    播種:30元/畝

    灌溉、肥料、農藥等:70元/畝

    收割、機耕:60元/畝

    運輸、儲存、晾晒間接費用:30元/畝

    總成本費用合計:190元/畝

    按畝產1100斤、按最高收購價1.05元/斤計,玉米畝產毛收入1155元,減去投入190元,淨收入:960元/畝。

    如果按種十畝地計,玉米一季收入:9600元。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農民的這個收成是按正常年份計算的,如遇風、旱、澇自然災害,肯定是大幅度減產的,甚至是棵粒無收!

    同時,上述的糧食售價,也是按原來比較高時的售價算的,其實有些地區糧食價格大大低於這個價格!

    下面計算農民的小麥+玉米,一年的總收入情況:

    統一按種地十畝計算(實際上有的農戶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地!),小麥加玉米,年總收入:10560元,將其平均到月收入的話:10560元÷12個月=880元/月!

    而且這每月八百多元、一年一萬掛零的微薄收入,農民的日常生活用度、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都就指望它了!即便是給兒子蓋新房、娶媳婦出財禮錢,也是從它身上開銷!

    試想,說上述農民一年幹仨月,不如各行各業勤勞的人,叫你們每月拿八百多塊錢的工資,你們幹嗎?再說,現在各行各業,還有八百多塊錢這樣的低工資嗎?我想,不說別的,就叫你們說這些話的人,讓你們每年幹仨月,每月給你們八百多的工資,你們幹不幹!

    年輕農民們為什麼都不願在家種地了,都出打工就是因為收入低的問題!

    再說,農民怎麼了?農民跟人民幣也沒仇吧,有掙大錢的地方,誰願意在家裡歇著熬窮?

    我認為,提這個問題的人,真不該去糾結農民一年幹仨月的問題,應該給農閒沒事幹的農民,多提供一些來錢的門路才是正理!

    大家說是嗎?

  • 31 # 開拓的世界

    說農民半年辛苦半年閒還有些實在,只幹三個月的農活這簡直是扯淡!一般農作物的生長週期也不止三個月,何況一年四季田地都種有作物,難道不需要種植管理嗎?我承認工人很辛苦,尤其是農民工,每天工作10――12個小時,雖說沒經風吹雨打太陽晒,但工作時間太長,休息時間短,相對種田而言,確實更辛苦!

    我們這一帶種植水稻、黃豆、棉花、芝麻、油菜、小麥和蓮子,近年還大養小龍蝦,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在忙。

    從3月底就開始播種早黃豆,棉花、水稻育苗、栽植蓮種,每天要給龍蝦投飼料,收龍蝦。還要清理蝦籠,發現破洞就得補好,否則,進籠的龍蝦就會逃脫。

    5月份油菜和小麥成熟,收割後就急忙耕整土地,然後栽棉花、種黃豆或插中稻秧苗。大豆出苗和棉花移栽後不久就要除草,除草雖說是用除草劑,並不是所有的雜草都能除淨,象香附子等多年生雜草還得挖去。水稻移栽後還要經常灌水、施肥、打藥和除草。

    6月份龍蝦收完後,池中要種植水稻(有的直播,有的栽插)。7月初開始收割早黃豆,下茬又種黃豆或芝麻。同時要收穫蓮子,蓮子不是一次性成熟的,有老蓮子必須即時採收,否則就會被大風吹掉,到11月初蓮子才能收完。9月份收割遲黃豆和芝麻,就開始播種油菜和小麥。這幾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沒有一天空閒,整天在外面勞作,晒的象摸烏龜的人一樣,黑不溜秋!三伏天都要在田間勞動,特別採收蓮子,在小腿深的淤泥裡揹著一簍蓮子,熱的全身溼透,想死的心都有,可為了生活只能拼命,也有人熱死在蓮池裡!

    其實農民不僅僅只是種田,稍有空閒就給人打工,或搞點其它副業。總之,除了寒冬臘月和正月比較輕鬆,其餘的時間都在忙個不停。肯定有人要問,不是說很多地方人平只有畝把田嗎?哪有那麼忙呢!那是因為有些人在外地打工或做生意,他們的田地都交給了因年齡大了只能在種田的老人們,現在種田的大致都是50――80歲的中老年人,他們邊帶孫子邊種些田,來維持生計。

    好在現代科學發達,種田有農藥除草,有機械耕整和收割,比以前輕鬆了許多,這得感謝那些科學家們!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最苦最累最窮的是農民,題主卻說農民不勤勞,一年只勞動3個月,有這等好事,您何不來試試?各地都有荒蕪的土地,到農村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安家的喲!

  • 32 # 小C說夢

    請問你在哪裡扒拉來的這個問題?只做三個月?也就是過年那幾天放假而已,問這個問題說明你不瞭解農民。我就從年後開始說起。

    年後一般是二月快三月了,如果種玉米那麼就可以把農家肥往地裡運了,該翻地的翻地,等到適當的雨水就種玉米了,種玉米完了是不是得種點辣椒紅薯等,等這些細活忙完,又得去地裡施肥,要放兩次,施肥第一次之後要培育水稻苗,這個過程不是一句話就能說完。光翻田就得好幾遍。把水稻苗弄好基本上可以放玉米第二次肥料了。放完之後又可以把在田裡的副作物收了,比如油菜,比如土豆。然後就是把水田翻好插秧了。

    做完這些辣椒就可以摘回家了,有可以晒乾的,有可以拿來做剁椒的,這個之後的話玉米就該可以收了,這收玉米人工收很費力有累又熱,收玉米之後就可以收水稻了,收了水稻之後把田翻起來,然後再種菜或者把油菜種下去。像這樣的話農作基本算完事了。

    現在很多人家都有電烤爐和電飯鍋了,在以前,12月到1月就得上山砍柴火,不然一年四季做飯用什麼做。所以那個問題可以反過來,農民除了一兩個月之外都是比較忙的。

    有句話叫勤勞致富,當然如果你想得過且過,那也差不多一年忙幾個月也就夠吃了。所以每個行業你想變得優秀都要付出一定的辛苦才有收穫,天上不會掉餡餅。

  • 33 # 生死Y由命

    首先你這個問題就有毛病,憑什麼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還有你所說的各行各業是什麼?在現在的中國社會,哪個行業沒有農民工?

    住,你住的房子,不管是民房,還是樓

    行,汽車,飛機,輪船,所有代步工具,沒有農民工進廠製造能供應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嗎?還有路,高鐵,火車道,高速路,哪一個不是農民的勤勞,不怕苦建出來的,平常的養護,環衛,又髒又累的活你們做不了吧,還不是底層農民去做,這就是種三個月地還要去打工換來的!

    還有我們的解放軍,消防官兵,大部分也都是農民出身吧,他們不努力,不勤勞,能保護我們的平安嗎?

    其他的我也不多說了,只要社會運轉,就離不開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農民工兄弟姐妹,所以說不要抱著有色眼鏡去看每一個人,為了生活,大家都在努力奮鬥!城市人也好,農村人也好,各行各業也罷,都有他們勤勞努力奮鬥的一面!

    最後祝願我們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 34 # 麵包和油條

    我對這樣的觀點持反對意見

    一,農民的重要性

    從行業上來講,古有士,農,工,商,農業排在了第二,農業做為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和經濟支柱。是一個國家執行的最基本要素,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糧食的重要性對一個家庭和一個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儲備品,從現在行業劃分可以分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農業排在了第一,說明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說明了農業在中國的重要性,"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及社會的穩定性。由此可見農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二, 農民的勤奮性

    從勞動上來講,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種。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使一部分人從事體力勞動,一部分人從事腦力勞動。從長期來看顯然體力勞動更加容易消耗一個人的精力。而農民是中國整個大環境的體力勞動最大的群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農村面積佔百分之94,人口占百分之53.4,而中國GDP排名第三,足以說明,農民是中國最大的體力勞動群體。農民的勤勞樸實,在國家經濟發展上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三,收入上的差別性

    各行各業的收入應該都大農業,農業作為生活中必須品,價格都不高,可能農民一年的收入也比不上我們一個月的收入。其同樣是勞動。只不過收益的時間或者說週期不一樣。我們是一個月,一天都會收益,而農民收益時間卻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其餘的都是勞動時間,從育苗,除草,施肥,除蟲。都是在勞動。所以才會有(農民一年就幹三個月)的說法。所以農民是最勤勞的群體。

    總結,”王侯將相寧有種呼,難道王候將相天生就是?”我們不都是農民的後代麼?"各行各業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國家和社會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沒有一年就幹三個月的農活的農民。只有再幹三個月的農民。

  • 35 # 新農業的新力量

    1、先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這話就沒有一點根據,而反過來說更合適,除了政府機關單位外,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農民的身影,且(勤勞)這兩個字,農民一點不比機關單位的差吧!

    而中國工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農民付出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大的;整個國家有那個工廠沒見到農民身影的,且重活、髒活、清潔工等不都是我們農民工幹嘛?

    不信可以去問問,有那個政府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願意到工廠去,幹那些又重又髒的活兒。

    多少農民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在工廠裡幹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工作,比如多粉塵的、噴油漆的、生產化工的等等,在這些工人中,多少人落下職業病而無法治療的。

    還有那些風吹日晒的、雨淋的、高危的工作,有那種不也都是我們農民工在幹。

    2、說農民一年就幹三個月的農活,那是拿我們農民來開玩笑,如果農民真的只幹三個月農活的話,我敢說在中文字裡,根本就沒有農民這字出現。

    在全國各地,有那個地方的農民就只幹三個月的活兒,根本不存在,農民們從春節過後就開始忙碌起來,開始播種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一忙基本上就是一年的時間,多少農民熱死、冷死、累死在田間地頭的又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可憐的。

    從古至今,有那朝那代的農民不是最辛苦的,只不過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比不上一些發達國家,但國家政策遠比其它國家好,國家政府也知道農民的苦與難,所以才加大力度來扶持農民,且滿60歲的農民國家也有補助90~120元的生活費,保障農民不受餓。

    可是靠種田種地富裕的依然很少很少,如果那麼多的農民們,不走出去就業,像六七十年代一樣靠在家耕田種地,不要說想吃上一餐肉,多少農民們連買包鹽都是靠賒賬欠數的,包括現在,還是有少數人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的人依然有存在,小編我所說的這些,也只有親自經歷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味道。

    所以農民是幹得最多最苦最累的,你所提問的是毫無實際意識的問題。

  • 36 # 閒來一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也不應分高低貴賤。有人願建功立業,有人思家財萬貫,也有人喜話桑麻。

    能指點江山運籌帷幄是本領,能耕田剷草提高畝產它也是本事。

    看到多數農民的粗劣面板,經歷長期勞作裂開的手指皮肉,被鐮刀劃傷的半輪彎月,還有旱澇之年的苦悶迷茫,我並沒有覺得他們比別人輕鬆。

    經濟再發展,其他行業的人再賺的盆缽滿當,那糧食也不能斷,五穀雜糧,生存之本。有需求就要有投入,說實話,小家小戶的糧食一年收成也實在不多,也許還不及螢幕面前一些人工資的十分之一,不然怎麼會有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荒地無人耕呢?餘下的人,拿著社會低水平的收入,做著維護祖國大後方的工作,卻經受著大多數人的審視。

    農民坐公交車執意不肯坐位置怕弄髒座位、餐廳老闆擔心農民影響其他顧客吃飯而拒絕其進入、自認為高人一等的父母指著農民說:“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像他一樣。”、導購員看衣識人怠慢農民、農村老大爺查出癌症默默走出醫院等待死亡的降臨……這樣的事不勝列舉,生活中故作優越的人群的審視目光也時刻都在。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這是你的經歷,你會怎麼感受?

    最傷人的永遠是最親近之人的想法,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羞恥於說自己的父母是農民,又有多少農民的孩子功成名就後無暇顧及農村的父母……

    真的不想去比較誰勤勞誰不勤勞,個人有個人的苦,沒必要去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 37 # 小嘉讀書

    農民是最辛苦,最勤勞的。 農民的工作是365天,全天24小時,白加黑。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的人,根本就不瞭解農村。

    如果農民真的是一年就幹三個月農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農村孩子,苦讀十幾載,只為能在城裡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農村青年在城裡打工,希望在城裡安家生根;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農民工湧進城裡,做最苦最累的工作。

    農業生產是講究農時的,即每種農作物都有一定的農耕季節和一定的耕作時間。農時是傳統農業的命根子,“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到了播種的季節,無論颳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都要在田間及時播種;到了收穫的季節,就要搶收,顆粒歸倉,做到豐產又豐收。

    夏日當人們坐在空調辦公室工作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在田間除草;冬日當人們吹著暖風的時候,東北的漁民在零下40度的冰面上冬捕;當凌晨人們還在夢鄉的時候,菜農已經開始在田間收菜,為了早上第一時間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人們餐桌上的藕,是農民用手從泥塘裡挖出來的;人們進補的珍品海蔘,是漁民浸在0度左右的冰水裡,徒手抓上來的。

    古詩說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38 # 持筆小鈴鐺

    我這漢子有點糙說話你們見諒哈,說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你們可耕過地,瞭解過那份辛苦麼,我出生農村深知裡面的艱辛,幫家裡農活時候媽媽就跟我說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不要跟我們一樣種地累死累活的。春天播種時候一袋子肥料,什麼尿素,種子首先要鋪滿地,就說種一顆苗就要走四五趟,而且整個地不知道要來回走多少趟,而且要負重前行,晚上基本到家裡簡單吃點飯就睡覺,就算是頭疼腦熱也不能耽誤。

    各行各業都有一樣的規矩,種地雖說只忙三個月,但是那份辛苦是其他一些行業不能夠比擬的。如果讓我現在再去耕地,我連一天都堅持不下去。同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農民種地的時候種地,休息的時候休息,如果其他行業也有個節假日,節假日難道不休息麼,工作性質決定一切,當然現在農村不跟以前一樣,靠天吃飯,國家國力日益雄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不斷建設,在農村除了耕地也是有很多事業的,請一些人並不是閉門造車,不要把思維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到實地去看看現在的農村並不是你的書本上的那個樣子,現在的農村今非昔比。

  • 39 # 瘋子的嚮往

    真的有很大的異議,還想說你真的不懂農民,不瞭解現在的農村。

    首先,農民並不是一年只幹三個月農活,可能你的理解是農民只有在播種和收割的那段時間才會忙,其他時間都是在休息。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的,農民之所以是農民,因為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田裡的莊稼就像養個孩子一樣,從播種,澆水,除草,追肥,收割等等,都需要一點一點的呵護。不要說現在的農民不靠天吃飯,就算是靠天吃飯的時候,也基本是二十小時待命的,為了能夠讓莊稼長的更好一點,收成能夠好一點,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其次,如果你瞭解現在農村的話,應該都會知道,現在的農村除了農忙時節或者春節,留下最多的是老弱婦孺,真的,有時候想想,比古時候徵兵打仗時候還要誇張,很多父輩基本上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了,還會在每年農忙結束的時候外出打工,因為他們大多沒有技能,所以在城市裡面很多不起眼髒活累活都能夠看到他們的身影,這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工地。所以他們並不是一年只幹三個月農活,而是真的全年無休。

    最後,我最大的異議是一個不瞭解農民的人來提問這個問題,這是對農民最大的不尊重。

  • 40 # 漁人啊藝

    說農民一年只幹三個月的話,這個是指從種子播種前的耕地,然後播種,施肥,最後就是收穫

    雖然這些事比較多,但前後加起來,農民去田地的時間,也就是三個月時間,其餘時間農民是不用去農田勞作的。雖然花在田間的時間,將起來是可能需要三個月左右,但是不能把農作物從播種除草,施肥收穫等,這些都在三個月內完成,並且雜草來不及清理,也是會影響農作物生長,農作物在整個生長週期,需要去做的事,都要及時去進行,也是不及時就會影響農作物。

    這也意味著農民們在不用施肥,除草的情況下,他們也不能去外面打工,要不然地裡的草就會長的比農作物還要高,農民們種地,雖然夏天干活的日子全部加起來也就是三個月左右,不過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農作物的生長期間都是離不開人照顧的,整個生長期,都需要你去田地檢查它們的生長情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健身後都會餓,食慾大增,我是吃還是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