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41 # 徽州山農小方

    大家好我是小方,座標安徽黃山。農村貧窮是有原因的!思想決定出路!

    浙江人到黃山農村發現問題,貧窮是有原因的,農村不忙時都在幹嘛?聚堆、聊天、玩手機、看電視、打牌、打麻將。相比浙江農村手工作坊發達,七老八十的老太太老大爺都在家趕工,做皮革等等。

    一、一季水稻至少五個月

    我村裡一季水稻播種時間清明節,插秧五一節,基本是中秋節收割。就是說種一季中稻五個月以上,耕田、播種、插秧、田間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晒乾等,當然不用天天去守田,因為現在很多田間不好管理都沒有人願意種了。

    播種、除草、收割等過程。

    如何幫助農民把閒餘時間用起來,搞創收那是難題?

    1、農村地理位置偏僻,年老勞動力不好輸出。

    2、簡單手工藝加工引不進村。簡單加工在城鎮可以有志於學矣。

    越偏僻地方要有特色產業鏈,幫扶農民動起來,才能賺錢。不然忙碌但沒有經濟效益。

  • 42 # 巨人影視院

    你好,首先 ,親允許我糾正一下你存在的問題!

    第一點、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你確定?我自己就是農村人,雖然我不從事田間農活的勞作,但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在我的所見所聞中,農民一年中除了臘月還有正月那段時間以及秋收過後一小段時間不勞作外,其他時間都在田地間勞作。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那時正值“雙搶”,他們需要早出晚歸,整天在田地間勞作,那種工作強度可能你無法想象(我初中暑假時農忙時節就幫家裡幹過農活我能體會那種艱辛),還有其的髒活累活他們都會幹,比方說挑糞澆菜,在泥巴田裡(那時溫度高的能有40度)插秧。我是不是在賣苦裝可憐,我只是簡單地講述我自己的所見所聞。

    翻地

    第二點、我想說如果中國沒有千千萬萬的農民的在田地間辛苦的勞作,咱們中國哪來的那麼多糧食?哪來的那麼多水果?哪來的那麼多蔬菜?是的,他們可能文化程度比較低,格局可能不高,但是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我想說城市人的生活估計也沒那麼愜意吧!

    最後我還想說不要對農民有偏見,更不要對抱有農民貶低的態度甚至是歧視。因為大多數人,沒人敢說自己祖上不是農民!

  • 43 # 橘子大銀

    也許是你不太瞭解農民、或者是、你在農村生活的時間太短。在一年當中,農村人確實只忙了三個月的農活、但這些只是收種的時間、不包括平時管理的時間。當然、即使加上這些、一年下來農忙的時間也沒有城裡的工人工作的時間長。和那些城裡的工人比起來,農民閒暇的時間確實更多。看起來農民是要比工人悠閒地多、但你所看的只是事情表面;農民不僅僅是隻負責種田、還有很多田地以外的事情需要打理。

    現在的農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農民,種地已經不是他們的主業、更多的是當作一種副業來做。

    農民不僅僅要管理好自己的田地、閒暇的時間都會去尋找另外一份職業、很少會有人閒在家中。如果僅僅靠著種地的收入,農民的生活會非常艱難。

    農村人是閒不住的、忙三個月歇九個月那是在做夢。農忙過後剩下的時間、他們有些會在家的附近找點事情做,也有的為了稍微多賺點會到城市去找活。他們從事的很多都是髒活、累活。這些工作都是城市人不願做的、他們挑剩下的才會輪到農民工。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每一個行業都會留下農民工的身影。他們不顧烈日當頭、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體力勞動、是普通人難以承受的。他們為新農村的建設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辛酸、但是農民這個職業比起別的行業來、那真是苦上加苦。

    種田是很辛苦很累的一種重體力勞動、即使是隻忙三個月、那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記得以前沒有聯合收割機的時候、那個稻子全靠鐮刀一刀一刀割出來的,割完以後、還要再一捆一捆的抱到車上去。那時候的車都是牛拉的板車、一畝地都要拉好幾趟;拉到家以後、再把這些稻子鋪在場地上、用拖拉機繫上石磙在稻場上壓、想要壓成稻穀那是要好長時間的。而且每次收種的時候都是大熱天、那個在露天、一個大太陽晒在身上,那真的是異常難受。等到一個農忙結束、臉上身上都要脫掉一層皮。現在想想這些、比起城市裡工廠上班的工人真是要苦的太多太多。

  • 44 # 暢談有宜

    題主,你真的錯了 你提出這樣的問題,很低極哦,不知你是在那座城市幹什麼工作的,第六感覺告訴我,你對農民存有反感,你心機夠多的!

    全國各行業都比農民勤勞!你知道全國有多少個行業嗎?恐怕你不知道。你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嗎?從題面上看你沒分。是室內勞動還是室外勞動?不清楚。所以你把一個大而全的概念化的東西與農民三個小時的勞動進行比較,從開始你錯了。

    再具體到農民,我帶去農村看看農民,請你小心,小心鞋子沾上泥,我可不幫你洗。農民早上6點前必須起床,豬要餵養,牛要吃草,雞鴨鵝都餓的呱呱叫。全家齊上陣,生火做飯清理牲畜院舍,接著是簡單的早飯,早飯不是牛奶麵包,大都是稀飯,饃饃之類填飽肚子就行。7點所有勞力是必然去了農田了,農田活包羅永珍,分春夏秋冬,分南方北方,分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各不相同。大致包括犁田耙地,墒情整理,取水澆灌,鋤草施肥,插秧播種,田間管理,收割亮哂,入庫封存等等,因為太多太複雜,我也講解不完全。你看看,哪個農民在哪道工序每天三個小時能幹完?!

    題主先生,我還有很多具體事例可舉,若有興趣,咱們戴上草帽,光著腳丫,到田地裡理論去。

    在這裡我要發問,請問一個農民三天的收入是否達到一個普通工人8小時的收入水平?

  • 45 # 夏雨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行行皆辛苦。

    任何一個行業,雖有分工不同,作息不同,但一樣需要勤奮才能做好。上至皇上,下至村姑,人都需要學習和吃喝拉撒,都需要勤奮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一個將軍可以一戰成名,但也可以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白領,如果三天打雨丶二天晒網,不用心工作,再輕鬆的活也不會幹好。

    工種有急緩平危之區別,環境有好壞大小之差異,但工作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專心致志丶一絲不苟,還是無所用心丶潦草馬虎,結果是大相涇庭。

    再惡劣環境,邊防戰士坐如鐘丶站如鬆,堅守哨所丶嚴陣以待。就是銅牆鐵壁,鋼鐵長城。

    再優雅場所,工作人員不自律丶隨心所欲,自由散漫丶作風拖拉,就是老兵油子丶飯桶草包。

    勤奮是優良美德,任何人任何工作都需要倡導和發揚。

    勤奮可以使笨鳥先飛,可以使落後超前,可以使命運轉機,可以使人刮目相看!

    不要與人攀比,不要強調客觀環境,不要找偷懶的理由,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和勤奮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各行各業的明星和英雄!

  • 46 # 可可的呆迪

    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一年就幹三個月的農活?首先這問題問得就很沒有水平。誰告訴你農民一年就幹三個月農活?在你眼裡農民就是春天撒種子和秋天收穫的時候才在地裡幹活是嗎?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到晚起早貪黑的勞作,就為了秋天的那一點點的收貨。農忙的時候你看到了,農閒的時候你就以為農民就在玩?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農村這很多農民都是平時在城裡打工,農忙的時候就回來幫家裡種田,收稻穀,一年365天,就過年有點空閒時間。家裡的老人也是閒不住,不僅種田,還要種菜。

    沒有一個行業是輕鬆的,也許你看到坐辦公室的人很輕鬆,你又有了解他背後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呢?你只看到農民農閒的時候三五成群的打牌,搓麻將,你又怎麼看不到他們平時養護稻田,噴藥殺蟲,在烈日下汗流浹背的勞作。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糧食也不是種下去了就不用管了。各行各業都有勤勞的,也有懶散的,不能一棒子打死。

  • 47 # 淥影

    首先,各行各業收入比種莊稼(不算副業)收入高。其次,各行各業酬勞每個月或者當時就可以收到。再者,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吃飯。

    其實,不種地不知道種地多麼操心。就像說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種地,誰又能保證旱澇保收,誰又給糧食黃金白銀的價格,哪怕副食品的價格。看看上一輩子的父母們,為了吃上一口飽飯,為種地付出的天價誰又能比得了。現在如果單純的種地,也是日夜操心。打個比方,就像照顧自家孩子。出門怕凍著、回家怕餓著。

    而為別人打工,天天講付責任。想一想就知道,不是自家地,過一天少三晌,誰又多麼負責呢。除非天價報酬。雖然更快提高總產值,卻又助長了許許多多人的惰性、慾望等等。總之,地地道道的農民最樸實,就像一棵長在土地的莊稼,長在山裡的樹,活在大海里的魚。

    一斤麥子、一斤麵粉比一斤麵包等副食品,比一比就知道差距在哪了。也可以說,給莊稼穿上什麼衣服賣什麼價格。還可以說,農民的身份已經比不起革命戰爭時期,甚至有一段時間有的人說“土得掉渣”來形容鄉下人。

    農民的地位或許一直是農民,沒有什麼過多的稱謂,就像軍人、護士、教師等等,而他們又最樸實、最敬業。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樓房、城市,有多少農民工的汗水澆築,有多少農民工的誠實和辛勞付出。

    一塊莊稼地種地值不了幾個錢,如果用於商業低價卻變成天價。

    總得來說,有的付出是無價的,有的付出是低價的,有的付出的是高價的,有的付出是樸實的,有的付出是必須受到尊敬的。

  • 48 # 魚磊衛靜

    你缺乏對農村的瞭解,此論根本就站不住腳。

    1、你說的農村主要活路三個月估計有點低,但是,低不了多少。

    比如北方,點玉米與收麥子也就是一個月上下不錯。現在是收割機、點玉米機,比過去輕省多了。種麥與收玉米也就一個月,這個機械化還很差。平時的鋤地、點苗、施肥、澆地等滿大滿算也是一個月上下。

    2、如果農村人僅僅幹這些,那就是個貧困戶。因為由於國際糧價的特低,我們的小型農業現在基本上無利可圖,不虧就不錯了。

    因此,六十五歲以上的農村人一般種菜、微型養植,有自用有售賣。不少人還去看門、拾廢品,照顧孫輩等等。

    六十歲以下的現在實際上是亦農亦工亦商,也就是說不得不活躍,出路很多。試舉幾例,一是上匠工小工市場去找活幹。

    二是去基建工地幹。現在的基建裝修等行業幾乎是純農村人。

    三是去附近實業打工。也基本上是農村人。

    四是跑三輪等客貨運。

    3、別看農村有麻將場等。那都是有固定生意的人,一時找不到活的人。當然也有低保戶參與。

    在城市不少低保戶也參與麻將館。這些都應該禁止,或者是二選一。

  • 49 # 尖貨大叔愛特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的答案是:在當今中國,沒有什麼人比農民更勤勞、更辛苦,如果一定要說有,就只有兩種:一種是比他們更老的前些年的農民;另一種是把兒女供到城裡自己仍然在家種地的那些父母。

    這些年,農民日子好過了一點兒。主要是機械化程度比以前高了,農藥化肥應用減少了一些農業勞作量。但是,這並沒有根本改變農民的辛苦和勤勞。至於問題中說農民一年只幹兩三個月的活,這認識是有偏差的。一方面,這是指北方的農民,南方農民一年要兩季三季莊稼,不存在只幹兩三個月活的事。另一方面,就算是北方農民,幹完了兩三個月的活,並沒有根本解決生活來源問題。因為中國農民人均耕地很少,如果單純種那點地是吃不好、穿不好的,所以農閒時是要幹活兒,要打工的,要付出更多辛苦的。

    沒當過農民,就不知道什麼是烈日炎炎、汗流浹背

    農作物的生長,是要有在積溫足夠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農民幹農活,大部分在比較熱的時間。在大家所說的三伏天,我們躲在屋裡,吹著空調,扇著扇子,吃著西瓜,仍然說熱死了的時候,農民要在在地裡給莊稼除草、灑藥、施肥。那七八月的日頭照在身上,哪怕半個小時就能讓城裡人暈掉,而農民不僅要晒著,而且還要彎腰幹活。看看農民臉上的顏色,不是生來就那麼黑的,都是晒黑的。看看農民粗糙的臉皮、滿是老繭的手,都是風吹日晒、磕碰磨損的結果。

  • 50 # 情感故事九

    各行業的人都比農民勤勞,因為農民一年也就幹三個月的農活?對於這個說法,我個人覺得是在偷換概念,原因下面給大家講下:

      說農民一年只幹三月的活,這個是指從種子播種前的耕地,然後播種、施肥、除草、最後就是收穫。雖然這些工序是比較多,但前後加起來,農民去田地花的時間,也就是三個月,其他時間,農民是不用去農田勞作的。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們不能這麼算的。

      雖然花在田間的時間,全部加起來,是可能需要三個月左右,但能不能把農作物,從播種、除草、施肥收穫等,這些工序都在三個月內完成?明顯是不行的!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它們的週期的,不像你製作一件東西,從模具開始,到最後的成品,你可以每天都去做,直到這件東西完成為至。

      農民不可能今天除了點草,留一點明天再除,明天再留一點,後天再去,這不但是沒事找事,並且雜草不及時清理,也影響作物生長。

      作物在整個生長週期,需要去做的事情,都要求及時去進行,要是不及時就會影響作物的收穫。像是作物可以收割了,你有一畝地,你為了每天有事做,我今天只割一分地,分十天去割,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作物,會因為過份成熟或雨水的原因,導致了減產。

      從上述來講,作物的整個生長週期,農民是不能離家太久的

      這也意味著農民們在不用施肥、除草的時候,他們也不能走開去外省打工,要不然地裡的草,就會長的比作物還要高。農民在不用下地幹活的時候,他們不見得就一直是閒著,他們也想找雜活去幹,但農村可是很少會有臨時的工作給你幹,在這期間他們就是想做勞力賺錢,都找不到門路。

      綜上所述,農民們種地,雖然一年當中需要下地幹活的日子,全部加起來也就有三個月左右,不過這個演算法並不對。因為作物的生長週期是理不開人照顧的,整個生長週期,隨時都需要你哪天要去田地檢查下它們的生長情況。如果你不去看,說不定作物都死光了。

      可以講農民就種地和種果樹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水果能賣高價,而作物賣的價格,不如一瓶水值錢。農民在這整個作物的生長週期,他們是理不開家太遠的,這也導致了農民被田地栓在那裡,村裡又沒有雜幹可做,農民又為了這點作物,付出了太多的時間,收穫卻不成比例。

      要是把這些時間花在打工上面,不用三個月收入就比種田高,但農民能這樣做嗎,這樣做的後果也就是作物沒有人種了,只能依靠進口了。

  • 51 # 跨境戲中人

    這個問題很顯然,要麼是真的不瞭解農民的生活,要麼就只是單純的想炒熱度而已。

    座標山東,農業大省。農民的現狀就是,真的沒有什麼人只是在做單純的農活了,因為一年到頭收益實在太低了,根本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拿我家今年真實的收成來做個例子,19年秋季種的小麥,今年6月份剛收成,差不多2畝地,一共賣出7000元,還要刨去化肥,農藥,種子,用水等費用,所以根本不剩什麼。但是還要滿足日常生活,孩子上學,老人生病等各種費用,如果只做農活,只種地,怎麼生存呢???

    所以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種地,外出打工,然後把地承包出去。年輕人的話,有本事的,是不會回去農村的,真的沒有出路,所以你會發現村裡都是年紀較大的人,基本沒有90後在村裡成家。說到把地承包出去,據我的瞭解,一年的承包費用,一畝地是600塊錢,真的很低。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選擇繼續種地的,基本也會選擇拿出幾分地來種點青菜,然後去變賣。但是實際情況就是,超市裡沃爾瑪蒜薹是6.9元一斤,農民出售的價格只有幾毛錢。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只要是身體還算健康,都會選擇外出打工(包括去外地工地,以及居住地附近工廠)。

    如果是去外地打工的話,農民工的生活我覺得我不用多說了,有多辛苦應該也都知道。家裡的勞動力外出打工了,那麼家裡的農活就全是女性在做,然後平時也會打零工賺錢,要麼去廠子裡做零件,要麼去被服廠剪線頭,要麼去莊園採摘玫瑰花,等等。每天幾點出門?6點多的時候,你就會看見很多人騎著摩托車,電動車出發了,而大多數人,正睡得香甜。中午呢,就吃自己帶的饅頭等乾糧,就點涼開水。

    如果是家裡有老人孩子走不開的,就會留在居住地附近打工了,早上5-6點多出發,大半夜晚上回來的例子數不勝數。風吹日晒雨淋,不是說說而已。所以要是說勤奮,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真的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現在這樣的問題,其實是不好解決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農民要經歷的一段歷程。不是在這裡抱怨,只是覺得農民也必須要提高自己,來適應社會發展,來跟上時代進步。主要還是文化水平,以及視野決定。不管怎樣,這是一條需要很多人繼續為之努力奮鬥的艱辛路。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可愛][可愛][可愛]

  • 52 # 街頭詩人2020

    這個觀點顯然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中國農民和農民工,絕對是世界上最辛苦最勤奮的一群人,沒有之一

    本人作為實實在在的農二代,從小幹農活長大,現在家裡年邁父母仍在家務農。

    幹農活的艱辛絕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首先春種:先要育秧苗。要想要秧苗成長的這絕對是個技術活。在溫室棚裡培育秧苗。施肥、除草、除蟲一樣都不能少。

    忙完秋收後就輕鬆了吧?呵呵太天真了,把糧食挑回家得為冬藏做準備,為了讓糧食儲藏的更好,還得晒穀子。每天起早貪黑!

    中中國人均就那麼一畝三分地,靠這麼點糧食不餓肚子還差不多,還得供小孩上學,接受好的教育。必須得從事各種兼職、副業、幹農活現在只是中國農民工作的一部分。

    晚上加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餵豬了,為了讓豬長膘,忙到再晚也得給豬加餐,而且農民養豬風險高,本生散養成本就高,去年家裡十頭豬在豬瘟爆發的時候全部賤賣,血本無歸!

  • 53 # 群榮聚深圳

    農民最勤勞。

    如果按勞分配成立的話,農民分配到的收入最低,所以推斷農民付出的勞動最少,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各行各業都比農民勤勞。

    但實際情況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民這個行業,是地球上最苦最累最勤勞的行業。臉朝黃土背朝天 ,一年四季不得閒。

    一年幹三個月農活?你是哪裡的農民啊?北極或者南極的農民嗎?你翻過地鋤過草澆過糞放過牛嗎?

    水稻、小麥、玉米、高粱、胡豆、大豆、土豆、紅薯、白菜、空心菜、花菜、番茄、蘿蔔、桃子、李子、梨子、豬、羊、牛、雞、鴨、鵝、兔,各種各樣端上餐桌的植物動物,有幾樣不是出於農民之手?三個月,一頭豬能長多大?

    農業是根本,但中國農民的待遇最差。60歲後的農民,領取所謂的養老金,一個月才80元。一個月,80元,讓城裡人活,就算你天天吃泡麵,5元一桶,一天三頓、兩頓,你算一算,你能活幾天?

    農業的生產效率偏低,農產品的價格偏低,所以才導致農民收入偏低,並不是農民最不勤勞。一個明星,出席一場活動,唱一首歌,5分鐘,可以收入幾萬幾十萬上百萬上千萬。一首歌,一場演出,真的值這麼多嗎?如果收入跟勤勞成正比,那這個明星是不是就是最勤勞的?

    看看城裡的農民工。累活兒、苦活兒、髒活兒,有幾樣不是農民工在做?他們忙完農活兒,還要幫城裡搞建設。城裡人忙完工作,有幾個去農村做過農活?

    所以農民才是最勤勞的。

  • 54 # 草莓宸影視

    說農民一年只幹三月的活,這個是指從種子播種前的耕地,然後播種、施肥、除草、最後就是收穫。雖然這些工序是比較多,但前後加起來,農民去田地花的時間,也就是三個月,其他時間,農民是不用去農田勞作的。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們不能這麼算的。  雖然花在田間的時間,全部加起來,是可能需要三個月左右,但能不能把農作物,從播種、除草、施肥收穫等,這些工序都在三個月內完成?明顯是不行的!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它們的週期的,不像你製作一件東西,從模具開始,到最後的成品,你可以每天都去做,直到這件東西完成為至。 農民不可能今天除了點草,留一點明天再除,明天再留一點,後天再去,這不但是沒事找事,並且雜草不及時清理,也影響作物生長.作物在整個生長週期,需要去做的事情,都要求及時去進行,要是不及時就會影響作物的收穫。像是作物可以收割了,你有一畝地,你為了每天有事做,我今天只割一分地,分十天去割,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作物,會因為過份成熟或雨水的原因,導致了減產。  從上述來講,作物的整個生長週期,農民是不能離家太久的  這也意味著農民們在不用施肥、除草的時候,他們也不能走開去外省打工,要不然地裡的草,就會長的比作物還要高。農民在不用下地幹活的時候,他們不見得就一直是閒著,他們也想找雜活去幹,但農村可是很少會有臨時的工作給你幹,在這期間他們就是想做勞力賺錢,都找不到門路。  綜上所述,農民們種地,雖然一年當中需要下地幹活的日子,全部加起來也就有三個月左右,不過這個演算法並不對。因為作物的生長週期是理不開人照顧的,整個生長週期,隨時都需要你哪天要去田地檢查下它們的生長情況。如果你不去看,說不定作物都死光了。 可以講農民就種地和種果樹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水果能賣高價,而作物賣的價格,不如一瓶水值錢。農民在這整個作物的生長週期,他們是理不開家太遠的,這也導致了農民被田地栓在那裡,村裡又沒有雜幹可做,農民又為了這點作物,付出了太多的時間,收穫卻不成比例。 要是把這些時間花在打工上面,不用三個月收入就比種田高,但農民能這樣做嗎,這樣做的後果也就是作物沒有人種了,只能依靠進口了。

  • 55 # 使用者南山樹

    體力技術智力融匯的勤勞

    不可否認,各行各業的人勤勞,但是,農民更勤勞。

    在我的記憶裡,60年代到80年代,生產隊開工,農民除了大年三十,到新年初四休息外,每天都得出工,沒有什麼節假日。每年春插,每天四點左右起床,除了吃飯睡覺,幹到晚上8點,摸黑回家。十幾個小時,寒冷勞累,腰痠背痛。暑期雙搶每天頂著烈日,中午也沒有休息,一天干十幾個小時。

    農民勤勞與其他行業不同,它不但環境惡劣,而且勞動強度特別大。現在想想臉朝黃土背朝天,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心碎一地。比廠房比辦公樓工作,天壤之別哦。

    有人說,農民一年三四個月活幹,其他時間都空閒。在我的記憶裡,早稻播種前,要製作包種工具,選種浸種,播種後,秧苗管理,放水,灌水,除蟲。春插後,種花生,種棉花。

    暑期後雙季稻插完了,開始收棉花,收花生。晚稻收割了,開始種油菜,再整理農田,興修水利。一年工時連加班起碼超400天。有行業超這工時,但不會好多。

    農民不但是體力勞動者,還是智力勞動者。選什麼種,種子什麼特性,生長期多久,抗病不抗病,易產生什麼病害,用什麼藥防治,什麼時候種經濟作物,耕地怎樣輪作效益高,都需要通盤考慮。

    你還要會使用農具,懂得田野水系,甚至每塊耕地特性。

    農活是體力活,技術活,智力活。農民勞動超過任何行業複雜程度。

    農民還不富裕,生產工藝還很落後。

  • 56 # 阿豪愛搞笑

    我就一句話,農民的活兒,誰願意來幹,就來幹。現在的農村,不會缺少幾畝薄田。誰覺得農民的活兒輕鬆,就可以去農村承包個幾十畝地,嘗試一下。若要使覺得田多了,種植個3-5畝,也可以體現一下“一年就幹三個月的農活”到底是個什麼感覺。總有一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一般,沒有經歷的事情,就不要亂髮言。

    我來自農村,雖然我沒有自己種植過田,但是我的父母,我的身邊有太多的人都種植著自己的幾塊薄田。從他們的身邊,我可以感受到種田的艱辛和無奈。其實,很多人並不願意種植那幾畝地,因為一家人的生活,指望那幾畝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又不願意丟掉。因為他們總會勤勞的希望多收益一些,即使在外面有一些正當的工作。他們也會把自己家裡的地種上,等到農忙的時候,就再回到家去忙。

    在有些地方的人們,他們在外地打著工,心裡還要記掛自己家裡的莊稼。到了播種了,就請幾天假,趕回家播種一下,平日的一些管理,就請人幫下忙,到了收穫的時候,再回家收割。這種情況,在很多農村都是很常見的,因為光靠種地是根本養不活自己的。

    而那些沒有出門打工的農民,他們每天的事情卻一點兒都不會少。一邊種植田,還要一邊打打零工,或者餵養幾頭豬。其實,幾乎所有的農民,並不會因為種地只忙了那段時間以後,都是待在家裡閒著不幹事。其實,他們每天都在想著去哪裡多掙點錢,或者把那裡的田邊草再扯下,或者清理一下田溝什麼的。樸實的農民,並不會因為農忙的時間不長,就閒著不幹事。其實,他們承受的壓力,才是最大的。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的話,我估計百分之百的農民都不願意種地,而願意坐辦公室,吹著空調。

    其實,這裡我並不是在替那些農民訴苦,只是在擺事實,而且這裡也不會為了說明農民就是最勤勞的人。因為在各行各業,都有最勤勞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的拼搏著。這些人都是值得讚揚的,所以勤勞不用和別人比,和自己比就可以了!

  • 57 # 才氣大叔

    記得我幹農活的時候,頭一天的準備工作做到了半夜10點多,下半夜2點多就要起床了,老爸老媽比我提前起了半個多小時,做飯!然後頂著大霧和寒露,開著農用車,兩個多小時才到了地裡面。一干又是大半天。而且這樣的日子只要開始沒有半個月停不下來。

    還有一年去插秧,連續一個月早上4點多到地方,晚上6點多才回家,而且還要做第2天的準備工作。記得那個時候上廁所的時間都不敢蹲得太長,因為腰疼的受不了。

    再有印象最深的,秋天去收地,我們是穿著軍大衣蜷縮在農用車斗當中。頂著下雪的天氣去搶收。

    我的老家在黑龍江,從開始做農活的準備到秋收。基本上是從4月份到11月份。

    當然如果按照時間比例來算,集中幹活的時間,大約也就在三個月到4個月之間。其他的都是在維護,而沒有那麼強度的勞動。

    但假如我有一個企業,有人願意為我付出這麼強大的勞動,集中幹三個月,我願意放他半年假,甚至一年假!

    所以除了農民之外其他行業,是一年四季都在上班。把勞動強度分配得非常均勻。

    所以從勤勞程度上來說,各行各業都有比農民更勤勞。這種說法,這個問題完全不成立。農民是勞動強度非常大,而且不僅是付出體力,更要付出心血的行業。

  • 58 # 這人是誰啊

    農民一年就幹三個月農活?我對這句話很不贊同,這可能僅僅是因為你根本就沒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是你根本就沒有關注過農民的生活。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雖然我也沒種過地沒下過田,但是我知道農民除了收穫季節裡需要收莊稼種地之外,其他時間還需要打農藥、下地除草,且不說一年三種還是兩種,但是一年裡單單收莊稼和種地的時間就差不多三個月了。在家裡種地的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他們一個人可能要看著七八畝地,打農藥、除草都是一個人去做,可能所有的地剛除完草又有新草長出來,又得重新從頭到尾除草,這個時間需要花掉多少你根本就想象不到。

    一年幹多長時間的問題先不說了,我們再說說農民的待遇吧,大夏天收莊稼的時候熱了沒空調沒風扇還得頂著大太陽,也不捨得買瓶冷飲犒勞一下自己。辛苦一年到頭,收入多少還得聽天氣和氣候的,自己說的根本就不算,有些農民一年忙到頭,可能因為一場旱災或者澇災就顆粒不收,甚至還得賠很多錢。最重要的是,一輩子種地給很多人提供糧食解決溫飽問題,到最後老了幹不動了還沒有退休金,如果自己的兒女都經常在大城市打拼的話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更糟糕的就是兒女自己生活都成問題根本沒錢來養在家種地的父母。

    農民種地也並不是他們想種地,他們也是沒辦法,如果他們有文化有出路,他們也不想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那幾畝地上面辛苦勞作。

  • 59 # 夢想成為一朵蒲公英

    30年前,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每天坐在門口,翹首以盼從農田忙碌回來的父母,能為我填飽咕咕叫的肚子,還有一個人呆在家裡的恐懼!記得當時,父母去農地幹活,提著熱水壺,拿著鍋盔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不是聽起來挺有詩意的,但是想想日中,太陽正當頭的時候,才是作為農民的父母最辛苦的時候。看著他們黑的發亮的面板,汗水浸透的衣服,裹泥巴的褲腳,心裡的那種心疼,是我父母努力讓我們上學的動力!

    如今,我如父母所願,考上了大學,有了穩定的工作,每天坐在辦公室,處理各種文案,應對各種檢查。不再像父母那樣,面對黃土背朝天!媽媽說我,這下子就不用幹農活了,於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我今天看到這個問題,為什麼回答的原因,哪個行業不辛苦!不動腦,就用力。你看著別人的行業輕鬆,是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要去評論任何人,任何事,包括職業!所有用汗水和辛勤換來的成果,都是值得尊敬的!

  • 60 # W聞風坐相悅

    我是果農老張,我來告訴你農民一年四季幹活的真相。

    先說農民一年幹活的時間。據我的體會,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以外,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幹農活。

    我種了5畝桃樹,3畝蘋果樹,1畝李子樹,包括甜杏、栗子、山楂、櫻桃等1畝左右,總計有果園10畝左右。另外還種了2畝花生,1畝地瓜。

    按陰曆來說,每年的大年初三我就下地幹活了。

    由於山嶺薄地居多,有些機械工具也無用武之地,大部分靠人力解決。

    以桃樹為例,大年初三開始直到陰曆八月十五這段時間,按順序對桃樹作如下管理:

    1、鬆土。增強土地的透氣性,有利於促進根系發達生長,除掉雜草。

    5、授粉。現在果樹靠自然界傳播授粉不能保證坐果量。需要人工授粉,因為一棵樹開花時間不同,一般需要授粉4到5次。

    9、採摘。由於各品種不同,成熟的時間也不同。從陰曆4月開始,一直到8月15日左右採摘完畢。

    11、裝箱。挑揀完成後裝箱驗貨。

    其它果樹的管理也和桃樹管理同步進行,步驟大同小異。

    緊接著開始採摘蘋果,完成蘋果出售,時間大約在九月底。

    接下來開始收花生、地瓜等,時間就到了陰曆十月底。隨後進行果樹的冬灌,剪枝。忙完後正好春節到了。

    如此這般算下來,我一年幹活的時間應該不少於330天,即11個月左右;按每天平均幹活10小時,一年幹活的時間大約3300小時,按8小時工作制,我一年等於上班412天左右。

    這些年來,除了感冒發燒以外,沒有大毛病,感冒發燒對我來說不算病,照樣不耽誤幹活。

    根據我自己幹活的時間,大體推算其它地方的農民兄弟姐妹,一年幹活的時間平均也應該在9個月以上。即使發達地區的農民兄弟姐妹幹活的時間也不會少於8個月。

    平時天明出工,天黑回家。在採摘最忙季節裡,為了爭分奪秒搶時間,真是披星戴月,每天干活的時間不少於12小時。否則水果熟過了頭,落在樹下,就是白送都沒人要,一年的辛苦白費了。

    以上我一年幹活的時間不敢保證絕對準確,但是上下偏差應該不大。所以農民一年幹3個月農活的說法,和實際情況誤差交大。

    再說農民是否勤勞。我認為農民是最勤勞的,並非我是農民才這樣說,事實勝於雄辯:

    第一。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泱泱華夏民族,上下5000年的歷史表明,在各個歷史階段都是勤勞的。作為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他們的勤勞是毫無異議的。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家一系列針對農民的好政策,極大的調動了農民勤勞致富積極性。現在農民的勞動所得,都歸自己所有。所以農民更加勤勞。

    第三。從勞動時間來看,農民也是最勤勞的。表面上看他們的時間比較自由,實際上他們有嚴格的自律。因為他們懂得,沒有足夠的勞動時間,就不能保證滿意的收入。

    第四。勤勞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必然選擇。除了國家的好政策,農民要想發家致富,吃苦耐勞就成了必然選擇。現在我們村家家都住兩層的小樓,大部分都有小轎車,不勤勞錢從哪裡來?

    總之證明農民勤勞的理由很多,就不再一一累述。

    農民作為龐大的社會群體,不但勤勞善良,而且無私奉獻。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敬重農民,向農民學習。

    我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敲打我們:“一個人,不管能耐有多大,如果看不起農民,你什麼都不是。”

    所以我會為自己是農民而自豪,也為全國十幾億農民而驕傲,因為他們是最勤勞善良的群體。

    以上是果農老張我的自述。由於水平所限,可能有些說法也不一定正確,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健身後都會餓,食慾大增,我是吃還是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