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江右老王

    人是趨利的,孩子呱呱墜地沒人教他就會主動找奶吃這是一種本能,學習知識可以教化一個人可以讓一個控制自己的慾望,讓他變得有擔當,有理想。但如果一個方向的條件足夠誘人,改變自我也是正常的事情。

    清華北大是中國的兩所頂尖學府,在近代為中民族站起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們在我們心目的地位建立起來了,王冠寶座就屬他們倆了。新中國建立後,清華北大的生源幾乎是各地的尖子,可以說是收割了全國各地的天才。國家也是傾盡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就希望他們能為我們的祖國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因此大家對他們的期望很高,有句話叫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為什麼會失望很大,近些年人們對清華北大頗多抱怨呢?

    我們可以看上圖這是北大本科生的去向圖。其中30%選擇出國留學。這30%的學生應該是中國的頂尖生源了。

    再來看就業區域分佈圖。

    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出國留學的沒有本科畢業生那麼高。從上面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本科生出國留學的比例很高。估計大家發出人才流失的主要根源來自這裡吧。因為這些學生可以說各方面比其他人要強一些。但是他們出國了,科研的選擇只能由其他普通高校學子來補充了。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學生寧願選擇出國也不願在國內繼續發展呢?

    一個是清華北大還不是世界前三的學府,還有更好的選擇。而自己又有了第二個選擇,他們自然會選擇出國。自己本身就在清華北大里面呆了四年,應該對他們自身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自己最清楚是什麼情況,當然也不免有一些老師宣傳國外某某學校某方面很好,因為很多教授基本都有過國外進修看到好的當然不可避免的會誇讚幾句。在學生心裡就變成了聖殿了,朝聖是必須要走一個的。

    二,教學方式和師資的問題,我們的教學體制,不能成為一種連貫性,清華北大教學可以改成國際的水準,但是前面的義務教育可能跟不上節奏。本科畢業出來這些孩子可能很多方面達不到企業要求。畢竟他們一直帶著主角光環出來的。有的孩子會高傲是在所難免的!看下圖清華的本科生就業情況就能看出個一二來。

    結語

    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清華北大的實力將會榮登前十的寶座。不過從清華北大的就業情況來看,企業對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很是認可的。清華北大可以往這個方向傾斜,專注科研這一塊,本科生可以縮小規模。

    你覺得呢?還有沒有其他原因迫使人才外流呢?

  • 2 # 翼學長

    我們要理智看待這個問題,那些一味的抨擊清北缺乏愛國主義教育和情懷的說法太過偏激。

    現如今,在社會上有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北大清華是出國留學的預科班。其實,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事實上,中國的任何一所大學裡都有出國留學的學生,只不過北大清華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比率要高於其它的國內大學,其次,北大清華的知名度要高於其它的大學,很自然引來的焦點和關注也會更高。

    據統計,在中國的出國留學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費出去的,而學成回國的人員不到1/3,其中自費留學生回國率只有4%左右。絕大多數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靠獎學金自費留學的。如果按照上述比例推算,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黃鶴一去不復返”。

    據相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人口中,也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了,美國達到了每百萬人口5,000,也就是一千個人中有5個,歐盟國家和日韓也基本都在3-4個,新加坡達到將近7個。而中國,每千人中只有不到1.5個科學家/工程師。如果將中美進行對比,粗算美國3億人口中,有150萬科研人員,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科研經費約是30萬美元/年,而中國約14億人口中的190萬科研人員,每人只能分攤到6萬美元/年。也就是說,在中國,每個科研人員可支配的資源,只是美中國人科研人員的五分之一

    二、社會環境倒逼的被動流失

    有一個問題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一下,現在的社會對於清北大學生畢業去向的選擇真的重視嗎?社會到底給人才創造了怎麼樣的環境。五四青年節的時候,B站上有個叫做《後浪》的視訊刷爆了朋友圈,前浪們都在感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給後浪們提供了充足的發展資源和環境。殊不知這是一場對後浪的道德綁架。

    經歷過求職的畢業生,都知道找工作比想象中的太不容易。可能一個清華北大的文憑,都比不上一段相關的工作經歷。後浪們逐漸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學習了那麼多書本上的知識,卻還是不受尊重,不被看重。清華北大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更渴望一個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環境

    為了能夠留下這些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讓他們意識到在中國同樣可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國家應該號召一些有影響力、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和企業主動對接這些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讓他們明白,不需要出國,同樣可以享受到比國外更具有優勢的職業規劃和發展。這樣一來,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自然會降低,同時會有更多出國留學的學生畢業後會主動選擇回國就業。

  • 3 # 東愛雨小公

    說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肯定很多人都會非常羨慕,而且多數人也比較期待能進入這兩所高校就讀,畢竟這兩所高校是中國全部高校的引領者,也是國內所有高校的標杆。可以說,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仍然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大學。

    雖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實力出眾、知名度高,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兩所高校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而且在最近這些年的發展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困擾。

    我們注意到最近幾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遇到了一定的問題,而且這部分問題已經對高校的發展起到了或多或少的負面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兩所大學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那麼這兩所高校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來談談認識。

    尤其是在支援教師搞科研和享受優惠政策方面,這兩所學校往往會出現講資歷、講級別等現象,也就是說你作為年輕教師,無論是多麼優秀,都不能跟老教授們相提並論,在享受科研經費、職稱競聘等方面,都必須先緊著前期的老教授們,這也就造成了年輕教師們不再想著繼續在這所高校中堅守,近來不少年教師紛紛選擇出走,也足以證明其真正的原因。

    高校教師們紛紛選擇離開校園,這不僅僅發生在普通本科院校中,在北大、清華這樣的國際名校中,也同樣存在諸如此類現象。

    隨著中國的GDP增加,物質吸引力越來越強,即使是清華、北大人也難以抵擋住其中的優惠,最終選擇了將自己的方向不再僅僅釘在教師這個崗位上了,選擇了其他方向的發展。

    另外,我們也看到不少清華、北大人對於追求個人成功的強度比較熱烈。作為學識、科研能力比較強的人,他們都想著攀登更好的科學巔峰,而真正要到達頂峰,這部分人認為只有國外的科研機構或者高校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殊不知,真正到了國外,並不是都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NO.4全球化發展的推進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不可否認世界發展的的確太快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人的出行非常方便,人的認知也越來越廣,對國外的瞭解越來越多,在他們的思想裡,國外就是天堂,國外的機會滿大街都是,只要到了國外什麼都會有的,絕對會比在國外好一千倍、一萬倍。

    NO.5崇洋媚外的思想限制

    隨著清華北大人與國外人才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也發現了一批崇洋媚外的人,在他們的心裡外國的一切都是好的,就連外國的空氣都是香的。就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北大清華人出走他國的越來越多。

    終究到底,這部分人還是缺乏愛國主義情懷,在他們心底裡已經把愛國主義情懷放的很低,甚至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把自己的祖國當回事,如果這樣的話,又何談留住人才呢?想必人才流失也是必然的。

    總體來講,留住人才要從自身發現問題,對於發現的問題毫不掩飾,制定出針對性的問題,逐步留住人才。從小加強教育,給科研人員充足保障,提高科研人員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比如:增加科研人員待遇、提升明星稅等。

  • 4 # 明月千里照嶽川

    北大清華作為中國最好的高校,然培養的人材卻大量流失,究其原因,大體有四:第一是國內科研條件環境有差距;第二是國內用人機制有差距;第三是國內經濟報酬有差距;第四是也是最重要一條,重點名校在如何有效培養教育學生愛國方面研究不夠、舉措乏力,有的嚴重缺少家國情懷,一味只顧所謂個人利益錢途,甚至有的"公知、教授"完全站在敵對立場,以崇尚自由為名,醜化貶低中國現行道路體制,誤導年輕學生,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偏頗失衡,從而只追求個人實現,而忘記生養自已的父母和土地,忘記應承擔的建設家鄉、建設祖國、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

  • 5 # 教育冷觀察

    其實,近些年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流失現象已經有了很大改觀,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這一現象還將得到進一步改觀。我們以清華、北大2019屆畢業生為例來說明一下。

    三、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失的原因

    在以前,清華、北大畢業生到國外留學、工作的比例還是非常高的,施一公坦言,他那一屆(1985級)總共有2251名畢業生,其中1600名或者1700名畢業生都到美國了。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在海外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還是非常多的,根據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所說,僅矽谷就有兩萬清華畢業生!如果以美國全國來算的話,再加上北大畢業生,那將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利己主義

    另外,從成長環境、科研環境來看,一些西方國家也是比較佔優勢的,尤其是美國。金燦榮教授曾經說過,美國是從全球收割人才,這意味著世界上很多優秀人才都聚集在美國,所以,在美國發展成長會更快,學到的東西也會更多,這也是清華女神教授顏寧再次到美國大學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客觀對待

    看到清華、北大的不足,我們可以明確指出,但搞臭、搞爛清華、北大,對中國是不利的,因為清華、北大雖然有缺點,但也為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統計,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當中,有10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北大;獲得共和國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的16位科研專家當中,8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北大;入選改革開放百名傑出貢獻人物的29名專家學者當中,8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北大。

    我們再來看一下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的資料。1977年以來當選的兩院院士當中,清華、北大校友人數均排名全國高校前三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主要針對理學類人才)的地位僅次於兩院院士,根據統計,這兩類人才歷年入選者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本科校友數量分別在全國高校當中排名第一名、第六名(清華主要是工科強)。

    建設一所大學是很不容易的,一所大學要成長為名校通常也需要很長時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依舊是“國之重器”,它們有缺點,我們需要做的是指出來,並幫助它們改正,而不是將它們“一棍子打死”。

  • 6 # 良心老師

    清華、北大是中國頂級高校,招收全國最好的生源,然後最優秀的近30%本科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而學成歸來的卻只佔少數。於是大家提出疑問,為什麼我們最優秀的畢業生留學不歸?到底是什麼原因?如何才能避免人才流失?

    1、美國有較好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從清華畢業後到美國讀研,博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問其為何不回國,他說,我在美國已經待了五六年了,已經習慣了當地的生活 ,回來還一定適應。同時如果我要是在北上廣工作的話,還不一定買得起房。而我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有些輕車熟路的感覺,而且待遇不錯,買車買房的壓力少很多。可見這些清北大學畢業留學的,不怕在美國找不到工作,而且待遇還好,這是這些留學生不回國的重要原因吧。

    3、國內也要為他們創造一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我們不要一味怪這些留學生不回國發展,那麼我們是否給他們創造良好國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如果這些頂尖人才回國還需要為房子和孩子上學操碎心,如果他們回來得不到重視,他們就不會回來了,就是回國了可能還留不住,還得走。

    北大的許晨陽,迴歸北大後又再次去到美國。他覺得國內學術造假嚴重,同樣也說到了論資排輩現象。還有大家熟知的清華大學原教授顏寧,在回到清華10年後又出走美國,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並評上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有人說她是因為資歷淺沒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而負氣出走,從而得出中國論資排輩嚴重的結論。其實其早已說明,她並不是因為沒評上院士而負氣出走,她是有自己的追求的。

    4、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非常必要。要知道,美國與中國現在在科技領域競爭激烈,為什麼他們要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所以我們中國頂尖人才一定要具有愛國情懷。不能因為國外給的生活待遇好而不回國效力,畢竟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們清華、北大畢業生,你們享受中國最好的高教資源,最後卻去支援美國建設,讓中國處於不利境地。

    如果我們家庭和學校能夠在孩子們成才過程中,對他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相信在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得失之間選擇時,才會有家國情懷。千萬不要出現像許可馨這樣的留學生。

    縱使中國有再多的缺點,但她是我們的母親,兒不嫌母醜。作為清華、北大高材生,就更應該挑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 7 # 一簑煙雨任平生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於失去了黨的教育方針,失去了為誰培養人才的宗旨。中國的兩所頂尖學府,竟然成了為敵人輸送子彈槍刀的兵工廠!!!

  • 8 # 黃勝昌854

    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據瞭解是,待遇不公。比如,有功或無功,一樣享受高福利待遇。能幹的進不來,享福利的不想走。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公。比如某論文,專案,科研攻關,侵犯合法人權益。職評,職編不公,比如,有學術成就,有刻苦博學,有堅守工作,有勤勤懇懇,有愛國熱忱,有考試考核。評級,名譽教授,終身教授,有突出貢獻,科研院士評比,獎勵懲戒不公,比如,該獎勵的一定要獎,該犯罪的一定要嚴懲限制,特別是尖端絕密的論文,技術,專案,科研,一定要嚴守祕密把關!

  • 9 # 老高聊職場

    清華北大我們並不陌生,也許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踏入它們的大門,但它們依然是中國重點大學的象徵,是千千學子夢寐以求的學院。可以進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得不說都是高材生,是社會預設的人才。現在人才確頻頻流失,根源在哪裡呢?

    根據相關材料顯示很多人才都出國留學並且移居國外。清華、北大留學率很高。根據統計,2017屆北大出國留學率為30.85%,而清華出國留學率達到26.07%,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全國高校中出國留學率最高還不清華、北大,而是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中中國人民大學等,這些也都是全國排行前十的大學。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全國知名院校的留學率都居高不下。而這些留學生的歸國率的多少,就決定了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情況。

    有很多高材生在大學畢業之前都會爭取出國深造的機會,思考出國學習完之後回來建設我們的祖國。但現實情況是他們出國深造完之後就沒有再回來了。首先國外的發展機會確實比國內要多,這是我們不可以忽略的事實。尤其是科研成果這方面就有很大區別,在國外如果做了科研有一定成果後就會收到極大關注,而太不會重視你的資歷深淺,這樣就可以在國外發展的很順利。但如果回到國內,大家又要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從頭開始了。而且學生在外的時間久了,自然也會對當地產生一定的感情,這樣一來留在國外的可能性自然也會增大。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我們工作地方大多是我們讀大學的城市,因為我們去了其他城市,我們也是從新來過,那麼我們順其自認就會選擇我們積累了一定人脈和經驗的地方。

    其次,學生在國外深造期間也會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當我們見識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儲備了更多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閱歷後,我們就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生活工作的地域。不是他們選擇了國外,他們只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如果在國內就業,一開始剛工作時,我們的薪資待遇普遍都比較低,公司覺得你沒有閱歷和工作經驗,我們只有在公司發展了足夠的時間才會一步步提升薪資待遇,如果進入了小一點的公司,發展的空間並不大。可在國外,只要大家能力出眾便能享受極高的待遇,不看重你的年齡和經驗,注重的是你的能力和貢獻。這一點是非常吸引重點大學留學生的,所以這些高材生更願意為了自己以及家庭而留在國外。

  • 10 # 高鋒老師

    一、留學率高

    根據統計,2017屆北大出國留學率為30.85%,而清華出國留學率達到26.07%。

    這個比例是比較大的。

    全國高校中出國留學率最高還不清華、北大,而是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中中國人民大學等,這些也都是全國排行前十的大學。

    由此可知,全國知名院校的留學率都居高不下。

    並不僅僅是北大清華人才流失。

    清華大學釋出的一份《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的赴美留學生中,畢業後選擇回國就業的只有約19%,即不到兩成,其他的都留在美國了。

    據《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選擇馬上回國就業,也只有28%,也就是不到三成。

    學生歸國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功利性太強、缺乏愛國主義情懷,精緻的利己主義。

    一是因為在美國生活,買房壓力不大。

    對於留學生這個優秀人才群體而言,只要能進入一家不錯的公司,工作幾年後,就能順利貸款買房,買房問題幾乎不是問題。

    而至於中國國內的房價,大家都心知肚明。

    二是物價問題。

    相對於中國來說,美國的物價更穩定且更低,20美元就能吃一頓豐盛的大餐了。

    而在中國,這個數字至少要翻倍。

    並且,如今中國三線城市的物價,比一線城市還要高。

    但這樣的利己主義與安逸的生活條件會讓人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

    造成這些本來很有天賦的人才,在研究創新中難有突破,最終變得平淡無奇,難有成就。

    所以,國內環境更利於人才發展。

    但國內科研環境也有屬於自己的問題:

    1、無法專心搞學問。

    在國內,評教授拿科研經費,靠的是在指定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

    還要時刻為評職稱、進入各種人才計劃等事情煩心,這些跟搞科研都沒什麼直接關係。

    而在國外,這些事情相對較少,可以專心搞科研,學術研究環境好。

    2、學術不端現象普遍。

    如翟天臨事件。

    學術造假成本太低,對於有真才實學、腳踏實地做學問的學者們來說,是極不公平的,更是無法容忍的。

    3、年輕科研學者機會渺茫。

    國內的各種人才專項計劃,名義上是為有能力的年輕人創造條件,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拿科研經費還要看輩分,前輩優先拿,後輩靠邊站。

    年輕科研學者申請經費難,而且時間長,老一輩卻能輕鬆拿到花不完的經費。

    沒有經費,怎麼搞研究?

    想要留住人才,還是應該先淨化學術圈子,科研環境。

    這些弄好了,人才自然能留住了。

  • 11 # 雲中小溪9

    北大清華作為國內頂級大學可謂是人人期盼,人人羨慕的學校。但是,培養的學生多數都出國,成為為他國培養人才的基地。我認為避免這樣的現象,一是加強學生包括家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國家認同。二是對出國留學不歸的,按從小學到大學教育成本的數十倍徵收高額培訓費。三是對留在國內的人才,提高待遇,為他們提供實現理想,展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四是萬眾一心,發憤圖強,早日實現中國夢,讓那些崇洋媚外的北大清華也包括其它大學流向國外的人後悔莫及。

  • 12 # 唐燏00

    關於“清華北大何以流失人才”感想如下。

    其實這些人才之所以流失,根本沒啥太大的原因,他們雖有西天取經的毅然決然,同時又含著幾分迷惘和衝動,可是如果一旦過啦頭,就是嚴重的缺乏自信啦。在其滿腹經綸風發意氣的颯爽英姿下,又裝著一顆怯怯生生的自卑自慚之心。這些流失的人才,總感覺心裡七上八下的不踏實,只有生活在異域他鄉,才能體現出自身與眾不同的金貴,若沒有牛津劍橋,哈弗早稻田大學生活,就好像還沒長大成熟一樣似的,好像國外的學校比國內的學校等優級高多少似的。

    說白啦,就是不良導向所致。

    “光宗耀祖,顯赫門庭”的舊觀念,正好趕上及時享樂的奢靡之風,二者一拍即合,所以怎麼都不會甘心為生他養他的鄉土奉獻愛心啦。

    生活就是這樣“深情自古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啊。

    所以,只有把我們的生活過的快快樂樂的,流失的人才就會自動流回來的。這樣,才是正常的留人方式,而不是規勸乞求。其實這些流失的人才,只是一廂情願錯誤的自以為是罷啦,於是就迷失在“只有人在異鄉為異客,才能不負一身所學才華”的誕夢中。

  • 13 # 胡編007

    我覺得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的根源在於,發達國家的科研條件好,個人收入也比國內高。

    不過我覺得作為清華北大的教育,應該向學生宣揚愛國主義,從思想上構築他們的愛國情懷。國家教育多年,一朝飛出國外,你也不回來報效祖國,他也嫌祖國孱弱,那中國的清華北大培養你們幹什麼?只要學子們有家國情懷,他一定學成歸來。

    以北京為例,給海外歸來人才更大的工作機會,給予研究平臺,僅市民福利就不錯。1.落戶北京,購買保障性住房,讓歸國學子省去商品房競價的煩惱。2.子女入讀優質公立學校,免去擇校的麻煩。3.……總之很多政策加持。

    其實這兩年,很多留學生在出國前就計算好回國的時間,有的清華北大學子從出國第一年,就開始在北京企業遠端實習。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無力表現,以及他們對華裔的不友好,使一些留學生回來就不走了,因為他們真實地看到了祖國的偉大!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我想具有家國情懷的,清華北大人才歸來建設中國 則中國雄於世界!

  • 14 # 吳鳳琴老師

    1、國內沒有更好的科研平臺和發展前景。

    2、國內做科研,年輕人要被迫做很多科研外的事情。無法保持專一。

    3、國內科研經費相對沒有國外充裕。

    4、國內科研人員整體待遇,相對國外低。

    5、北上廣深一套房子,就能讓年輕科研人員失望。科研收入,不能支撐買一個安身之所。

    5、國內科研設施,不如國外。

    6、國內教師隊伍宣傳國外更加民主自由,不知不覺讓學生對國外充滿嚮往。

    7、很多人才更追求金錢,而不是追求為國家多大貢獻。

    就像馬雲說員工為什麼離職一樣,一、錢給少了。二、受委屈了。

    國內科研機構仍然存在論資排輩,不到年齡,沒有足夠話語權。沒有足夠決定權。要處理各種非科研關係,讓科研人員心很累。受委屈了。

    清華北大等名校都處在國內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最破的房子(除了遠郊區),也要500萬起步,能住上八九十平的,像樣的、五環內的房子,要七八百萬到1000萬。而且還是二手房。而名校畢業的學生,根本不可能靠工資,在一線城市買得起一個房子。

    所以,要改變國內科研大環境,給科研人員更高的待遇,讓他們安心搞科研。

    不能一味要求餓著肚子考個研,租著房子搞科研。靠巴結領導搞科研。

    總之一句話,人才離開祖國了,不能一味怪人才不愛國,而應該反思自己。

    明星怎麼不離開祖國(即使改了國籍了,還在國內待著)?因為祖國好掙錢呀。因為祖國有粉絲啊。因為祖國有市場啊。

  • 15 # 自主空間

    2、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缺失

    北大清華人才流失,這部分人雖然說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都是拔尖人才,但是,在他們的心目中,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個人追求大於熱愛祖國,個人理想大於為國奮鬥。這些人愛國的情感不深厚,愛國的情結不牢固,愛國的信念不堅決。所以,當面對個人得失和人生抉擇時,他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在國外工作和奮鬥。

    4、西方發達國家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優越

    北大清華馳名中外,從中畢業的學生也人才濟濟,在國內外均堪稱一流,再加上在國外留學的高學歷教育背景,可謂是錦上添花。因此,頗受外國知名大公司青睞。國外很多公司和企業,都主動提供優厚的工作待遇,如開出高薪、代辦綠卡、提供住房、給予寬鬆優良的工作環境等等。這些優厚的條件,作為一名剛剛畢業求職的大學生來講,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生留學後,就很快決定選擇在國外就業工作。

  • 16 # 夜冕1

    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學校的氛圍,老師的引導、社會風氣、個人待遇以及學術環境。清華北大追求前沿學術領域研究,而現在西方世界確實引領了全球學術,並且在國外有極其優越的學術研究環境、豐厚的待遇,再加上中國人對出國留學和工作是極其有"面子"的,所以,導致清華北大人才大量流失,甚至有些人才迫切想加入美籍並融入上流社會,所以導致有些人對中國有不好的言論和表現,這都是很"人性"的表現。如果要解決這樣的情況,最根本的做法是1、提升科技人才的待遇和社會地位,2、建立有利於科研的學術"環境",3、提升個人的民族自信感和責任感,4、改變社會對西方社會的過分迷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 17 # 木止3

    我們看看孩子們的世界觀:問:孩子,你長大了打算幹什麼?五十年代的孩子:我長大了要為國家多鍊鋼鐵。六十年代的孩子:我長大了要成為社會主義祖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七十年代的孩子:我長大了要去建設祖國邊江。八十年代的孩子:我長大了要當明星。九十年代的孩子:我長大了要去西方周遊。二0年代的孩子:我不知道要幹什麼。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時代孩子有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世界觀和價值觀來自社會環境。一、對人才不重視,沒有人才獎勵機制,特別是科研人員往往是私營企業更重視,國家對科研人員特別是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沒有具有吸引力的獎勵機制,如果,我說的是如果,一個科研人員在國內出了科研成果,然後他(她)的收入與某些明星演幾十集電視劇就上億的收入差不多的話,我想還是會有很人才會為國家效力的,當然,獎勵機制要分成果等級,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獎勵收入。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科研人員的待遇是非常高的,受價值觀影響,人們必定去對自己有利的地方。二、在鼓勵高學歷高等教育佔有人員比例的同時,導致高等學府氾濫,培養出來的人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導致就有職位被擠兌現象,那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有可能還不如一個普通專科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優厚,然後導致世界觀畸形,對那些自命不凡的一流學府畢業生遠渡重洋去西方發展提供了動力。三、在人才管控方面有些倒退,六、七十年代,一個人要去國外留學,必須由國家批准,而且出國深造的名額很少,同時還要擔保回國,當然出國深造費用是國家墊付。看現在,只要你有點錢錢,就可以去外國留學,如果你更有錢錢,不但能留學,還可以取得綠卡取得定居權,可見別的國家有留住人才的一整套管理辦法,這些待遇對很多年輕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四、常言說,錢總是往有錢人家跑,引伸的意思就是說國家越強大人才就越聚集,所以,我們三代以內的人才們,就在國內奮鬥,有了你們的奮鬥,祖國很快就會成為強大的國家,到那時不是你們出不出國的問題,而是國外的高階人才我們想要不要的問題。

  • 18 # 歪歪哥的生活感悟

    【北大、清華人才流失比例很大,是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提起國內最厲害的兩所大學,就是北大和清華,這兩個學校在國內的眾多高校中傲視群雄,唯我獨尊,每年清華和北大培養了國內最優秀的畢業生。

    因為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各省、各市、各縣的狀元考生,所以清華和北大籠絡了國內最頂尖的學生,當然通過幾年的大學生涯,國家也花費巨資在將這些優秀的學生進行專業打造,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但是根據每年的畢業生流向分析,大量的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流向國外,據統計僅僅美國矽谷就有2萬名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在那裡工作。多麼巨大的人才流失,國家花費巨資打造出來的精英人才畢業後就去了這些國家為他們服務和創造價值。

    根據2019年的資料統計:

    1、清華的15.3%的畢業生出國深造

    2、北大的本科出國生抽率達到30.01%

    3、北大碩士出國生坐率是4.85%

    4、北大博士出國深造率是11.54%

    1、國內的科研氛圍還是比較差,這些頂尖的畢業生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各個行業的頂尖人才,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必須有一流的環境做為支撐,我們國家科研經費和實驗條件比起國外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2、在國內工作,人際關係比較複雜,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是天之驕子,天生傲嬌,很多都是頂尖的科研人才,不善於處理國內複雜的人際關係,在國內這個複雜的工作環境中無法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嚮往國外簡單的環境。

    3、國外提供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報酬,這是國內很多單位都無法給於的,面對高薪和優越環境的誘惑,選擇出國效力。

    以上各種原因造成了北大清華這種頂級學府的人才流向國外,很多人都認為:國外的月亮要比國內圓。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也開始重視科研力量的發展,國家設定了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獎等等一系列的獎項來吸引國內頂尖人才的科研發展,激勵這些優秀人才進行科研創新,雖然我們國家現在在某系地方比不上國外的環境和實驗室條件的那麼完善,但是我們國家鼓勵創新、吸引優秀人才的步伐沒有停止,反而在加大力度。

    本次疫情開始,我們國家舉全國之力免費為新冠病毒病人進行醫療,花費了巨大的代價,相比國外的“全民免疫”的政策,我們看到了國內的優勢,看到了國家領導人對百姓生命的關愛,人民的利益優先,這讓很多出國工作的優秀人才感到了祖國的強大,看到了祖國發展的未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給這些優秀的人才創造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完全可以滿足他們在國內的發展和需求,這個時候人才的流失會逐步減少,更多的優秀人才願意在國內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些基本的條件和環境都需要一步步努力去實現,我們也相信,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會回到祖國的懷抱中,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外的月亮沒有國內的圓!

  • 19 # Shirley滄海1

    北大清華人才流失,絕對是一個偽命題!

    試想,每一屆如北大、清華都會收幾萬甚至十幾萬學生,也有同樣多的學生畢業,怎會都留下來?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不是收留人才的地方。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越著名的學府,“流失”的人才就越多,“流失”不出去,恰恰證明那所大學的無能與低階――教出的學生沒人要!

    正如很多友友談的,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生去了美國,這恰好說明了北大清華在大學世界的優質。美國還是當今世界科研最發達的國家,最人才需求最大,要求最高,能引入北大清華畢業生,是北大清華成功的最好證據,也是東方大國教育成功的最好證據。

    而說北大清華是西方世界的人才輸送基地,更是莫名其妙――出去的學子,只佔了畢業生的幾成?

    沒錯,有人是因為待遇,有人是因為氛圍,有人是因為理想,有人是因為痛苦……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無論專家、教授,都也是人,有生活的現實需求。正如古往今來任何人才的流動,都會有現實的具體需求原因伴隨的。

    但這毫不影響個體疊加成的群體,就回歸了文化、科學、教育發展的本質――交流!

    四大發明西去,工業文明東來,都是交流!

    而交流最有效最具體最真實的,就是人的流動。而伴隨這種流動的,同時有學習,也有傳播,也就是輸出。

    何況這種輸出與交流,不僅是雙向的,更是多元的呢?正如在北大清華有外中國人執教,自有北大清華的師資走到國外去。

    當然走出去的,都是成名的,頂級的。不然去幹什麼?丟醜?別人也不要呢!

  • 20 # pachislot博主

    人是趨利的,孩子呱呱墜地沒人教他就會主動找奶吃。這是一種本能,學習知識可以教化一個人可以讓一個控制自己的慾望,讓他變得有擔當,有理想。但如果一個方向的條件足夠誘人,改變自我也是正常的事情。

    清華北大是中國的兩所頂尖學府,在近代為中民族站起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們在我們心目的地位建立起來了,王冠寶座就屬他們倆了。新中國建立後,清華北大的生源幾乎是各地的尖子,可以說是收割了全國各地的天才。國家也是傾盡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就希望他們能為我們的祖國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因此大家對他們的期望很高,有句話叫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為什麼會失望很大,近些年人們對清華北大頗多抱怨呢?

    我們可以看上圖這是北大本科生的去向圖。其中30%選擇出國留學。這30%的學生應該是中國的頂尖生源了。

    推廣上線送好禮, 超S爆率真傳奇!

    我們再看清華的本科生畢業生去向,佔到總人數的24.6%。比北大好一點,沒有超過30%。

    再來看就業區域分佈圖。

    推廣真相:在私人飛機上,一般空姐都要做什麼?富豪說出了其中的隱祕!

    畢業生集中在北上廣!這個確實值得我們深思,這麼大的國家,可供人才選擇的地方太少了。

    清華的畢業生也幾乎在北上廣。

    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出國留學的沒有本科畢業生那麼高。從上面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本科生出國留學的比例很高。估計大家發出人才流失的主要根源來自這裡吧。因為這些學生可以說各方面比其他人要強一些。但是他們出國了,科研的選擇只能由其他普通高校學子來補充了。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學生寧願選擇出國也不願在國內繼續發展呢?

    一個是清華北大還不是世界前三的學府,還有更好的選擇。而自己又有了第二個選擇,他們自然會選擇出國。自己本身就在清華北大里面呆了四年,應該對他們自身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自己最清楚是什麼情況,當然也不免有一些老師宣傳國外某某學校某方面很好,因為很多教授基本都有過國外進修看到好的當然不可避免的會誇讚幾句。在學生心裡就變成了聖殿了,朝聖是必須要走一個的。

    二,教學方式和師資的問題,我們的教學體制,不能成為一種連貫性,清華北大教學可以改成國際的水準,但是前面的義務教育可能跟不上節奏。本科畢業出來這些孩子可能很多方面達不到企業要求。畢竟他們一直帶著主角光環出來的。有的孩子會高傲是在所難免的!看下圖清華的本科生就業情況就能看出個一二來。

    三、歷史沉澱不夠,中間斷斷續續的經歷各種波折。就拿清華來說,一次西南聯大,後面分流一支到臺灣,建國後60年代和80年末各種動盪。你想發展,但現實不允許。大學是要靠歷史積累來招收更好的資源!

    結語

    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清華北大的實力將會榮登前十的寶座。不過從清華北大的就業情況來看,企業對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很是認可的。清華北大可以往這個方向傾斜,專注科研這一塊,本科生可以縮小規模。

    你覺得呢?還有沒有其他原因迫使人才外流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整頓娛樂圈“不良風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