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紅馬的一哥
-
2 # 春華秋實74660021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孔子提倡尊卑有秩,不可擅越,自由是有度的,無度的自由,社會成何體統,人這個物種,沒有約束,沒有治理管理,將無法無天。孔子的一套統治治理理念,產生於各國紛爭,戰亂年代,人民渴望安穩統一,國家安穩統一下的自由。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也有他的歷史侷限性,不可能包打全球,放之四海而皆準,適應現代社會觀念。自由平等民主博愛,是近代價值觀,是在社會穩定,國家統一下踐行的標本。人民爭取更大自由,國家力求穩定,管理治理社會秩序,這是二個矛盾對立的統一體。
-
3 # 時與空的穿梭者
那時的社會矛盾主要還是天子與貴族,貴族與貴族之間的矛盾,那時的貴族沒有自由的概念但有了自由的行動,自由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是毀滅性的,而限制自由的最好的方法除了絕對力量壓制的約法就只有一個,就是內心的仁,他的首要任務也是解決上層穩定性的問題。
傳統社會也不具備誕生現代意義自由這個概念的土壤,只有西方那種分封盛行封無可封的土壤環境才會容易產生這種概念。自由的定義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解釋和約束,必然出現有皇家貴胄達官貴人的自由就沒有庶人的自由的情況。資產階級自由概念的誕生和封建階級一樣是階級內部對利益最大化利用的產物。對於工業革命時的西方商人而言,如果不能提供一個適宜的自由平臺這個條件這個人的能量就不能充分燃燒和釋放,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利益,封建階級為了維持統治需要壓迫,資產階級為了利益榨取需要剝削,對於人力資源使用方式的矛盾註定是這兩個階級產生不可避免的矛盾。
而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自然資源之間的關係也尚不需要西式概念的自由,但是並非沒有自由進步,比如農奴向自耕農的過渡就是一種進步。至於自由,沒有自由的社會對於我們來說顯然是不可想象和無法接受的。但對於人類物種而言,自由的重要性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因為自由本身就是曾經為人類因生存所拋棄掉的,而後被一部分解決了生存問題的人所重拾的東西。對於人類這個獨立能力嚴重低下的物種,在自然狀態下自由和生存是嚴重有妨礙的,有害於生存的東西。
所以,人類總會為了生存放棄自由。而社會化的人造自由本身是不穩定的,是一種必須先聚合起來向外開拓和穩定而後獲得保障的自由。君子也就是貴族的素質是善假於物也,也就是利用集體來解決生存問題和獲得自由,但是如果是一個有為的君主貴族那麼他的善假於物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偏利共生的層面,他的善假於物就應該有更大的發展而能夠對他賴以為生的生存基礎進行回饋與維護,能夠提供一定的生存基礎乃至於自由。
所以一個好的社會集體首先也是要解決提供穩定和生存的條件並不斷的曲線的建構自由,然後儘可能讓社會集體內更多的人能夠更多的獲得自由,而獲得了自由的人又能不斷的回饋從而形成正態迴圈,孔子學說的精髓很顯然是滿足這個條件的。單細胞生物的自由是簡單的,但人類這樣的生物,要想自由就先要固本培元。
完全基於個體利益的自由,和基於個體與社會關係的仁這兩個概念,後者不論在境界還是可持續發展的層面都顯然比前者高出不少。因為自由的眼光是直接而短視的,完全因當下利益而驅動,所以在自由社會一個沒有價值的熱值不夠的個體被掠奪和拋棄是其它個體的自由;而仁的眼光是長遠的,因長遠發展而考量,所以在有仁的社會,那部分個體的也會被作為人而獲得一定換位考慮而不單單只是被商業的物化價值而買賣。
-
4 # 博睿迪
孔子提出的是真正的人類的自由,自由不是無序,無序肯定沒有自由。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在無序中存在的例子,所以,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要有序。在這種次序的範圍內,自由才能存在。如果是無序的自由,臣子做皇帝的事情。兒子做父親的事情,那誰是兒子誰是爹呢?
這個世界只有相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自由。
這就像人的壽命一樣,人只能在生死之間享受生的自由。什麼時候死,基本上沒有自由。因為死亡就意味著無序,無序自然就沒有生的自由。
西方自由嗎?沒有法律?沒有規則?西方自由自由比孔子說的要弱多了。他們沒有次序。所以西方動不動就暴亂,也喜歡搞亂別國。
-
5 # 沉醉的文人
孔子從未就自由問題做出過論證,在中國歷史上為自由而奔走的是老子和莊子,然而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也並不是不談自由,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自由的邊界孔孟主張的君君臣臣,夫夫婦婦,父父子子,是指一種有限的自由,也就是說自由必須受到道德的約束,孔子提出的“仁”就是仁愛,就是人與之間的關係應該用普遍的愛來維繫,每個人都有愛人的自由,但沒有害人的自由。
君君臣臣,也不是愚忠愚孝,而是一種對等的關係,君不知愛惜臣下,則臣下就有不忠於君上的自由,同理,丈夫不愛自己的妻子,那麼妻子就有離婚的自由。
孟子認為君視臣為草芥,則臣就可以有視君為寇仇的自由,他認為如果一個政權不能善待民眾,甚至與民為敵的話,那麼民眾就有視其獨夫民賊的自由,並且有革命的權利和自由。
免於窮困的自由孔子提出:老有所依、少有所教、住有所居,孤寡殘疾皆有所養。其目的就是通過解決弱勢群體的貧困問題來實現個體的自由和社會的文明。
孟子提出:無恆產者,無恆心。就是通過富民來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只有富足的人才會去追求道德和自由,因此,他堅決反對政府用重稅盤剝百姓,更反對政府與民爭利。只有將創富的自由還給民眾,民眾才可以免於貧困。
這段話就是專門針對法家說的,孔子認為法家用辱民的思路和刑罰的手段,刻意讓民眾生活在恐懼之中,這種做法只能讓民眾越來越懦弱,而且還越來越沒有了羞恥之心。
言論自由孔子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段話就是儒家支援言論自由的明證,批評不分善意還是惡意,也不必刻意去辨別批評者的意圖,任何人不因因言而獲罪。
-
6 # 衛傑1398
盡信書不如無書。
人類的生存歷史有百萬年時間,字、書不過是僅僅幾千年。在100多萬年的時間裡,人的生存是衣、食、住。而不是先有自由,然後才衣食住。。。如果孔子周遊列國快要餓死了,爭取個自由何用?衣食住豐裕是因,自由是果,不要因果關係搞顛倒了。
至於君君臣臣和仁,這個其實不是治國之道,而是脫胎於小農意識的鄉村治理概念。試想,一個大半輩子不知當官為何物的孔子,又能提出如何好的治吏治國之策???此一點,早已為毛主席"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一句所道盡。
儒家本是立足於基層之井田、庠序制度上的民間學派,他們主張將一切交由民間精英去組織去空談,聽起來天真爛漫,實際上治國、治經濟無用。比如說儒家除了"以農為本""輕傜薄賦"治理經濟之外,還會怎樣為國家謀經濟強大?又何曾出過主意滅匈奴、破建虜?
但是,儒家特別擅長從基層和民間的角度去忽悠政治,這是中國歷史上儒家招攬民心之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是事實如何呢?虛偽而已,因為儒生從來就不是老百姓,他們的主幹是士族和貴族(老百姓很難有機會學習讀書成為儒生)。儒家站在井田、庠序的立場上"冒充老百姓"的身份來指東打西,就是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拿老百姓的疾苦說事而已。
大明亡崇楨死,開啟城門投降的最早一批人就是儒家大臣,這難道是"君君臣臣"和"仁"?王承恩何曾是儒家,但此人為君王赴死。
-
7 #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首先,這句話是對上位者君主說的,因為這是“君主問政”。君主要做好君主的事,否則就是不合格的君主,臣子、父親、兒子,皆是如此。如果君主做不好君主,臣子做不好臣子,父親做不好父親,兒子做不好兒子,社會就不太平了。
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每一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好的,社會就會安定了。而非現代一些無知者認為的階級壓迫。
將此話作為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的論調,進行批判的,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的“批林批孔”運動。該運動完全歪曲了此話的本意,誤導了千千萬萬的人。
近年來,更由於一些“公知”對西方的所謂“人權”、“自由”、“民主”的不遺餘力的標榜,更將孔子的儒家文化進行大肆汙化。
有趣的是此次疫情中,控制好的國家,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都是深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而西方國家中只有德國,一個自律性非常強的民族國家。
無底線的自由,是對自由的歪曲;無底線的人權,是對人權的踐踏;無底線的民主,是對民主的侵犯。
美國在疫情下的無序、混亂,就是最好的驗證。
-
8 # 肚子大就是帥
題主先弄懂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的含義是什麼再來批判好吧。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的是建立社會秩序,社會有了秩序才能穩定發展,孔子認為當時的社會就是因為秩序崩壞所以才會動亂。如果按現在遊戲術語,孔子的儒家就是秩序派。孔子的君君臣臣出自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治理國家君主要有君主的樣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樣子,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兒子要有兒子的樣子,如此一來國家自然就能安定團結。事實上孔子的儒家思想向來反對惟君至上的理念,而是推崇自由意志。比如孔子說過“匹夫不可奪志”就是說不能剝奪任何人的思想,反對封建洗腦。孔子還說過“君臣不相戴也。不悅,可去也。不義而加諸己,弗受也”。就是說君主沒有權力改變臣子的思想,態度,價值觀。合得來就繼續合作,合不來就走人。孟子的主張比孔子更激進,他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中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這話就比較白話了,不需要我多闡述。所以說孔子主張封建忠君思想的人,基本都沒真正瞭解過孔子和儒家思想,只是人云亦云罷了,事實上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看似推崇的儒家思想,實際上漢朝君主內部推崇的是法家理論,對外實行變種的儒家思想,去掉了孔子對自由意志的內容,而刻意提高了儒家尊重秩序的學說,這一切都是統治階級出於自己統治的一種策略。到了宋代程朱理學再次變種,把儒家思想的本義徹底歪曲,才會造成後世儒家思想的變質。
順便說現在網上很多人推崇法家思想,覺得法家依法治國的理念很先進,我只能說是無知者無畏,這些人根本沒搞懂法家的理念是什麼。法家的確實主張依法治國,法不分貴賤,但是卻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君主,君主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執行者,也就是說一國之君想怎麼定法就怎麼定法,法家要建立的其實就是一個絕對的極權統治專制政體。而且法家摒棄一切道德約束,法家本質上就認為人帶有原罪,出生開始就不可信,所以法家要建立的是一個絕對死板,一切按法律執行的社會,比如說羅志祥如果活在法家社會裡,根本就沒有輿論譴責、封殺這回事,法家一查法典,多人運動該判十年,就直接判你十年,什麼未婚、自願,我管你呢,說了不能多人運動就不能多人運動。OK,你覺得這也合理,那麼提醒你記住法家思想是以君主的好惡建立法律的,也就是說君主覺得什麼行為不好就可以指定法律懲罰這種行為,比如說有個君主非常討厭猶太人,於是他就可以制定法律殺光猶太人,把猶太人的財產充公,emmmmm,是不是有點眼熟了?再極端一點,有個君主非常討厭吃鹹豆漿,於是他就制定法律凡是有人賣鹹豆漿一律充軍,喜歡鹹豆漿的朋友是不是要呵呵了?還有法家思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國富民弱,就是說法家認為國家要富強,老百姓就要窮。是不是很反社會,法家認為,老百姓貢獻給國家越多,國家自然就越強大了,所以就是要抽重稅,最好老百姓家裡只保留基本生存口糧,其他都交給國家,那國家肯定富的流油了,法家認為國家權力無限大,人民只有基本生存權,其餘都是義務,推崇法家的朋友看到這裡是不是要流汗了,別急還有呢。
很多人罵儒家是愚民政治,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那些人,諸子百家裡大部分都有愚民主張,儒家有,道家有,法家更有。但是他們愚民主張卻有明顯不同,儒家愚民其實是儒家思想主張各司其職,在儒家看來大部分百姓的職責上不用知道太多事,所以沒必要讓他們多知道,其實是處於社會穩定需要,而且儒家其實並不禁止啟發民智;道家比儒家更強調愚民,因為老子認為老百姓知道越多欲望越多,慾望越大就會造成社會動盪,所以就應該讓老百姓蠢一點,老子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退化到舊石器時代,那樣大家都是原始社會,就沒有階級鬥爭也沒有貧富差距了,那才是完美社會。OK,儒家、道家都主張愚民,但他們愚民是為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法家的愚民本質上就不同,或者說法家愚民的目的更惡劣。前面說過法家主張國富民弱、君主獨裁,所以說法家要愚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老百姓夠蠢,蠢到君主說什麼就是什麼,蠢到把自己的財富都交給國家,自己餓的半死也不會有怨言,這就是法家愚民的目的,或者說法家就是惡意的去給百姓洗腦,讓百姓傻乎乎的為國家和君主賣命還不會反抗。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告訴題主,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從來不是為了禁錮人的思想,而是希望把人規範在一個道德模版中,每個人都依照道德規範行動,說白了孔子想建立的是一個烏托邦,那裡所有的人都有高尚的情操,脫離了低階趣味,對人友愛,父慈子孝,員工努力工作盡心盡責,老闆不欠薪不996福利優厚,所以說孔子是個理想主義者,當然現實總會給理想主義者一記鐵拳,但是孔子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9 # 獵旗飄
孔子確實偉大,他是中國文化承上啟下的整合者,也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儒家思想在後世2000多年間,不但被歷朝歷代奉為正統,也改變了中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君君臣臣”說的是責任和義務。所謂“君賢臣忠”,這是對等的,責任和義務是相互的。君賢,臣就必須得忠;君不賢,就不要怪臣不忠。我們看《三國演義》裡面謀士到處亂跑,他們的理由幾乎都是“主不賢”,這裡面沒有自由什麼事兒。當然叫起真來,良禽擇木而棲,謀士亂跑本身就是自由。
仁就更不能自由了。什麼是仁?一個人不能稱仁吧。《國語》說:言仁必及人。清代阮元說:一定有兩個以上的人才能談到仁。所以仁是一個群體概念。
在孔子之前:愛親謂之仁。到了孔孟時期,就變成“仁者愛人”,仁成了一種普遍的愛,變成一種基本道德。
那麼既然仁是群體概念,是普遍的大愛,那就要受到責任和義務的約束,這是中中國人的命。我們不需要西方意義的那種自由,但是一樣活得挺好。因為我們心裡有別人,會在責任和義務的驅使下,幫助自己所在的群體活得更好。
清華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在談到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時,總結了四個特點:責任先於自由,義務先於權利,群體高於個人,和諧高於衝突。這和西方近代價值觀正好相反。
那麼責任先於自由,就是專門回答題主這個問題的——為什麼孔子提出君君臣臣和仁,卻不提自由。因為不提自由也沒有違和感,這四個特點就已經把中中國人的社會關係概括全了。你把這四點做到了,自由就自然而然到來了,而且到來的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就像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從心所欲就是最高階的自由。為什麼不逾矩呢?因為他經過了一輩子的修煉,那些事可以做、應該做,那些事謹慎做、不能做,都已經內化於心底。說來說去,這是一種道德驅動的自由。
相比之下,西方的自由主要是指個人主義的自由。他也被要求不逾矩,但那是一種法律驅動的自由,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更談不上多麼高階。
-
10 # 小心眼看世界
答案很簡單,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回答過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的原因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是什麼?生產關係是什麼?經濟基礎是什麼?上層建築又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係要怎麼理解?
搞懂了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孔子要建立儒家思想而不建立自由民主思想。
下面我說下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如畜牧、耕種、機械加工、人工智慧等等。
生產關係是人類改造自然中形成的社會關係。比如奴隸與奴隸主、佃農與地主、社畜與企業家、後富與先富。
經濟基礎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與其分配方式的總和。比如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市場經濟、計劃經濟?
上層建築是政治結構和思想形態。比如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與各自制度下的主流思想。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說的就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決定人類得社會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說的就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以及分配它的方式決定人類社會的政治結構和主流思想。
知道這些後我們回頭看下孔子所處的時代,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提出儒家思想。
孔子處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的社會正處於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舊的生產關係漸漸變得不適應日漸發展的生產力。這時,就需要一種新的思想來改變社會關係繼而改變生產關係用來適應越來越先進的生產力。於是,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用來潛移默化當時的社會關係,以更適應當時的生產力,讓當時的社會發展不至於停滯。
儒家思想所倡導的社會關係非常適合當時發展的生產力。而自由民主思想所倡導的社會關係對於春秋時代太過於先進,在生產力沒有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強推這種思想必會導致社會的混亂。
所以,只要對春秋時期的社會有一定認知的人都不會在當時推行自由民主思想。他們只會嘗試著推行符合當時社會關係的思想。孔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
11 # 稼潤國學
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好,試著談談自己的看法,拋磚引玉,以為諸位考慮的一個角度。
顯然這個問題,是以當下為時代背景,站在現代人的立場提出來的。“自由、民主”等西方價值,大家普遍認同。這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已然有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態度,這不利於我們客觀的看待問題。
古代就沒有“自由”?沒有“民主”?對待這,合理的應對態度,應當是“不肯定、也不否定”。而展開一番調查、考究之後,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但是這樣的結論也並不是定論,隨著時代的變遷,答案可能又會發生轉變。因為人們的認知,在不斷的轉變。
有很多人反對孔子,可能他連《論語》都沒讀過;亦有很多人認同孔子,給予其很高的評價。可能更多的在情懷,少了理性的思考。
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切忌人云亦云,淪為歹人的幫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偽存真,而非那些偏激者,為了打倒而打倒,可他們也沒有立起他們自己啊。現在看來未免太過悲涼了些。
這次的新冠疫情,給人類以警醒。也給我們一種思考:西方的“民主、自由”為什麼沒能讓以美利堅為首的西方,擺脫疫情的困擾?反而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生命的漠視;他們的無賴無恥;他們的傲慢偏見。為什麼“自由、民主”大旗下會出現這樣的人間慘劇?可能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人沒有道德,於天地間與禽獸無異。
最樸素、最純、最真的道理就是自然。太陽東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風雲雷雨,施行於茫茫大地之上。不是要自由嗎?太陽的自由是什麼?月亮的自由又是什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的認知開始極端化。談“民主”“自由”,就要“絕對的民主自由”。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它不能“絕對的自由”,那會是生命的悲劇、那是對生命的漠視。所以我們講“法度”。太陽有它自己的“法度” “軌道”,它有自由,但是它不能“絕對自由”。古人看明白了,只是將這些稱之為“道”。
天道茫茫,好生生。
連太陽都要有一定的約束,更何況是人呢!
孔子很高明,他提倡:用禮法、道德,來規範一個人的“自由”。或許你心裡不舒服,你心裡更多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你多看看動物世界,或許你會寬慰許多。
一個文明社會,它需要秩序、需要法度。需要其中的人們,心存敬畏,遠離罪惡。古人們,他們用了一套道德價值體系。古來封建王朝,大都遵循,而以仁孝治理天下。如果是你,請問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有更好的方法嗎?
一個不受約束、內心無敬畏的人,比魔鬼更可怕。
其實並沒有強行正名的意思。我們早已打倒了孔子。我們打倒的不是孔子,而是我們千百年來的道德價值體系。就像一顆長在東方的參天大樹,枝葉繁茂。有些個枯枝爛葉,大可以修剪就是。但是我們沒有,我們將這樹連根刨了… …
看看我們周邊發生的,那些毀人三觀的事。代價在逐漸顯露……沒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可怕的,沒有敬畏之心的社會是沒有底線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的不對嗎?心存敬愛、恭敬父母,向國家看齊、向黨中央看齊。這哪裡錯了?現代社會: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國家間的衝突,靠個人是無法應對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一個強大的集體。這樣的道德價值體系,適合中國,適合全世界。
中庸,這樣的理念是超越時代的。你細細品……
中國要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沒有一套自己的道德價值體系,是不行的。以西方“自由民主”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引領世界兩個百年。看看它的成績……而植根於中華文化,以天下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框架的道德價值體系,定可以引領全人類走向美好的光明。為應對全球性危機,這也是時代的必然。
作為奠基人的孔子,作為一個內心純善的老人。至少我們應該給予相當的尊重……
希望大家看過之後、理性對待……
-
12 # 刑法的趣味
孔子為什麼不提倡“自由”觀念呢?這和他所處的是時代和他自己的志向是有關的。
時代原因時值春秋時期,周王朝禮樂崩壞,天下開始亂套。迫於經濟發展的態勢,有地有軍隊的就是大爺,其他的百姓就只能選擇服從,不然就得捱打甚至是遭到殺戮。然後這些互相有錢的大爺再鬥個你死我活,最終決定誰可以一統天下,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聽他一個人的話。
這樣的政治態勢,可以說是陸地專屬的小農經濟決定了的。當時,一個國家只能聽一個人的,這當然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封建獨裁。
既然不是民主政治,那麼還談什麼“自由”和“平等”呢?
個人志向在孔子的弟子們整理其上課的語錄,也就是後來的《論語》當中,子路問到孔子的志向,他是這麼回答的: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何意呢?其實就是讓年老的人安心,讓朋友們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何其巨集大的志向!但是又如何實現呢?在當時的人看來有兩種辦法:
1.自己建立一個政權
2.說服現有的君主,採納自己的施政方針。
於是孔子要想實現自己的志向就只能傍大款,說白了就是討好並說服當時的任一國君來實施自己的抱負。這便有了孔子先在魯國任職,然後周遊列國,順便搞搞創作的故事。
-
13 # 瘋言說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另一個問題:儒是什麼?不知您怎麼看,我的觀點儒就是人的需求。按照現代的理解就是它是一門社會科學。
既然它是社會科學,就必然不能脫離社會實際而獨立存在。自然科學的真理放之萬世皆準,但社會科學確有其侷限性,放到兩千年前的先進的封建制到了今日就只是糟粕罷了
自大一下,要是我來做的話,只能從兩方面來著手:建立信仰、傳播文明。
一、建立信仰
你看,古代是多麼美好啊,周公還在的時候人民是多麼的和睦啊。那咱們就向他學習吧。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都安於本分,不要互相算計鬥爭了。
雖然無奈,但沒有辦法啊。當時的社會就是奴隸制崩塌,封建制形成的改革陣痛期。孔子的努力的目的就是來緩解這個症狀。
二、傳播文明
社會形態要從愚昧走出來,文化的傳播至關重要。一部分人變得知書達禮,然後通過他們再去影響身邊的人。這不就是在構建和諧社會嗎?
文明不光是文化知識,與其匹配的精神素養必須要跟上,要不然就是在培養一幫有本事的壞蛋了。“仁者愛人”多麼好的概括啊。
當然,從過程上來看,孔子是成功的;但結果是失敗的,終究歷史的車輪不容阻擋。
這就是儒家兩千年不倒的原因吧,也是孔子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吧~
一家之言,拍磚的時候輕點。昨天蹭了一個永州打狗的熱點,正被愛狗人士狠噴呢~
-
14 # 混沌大世界
美國製造的病毒還可以抵抗,美國洗進人腦的病毒是真沒辦法,很多人一輩子都只能帶著它。所以現在還存在於世的人,大部分都帶著這個病毒入土吧,也許要等兩三代以後,才能把這個意識形態的病毒消除乾淨。
自由不是不好,但是不能當成最高信仰和第一目標,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裡面也有自由,但是不管是民主還是自由,都是在富強之後,如果把自由提到第一位置,一定會出錯。
一個人最大的自由是什麼?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最大的自由是生存,生存都沒有了,還談什麼自由?所以自由論就是個低階的思維,他不可能是最高信仰。
從地球生物進化的第一天開始,生存就是第一目標,而不是自由,太自由了,生存肯定面臨挑戰,這是必然結果。
孔子給人立了很多規矩,表面上看讓人不自由,其實是為了最大的自由。孔子的時代,中國開始進入了全面的農耕社會,人口得到增加,人們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讓人的生存得到相對更好的保障。但是當人的密度高了之後,又長久的定居,人與人的關係處理不好,就會比天災更可怕,所以需要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規矩,讓人與人有秩序,不然就會亂,就會有人禍,就有可能人把自己給滅了。
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他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簡單,也不需要複雜,所以他們更自由,他們的自由也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自由,但是西方的自由程度還是比東方高,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他們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東方也有人口少的地區,比如西藏,新疆,蒙古高原,那裡的人一樣喜歡自由,同時又很獨立,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密度低。任何人類群體,人口密度高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人與人的制度,文化,來穩定社會,只靠法律,是絕對不行的。美國有人類最健全的法律,最亂的也是美國社會,監獄裡的人數世界第一,法治能完全解決問題嗎?
不說了,懂得自然懂,不懂的說再多也不懂,這東西靠覺悟,覺悟不了說再多都沒用
-
15 # 奚萌子
首先,你這個提問的前提——"自由很偉大",只在西方語境下才成立。一直以來,我們不知不覺接受了很多西方思維,認為是理所當然,其實並不是,大部分西方概念與中國現實並不配套。
我們回到主題。
自由是什麼?自由是天性。所謂天性,說白了就是人與畜牲共有的特性。
這不是說自由很低賤不重要,不是的,自由很重要。只是說,自由並非“人的特性”。地上的螞蟻,窗外的麻雀,都有它各自的自由。
而孔學強調的是“人”與“人的特性”,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特性。像“自由”這種天性,並不在他老人家大書特書的範疇內。
那人的特性有哪些呢?
高度的組織性。
組織越強,能力越強。講組織,就必須提倡等級,次序,人與社會的協調。孔學就是在這些方面做文章,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叫作“禮”,並把它作為做人的根本來看待。
那孔子為什麼要強調人的組織性社會性?
因為孔子生活在一個“自由的,散漫的,相互攻伐的,群龍無首的”時代。自由為質,則組織為求。
簡單說就是,你生活環境亂哄哄,你就希望有人來管一管,定一定規矩,收緊某些人的自由妄為。
這是孔子時代的情況,我們再來看西方的情況。
西方法制立國,立國先立法,各種組織架構體制約定已先行固化。以組織為質,則自由為求。
簡單說就是:公司制度章程已經很多了,掌控很好,老闆希望員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更多價值。
自由,是天性,組織,是人事;兩者氣質相輔,互為表裡,不可偏廢。
子曰:執天求人,立人返天,則幾矣。
所謂天人合一,大概就是這樣吧。
-
16 # 轉角遇到你777
其實自由民主永遠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及的,這其實是西方人對於非西方國家發動的意識形態攻勢!越是發達的國家法律越完善,這簡直是悖論,既使在自然界中也不存在自由,動物界中處處存在等級制度。如克羅齊所說“人類渴望自由,但無不在枷鎖中”!
-
17 # 明宇智遠
1.自由是恐怖主義國家、強盜主義國家、販賣黑奴主義、種族歧視主義國家一直頻繁提的口號。
2.和平發展主義國家根本不會提自由。
3.一些國家想要的自由是指燒殺搶掠自由、販賣黑奴自由、敲詐勒索自由,絕對不是真正的人身自由。
4.和平發展主義國家從來不會去建立殖民地、從來不會去燒殺搶掠、從來不會去販賣黑奴、從來不會去敲詐勒索所以不需要這些強盜性質的野蠻自由。
-
18 # 芝加哥3316
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自由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人還是要講規矩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要遵紀守法,在家要尊老愛幼,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美國是大談自由的國家,種族歧視根深地固,警察暴力執法司空見慣,疫情期間群眾不服居家令要聚集要自由,有人借遊行示威搶商店搶東西,種種現象反映美國的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帶來的的只會是亂。
-
19 # 手機使用者72211312644
我不認為孔子有什麼偉大之處,其實有比孔子之前,就有君臣,父子,仁義,忠孝,孔子也是翻版而已,為什麼他周遊列中國人們不接受他哪一套,我們應該接受的是,不論哪位先人,偉人,是吸取其精華,有用於新時發展,能強兵富國,才是硬道理。
-
20 # 中東玫瑰
你都知道他偉大了,一個偉大的人,怎麼麼會提“自由”呢?自由就=偉大麼?誰教你的?哪本書上說自由就偉大了?自由=偉大,那你咋不去美國呢?
回覆列表
孔子恩想的核心思想是:制人,制於人。他認為,人活在世上都要管理人,如皇帝管大臣,官吏,父管妻,子女等等;同時,人活在世上都要受人管理,百姓怕官,官怕大官,官怕皇帝,皇帝怕太上皇,皇帝怕老婆等等,怕就是被管制。而且概莫能外。所以就分等級地講究綱綱常常的進行約束管理,這種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忠君愛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傳承,從始開始至萬代永遠。這種理論思想對於統治社會很有利,所以,歷代統治者打下江山後都崇拜他。孔子思想就成了統治階級統治社會的工具。當然,他也有對於人們安身立命的社會思想,如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等。他最著名的處事原則思想:中庸之道。這個中庸之道就決定了與西方突出個人奮鬥的個人英雄主義大相徑庭,忠君的思想也與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格格不入。孔子思想在封閉的封建王朝社會應該是可行的理論。在當今世界大溶和,文明大碰撞大交流的現實下,我們應該批判性的繼承孔子思想,取其有用的精華,拚棄不適宜的糟粕,使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