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加929

    “你憑什麼管我?”

    一句隔著螢幕都感覺到絕望的吶喊。

    雖然我的孩子不會也不敢這麼和我說話,但是,最近,我發現,已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女了,我說什麼問題的時候,感覺她的抗拒,那眼神,分分鐘要殺了我……

    昨天,聽說,只是,聽說沒有親見,我們附近的高一男孩,在校宿舍跳樓自殺了,可想而知,家長會是什麼結果。

    越來越多的家長,感覺到力不從心,孩子越來越難帶,越來越不懂事,作為七零後的我,年少時從來沒聽過什麼青春期啊,叛逆等等的詞,我們那時候,敬畏父母,尊重老師,對長輩的話,如聖旨箴言般謹記尊行,哪有現在的孩子,嬌縱跋扈,對父母的關心,視若無睹,甚至於對著幹,這終究是為什麼?

    其實,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我深深體會到,慣子如殺子這句話。都是家長們慣出來的,學校一句話不能說,否則出問題,整個社會都會撲上去,恨不得把學校撕碎。想想現如今的境況,真的挺可怕的,如果繼續下去,爺孫調換位置,若干年後,人,會不會有感情存在?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來客人,只能爺爺,爸爸陪客人吃飯,媽媽都不能上桌,我不是說男尊女卑,但是,這個時候,第一時間上桌的不是爺爺,而是孫子,小孩子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慢慢的,幾歲的時候,很好玩,家長現寶一樣,但凡有人的時候,都把孩子抬舉出來,只要孩子要的,無所不及,不管對錯都是自己孩子最好,最對,一天天的,在不知對錯的情況下,長大了,他會覺得自己很能,什麼都可以自己做主,張揚跋扈,唯我獨尊,當然會出現“你憑什麼管我”

    這,不是偶然,而且教育的必然。

  • 2 # 蒙特梭利教育肖老師

    這幾話充分體現了,成人在孩子面前一貫強勢的作風,利用成人的權威做一些不合理的安排,讓孩子覺得不公平,成人有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大致感覺就是:我是你爹媽,你就是我生的,我對不對就得聽·之類的語言,久而久之孩子對成人的那份信任與尊重也就大打折扣了,積聚一定的程度,這句話也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合乎強勢的母親培養出更強勢的女兒·家庭教育佔總教育比例的70%左右,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3 # 塵塵肥媽

    制定清晰而簡單易行的規則。

    溫柔而堅定的執行。

    這是管孩子的許可證。在孩子和家長中間我會站在孩子一邊,他們弱小,單純,只知道委屈,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護。說一句:“你憑什麼管我?”就大逆不道了?孩子提個問題,和我們家長探討一下管孩子的合理性,沒有什麼不可以。

  • 4 # 萬點香草

    孩子,我跟你說:因為你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你是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你從一個小小嬰兒長大,你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媽媽的心。

    如果你不開心,媽媽也會跟著不開心;如果你不舒服,媽媽會擔心;如果你開心,跟媽媽分享,媽媽也會很開心。

    你是我的孩子啊,是不是媽媽哪裡做得不妥當,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你可能覺得是管教,那可能表達方式錯了,咱們好好溝通,你也管管你媽媽呀!相互管。

  • 5 # 請叫我美女姑姑

    孩子能說出這句話,已經叛逆的非常嚴重了!

    孩子叛逆如此嚴重,其實說明父母前期撫養就已經種下了根,這個時候,再著急也沒用了,只能靜下來,停下你手中的工作慢慢引導,不要老說,我是你爸(媽),我是愛你的,我一切都是為你好,說了更煩你!你得試著跟ta一個頻道,等你能彎下腰跟ta一個頻道了,你就不會來問這個問題了!

  • 6 # CC妹兒生活錄

    因為我是你們的父母是你們的監護人,在你們18歲以前沒有成年的時候,您的行為和您的吃住穿行都由父母來管,所以我就有權利現在管著你。

  • 7 # 張海梅

    如果孩子能這樣質問父母,說明父母把孩子已經溺愛到一定程度了,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 8 # 四兒xyz

    聖經裡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管教孩子是上帝賜予每個父母的特權,但是不能濫用特權,濫用特權會失去權威。要尊重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小而輕看孩子。

    你要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包括對待孩子上,不要以為孩子小就輕視他。

    當孩子說出:“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時說明你已經對孩子管理不當失去做父母的權威了。

  • 9 #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253

    我自己就很討厭控制性家長,太反感了,我個人覺得對孩子就應該跟他做朋友,尊重他的選擇和決定,我兒子14歲了,他不叛逆,我也沒聽他說過叛逆的話,他也從來沒跟我們吵架,頂嘴過。

  • 10 # 向日葵向著陽光抬頭

    兒子正直這樣的時候,我直接懟的無言,氣的月經都沒有了不說,頭疼的要死要活的,我是一個暴脾氣……

    憑什麼,憑我生你,養你,你要什麼給你什麼,你難受了我比你還難受,一味的對你好不要求回報,唯一的回報就是你要好好的,優秀的,以後不用事事求人的,

    說真的,我是真心沒有好辦法,有好辦法的可以教教我們,怎麼做個好家鄉

  • 11 # 英語五步法

    這個問題也不難辦 。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用語言來回答最合適。

    家長可以找一個假期,現在疫情就是大大的假期。然後跟孩子商量一下,給他三五天的時間去體會一下沒有人管的滋味。當然前提是要確保安全,內容雙方認可。

    在此期間,孩子的一切由他自理。包括吃飯,出行,洗衣,房間衛生,娛樂,理髮,洗澡,零食,水果等。孩子的花銷只能靠他自己去掙,家長不能給錢,親戚不能給錢,壓歲錢不可以使用(暫時由家長保管),不可以向同學朋友借錢。不可以吃家裡已經買的食品,不能和家裡人共進三餐。在家裡做飯,要交燃氣費和餐具炊具使用費。在家裡住要交房租和水電費。上學的費用平均到每天計算收取。一切活動都要明算經濟賬。

    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親身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當中的不易。所以家長不可以中途變卦反悔。

    活動收官之日,讓孩子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家長憑什麼要管孩子”。做出一個活動總結,然後全家一起交流。

    讓孩子明白,監護人是什麼?被監護人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關係形成?等等最基本的觀念。

    孩子不經風雨是不會長大的。

    另一個選擇就是帶孩子去偏遠的、貧窮落後的山區去做公益活動。把孩子不穿的衣服、不玩的玩具、看過的書籍都帶上。不是去農家樂享受,而是去真正的農村、山村、貧困人家去喝生水、吃粗糧、睡土炕、點油燈,體察世間百姓的疾苦。

    以上僅供參考。

  • 12 # 留學薈

    教育孩子當中,聽到這句話,前期應該有很多失誤了,孩子也逐漸長大了。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其實都沒有錯。國外的教育理念是隻要他健康、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我在國外工作的時候,有個領導,說起孩子,也是滿心的焦慮,但是在家忍者不說。他家孩子中學畢業後,去郵局做了個臨時的工人。他說孩子不喜歡學習,自己做了決定,我也只好支援他了。但是他又說,郵局的工作挺輕鬆的,孩子或許可以思考一下他喜歡做啥,該要做啥吧。

    好多人會覺得國外的家長心大,心態好,其實有沒有注意到,那是國外的系統讓人可以自由選擇和切換。孩子中學畢業,如果願意上學可以讀預科再上大學,年齡不到的話,可以上A LEVEL上名校。而大學畢業後的選擇,也還是可以在那個層面上再自由一陣,然後根據自己的愛好,調整的。如果不工作,基本的社會福利,還是可以養他一陣,過上有基本尊嚴的生活的。那樣的話,家長當然可以,曉之以理,讓他自己選擇就好了。畢竟社會貧富差異不那麼巨大,基本公平和生活質量有的。

    家長焦慮,主要來自對孩子未來生活的擔憂,因為貧富和不同選擇的差異很大。我教育孩子的時候,從小就講清楚這些,告訴孩子,家長不是壓制你自由,是因為父母目前的生活也是努力得來的,你要努力才會有未來的好的生活,父母是幫助你管理和控制你自己,因為父母到今天,能給你一份體面的生活,就是實踐證明會管理自己,會好好讀書是不錯的。當然,如果孩子極端個性,完全不受控制,其實也可以事先說清楚,給你自己,相對等的,也給你一定的壓力,比如給你一個平均收入水準的生活標準等等。讓孩子從小就有選擇,有自由,也承擔因此的結果。這樣,大人也輕鬆很多了。

  • 13 # gbcd睿子

    我們先要明白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才知道怎麼迴應能夠讓孩子接受。

    孩子的憤怒

    我們從孩子和父母兩方面來看這一問題,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先來看孩子,他為什麼說這句話,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義?孩子說這句話表達了對父母的不滿。有可能是對父母的態度、或方式、語氣、表情、內容有不滿。比如強勢的態度使孩子屈服,孩子不服會產生不滿。恐嚇性方式,你不聽話我就表情不好看等。用強迫性、威脅性語氣,憤怒的表情、痛苦的表情、威脅的表情等來影響孩子。孩子未成熟,很多事都不會做、做不好,父母你們不能以此來控制我。控制會使孩子不舒服,有被壓制、限制、屈從的感覺,孩子會憤怒。憤怒的孩子可能向外攻擊。孩子也可能無奈,無奈的孩子只好壓抑憤怒,向內攻擊自己。懷疑自己沒有來到一個好的家、沒有遇到好的父母,變得抑鬱寡歡。孩子最容易表達這種憤怒的年齡有兩個時期。一是3-5歲的第一逆反期。這一時期因為,身體、智力的發展,孩子有強烈獨立的要求,對父母的過度管控會有憤怒。這時有不少孩子會做飛翔的夢,表達自己不受約束的內心要求。然後是第二逆反期的青春期。這時孩子的要求不僅僅是行為的的獨立,而是思想和行為的全面的獨立。這兩個逆反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自主行為的關鍵。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管控,孩子的憤怒情緒很難處理,而且很難形成獨立人格。這一點是父母並不願意看到的。

    父母管控孩子的原因

    首先認為自己比孩子有經驗和知識,希望將自己所學全部教給孩子。但父母可能沒有想到,過度管控,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不信任,有被否定的感覺,孩子容易憤怒。孩子也可能會對自己進行否定,因為父母不信任啊。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的發展都需要孩子去嘗試,父母給孩子的知識多數對孩子沒有幫助,因為是死的知識。孩子記住了父母給的知識和方法,容易使孩子不在當下,遇到事情總是去回憶父母講的東西。二是孩子不聽話,父母的麻煩會增多,為了減少麻煩,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三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不滿意的地方,有可能是自己身上的,自己不接受的性格特徵。

    父母的應對辦法

    父母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理解、認同和接納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按自己想法和方式去嘗試,即使失敗也全面接納,絕不能打擊、諷刺。對自己的焦慮、不接受的性格特徵要能接受,降低對孩子的不滿。

    注意,“說我是你老子,我不管你誰管你。”這是用地位、權利在威脅孩子,並不是以理服人。現在,資訊來源很廣、很快,父母不懂得東西孩子也可能懂,我們要以理服人。換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好辦了,有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站在你的角度來看問題,這樣可以對增進雙方的理解。

  • 14 # 筱君說育兒

    從孩子說出這句話可以知道,他內心對父母已經處於一種非常牴觸的狀態。他已經很厭煩父母的管束了,現在說出這句話,就是長期積壓的負面情緒的爆發。如何跳出這個思維圈,不讓矛盾升級才是我們父母需要做的首要事情。

    第一,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自己的情緒首先不能失控。相信任何父母聽到自己的孩子對自己這樣說話,內心肯定是震驚的。也可能因此產生憤怒的情緒,但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孩子內心已經受傷了,我們應該保持冷靜的心態,不應該再火上澆油,引發孩子更大的不滿。

    第二,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心孩子的感受、想法、情緒,引導孩子進行思考。

    父母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問這句話。孩子內心是怎麼樣的想法。父母可以找一個適合聊天的環境,慢慢等孩子平靜下來。然後再給予孩子同理心。溫柔地問一句:是不是對爸爸媽媽很失望?所以才會這樣問。期間可以用非肢體語言的方式傳達自己的關心和在乎。比如給孩子遞一杯水,撫摸孩子後背等等。靜靜等待孩子有話慢慢說出來,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傾聽,不講道理,不斥責。溫和的態度和語氣更有助於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向父母吐露自己的心聲。

    第三,父母也要反思自己,孩子為什麼不服管

    孩子討厭父母管束自己,是因為自己對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有壓力?有委屈?有牴觸?父母是不是經常用自己的強勢去壓迫孩子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只要是自己的要求,孩子就要百分百照做,過早地要求孩子培訓這個培訓那個導致孩子感到厭煩。

    或是自己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引起孩子的牴觸。有些父母天生脾氣暴躁,動不動就以打罵形式教育孩子。

    或者是孩子受周圍環境影響進而排斥父母,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很容易因為交友不慎而叛逆,導致對父母產生質疑。

    還是父母自己本身就有道德問題,因而孩子對父母的管束權產生質疑。

    很多時候,在孩子還沒有如此明確地提出反抗父母的時候,父母有必要先學會與孩子如何溝通才能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

    第一,父母向孩子提要求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同時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或者顧慮。如果是十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父母的苦衷了。父母也要聽進去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溝通商量。

    第二,儘量去看見孩子的視角,去同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用溫柔和愛心去包容孩子的情緒,並且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尋求雙贏的結局。

    第三,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和孩子聊天,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增加孩子對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 15 # 大魚Ama

    朋友你好,我是大魚老師。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問題,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一是孩子的話“你憑什麼管我”。

    二是家長的第一反應,想著“怎麼回答”孩子。

    三是家長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回答。

    第一句可以看出,孩子有情緒,有對抗。所謂“叛逆”是從家長角度來說的,本質是意見和家長“不同”而已。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對抗的時候,家長講任何道理都是沒有用的。先要處理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處理孩子的情緒。

    第二句可以看出,你直接想的是怎麼回答。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其實,不是所有問題都要回答。你可以不回答,也可以問問題,視當時所管教的事情而定。

    第三句可以看出,家長希望說服孩子,希望孩子理解大人的苦心,希望達成有效的溝通。其實通過孩子的話可以看出,孩子對家長是不太服氣的,似乎缺乏對家長的尊敬和親近感,所以根本上來說,首先要改進親子關係,其次才是改進溝通方法。

    做家長不容易,會面臨很多挑戰,如果把這些挑戰當作改進自己的機會,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

    與您共勉~

  • 16 # 小靈兒的老父親

    “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家長應該如何迴應能讓孩子接受。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很焦慮,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是這確實是事實,當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會接受的。

    正所謂“管教”有“管”也有“教”。“管”是給孩子規定一個框,孩子的行為不能出這個框。在這個框裡孩子可以自己做主,決定自己的事。同時父母也得“教”孩子為什麼不能出這個框,出了這個框會有什麼後果。

    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表明父母凡事都在“管”但並沒有“教”。父母“管”的太多,孩子凡事都不能做主,加之父母並沒有“教”過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認為“明明你說的不對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明明我心裡想這樣,你非得讓我那樣,我憑什麼聽你的?”理解一下孩子吧,要是有人天天用命令的口吻跟你說話,不考慮你的感受,你能樂意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每一句話,漸漸的變成孩子未來的樣子!

    尊重孩子,讓孩子也尊重你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尊重孩子,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可以做的更好。

    一、父母應該認真聽孩子說的話,讓孩子把話說完,別因為是父母就打斷孩子的話,他以後也會打斷你的話。讓孩子說出這樣做的理由,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要做某件事。

    二、理解孩子。當孩子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的時候,他們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17 # 奇拉與孩子一起成長

    看一下這個問題的兩個關鍵詞:你憑什麼管我?家長想要一個能讓孩子接受的回答。

    一般來說,當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情況,他的情緒一定是激烈或者帶著反對的。那這時候家長回答任何因為我是你爹媽,因為這是為了你好,孩子能聽進去嗎?你生氣的時候能聽進道理?

    家長呢,其實問這個問題的家長還是很希望有好的親子關係的。並且想解決問題。

    如果想要解決“你憑什麼管我”這個事情,那就得先解決孩子的“你憑什麼”這個情緒。所以關注點需要放在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當下你們爭論的問題上面。具體的做法是:

    家長問:你好像很生氣我這樣安排,那你有什麼想法呢?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通過傾聽孩子的感受,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當然這對家長要求是有點高的。家長得先把自己的情緒放一邊,比如你怎麼這樣說話呢?你怎麼就不聽話呢?等等

    不過題主既然想要一個孩子能接受的回答,相信一定會克服的!

  • 18 # 育兒教育踐行者

    你憑什麼管我?那麼我們為什麼管孩子呢?

    因為愛孩子,想讓孩子更好對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這個時候我們選擇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不是講道理,更不是被孩子“拉下去”想兩個小朋友一樣,委屈,抱怨

    既然你不喜歡這種方式,那麼你覺得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發生這種事情,你會如何處理呢?

    (讓孩子換位思考)

    同時也要理解孩子,這麼說話的原因,是被情緒所主導

    幫助孩子把情緒和事情分開

  • 19 # 湛江營地

    家長和孩子間常常有這樣的對話:

    家長:「到時間了,該去寫作業了。」

    孩子:「我不要你管,你憑什麼管我?我又不是你的奴隸,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嗎?」

    於是,家長被氣得頭暈。(有這種情況的共鳴吧)

    家長這種「管」的行為是否滿足了孩子三大基本的心理需要呢?

    勝任力需要:孩子能獨立地吃飯、睡覺、寫作業嗎?還是需要家長陪伴、家長檢查作業、家長輔導作業?

    自主需要:孩子能夠自由選擇和控制自己吃飯、睡覺、寫作業的時間和安排嗎?

    關聯需要:孩子能從家長的管束和質疑中感到被愛、被尊重和被接納嗎?

    其實,問題的本質不在於家長如何迴應孩子「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而是在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好好(並非按時)吃飯、睡覺、寫作業?

    有幾個屢試不爽的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自己安排每日例程

    家長告訴孩子,現在由他來做主了,所以需要他自己來安排自己的每日活動。

    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幾點寫作業、幾點玩耍——這些都寫下來,照章執行。

    先別說「萬一孩子不照著做怎麼辦?」先去試試。

    實踐證明,90% 以上的家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給自己定計劃再執行,效果都是很顯著的;家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孩子適當地調整計劃,不要搞得太複雜,循序漸進。

    建議二:調整陪娃寫做作業的戰略

    這塊內容其實又可以寫很多了,我在這裡不展開講,只說下三個要點:

    首先,關注思路,勝過關注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說孩子基礎知識不紮實,不是說孩子記不住幾加幾等於幾這種靠刷題就能提高的能力,而是說孩子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更多是背住瞭解題套路。

    以加減乘除為例,可以試著讓孩子說一說,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什麼是乘法,什麼是除法;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四則運算?讓孩子自己針對加減乘除各出一套題,來考考大人。

    看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去糾結一道題的答案對不對,更不要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讓孩子去做這一類題;而是發現孩子這套錯題背後,到底是基本概念的哪一點理解出了問題,再予以糾正。

    其次,關注解決方案,勝過關注錯誤本身。

    我們會一直跟孩子灌輸一個重要理念,即:「平時做題的時候出錯是好事,就像照鏡子一樣,發現臉上沾了東西,及時取下來,這樣出門的時候就可以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了。」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寫作業,是怕寫作業,尤其害怕父母陪寫作業時候那種虎視眈眈的氛圍——於是,有的孩子會選擇反抗或者自暴自棄:你憑什麼管我?我就是不會、就是不想寫,以此來對抗或者逃避父母。

    第三,陪寫作業的退出機制。

    一開始就要想好退出的幾個節點,什麼時候不用全程陪,什麼時候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並且跟孩子說清楚家長行為後撤的觸發機制。

    比如:如果連續三天,媽媽不加提醒,你都能自己檢查作業,之後檢查作業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建議三:調整合作策略

    這麼說吧,養育風格(parenting style)這事真是因人而異的,不是說想做權威型父母,就能做權威型父母,這和父母本身的性格因素、生活態度取向以及教育理念都有關係。

    一種理想的方案是:放手,慢慢調整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讓他自己來;但專制型的父母是難以做到的——就是不放心,就是要管。

    所以我的建議很明確:確定好你和孩子合作的邊界。

    這個邊界說的是「最低限」——不是要求孩子成績必須拿 100 分,這是不可控的,而是在行為方面,必須說好你的訴求是要先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這樣的規則。這個合作邊界一定要和孩子互相約定好,比如最終你和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上達成的規則可能是:

    「我不催你寫作業,但你可以自己訂一個鬧鈴,鬧鈴響了就得寫作業;你需要保證自己寫的作業正確率在 60% 以上,如果經檢查正確率低於這個範圍,那麼我們就需要一起把正確率提上去,比如通過我給你講題的方式。」

    如果家長怎麼說都不管用,那可能和孩子處於對抗之中,需要回過頭來,先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感謝聆聽,教育路上任重而道遠。有你有我更精彩!

  • 20 # 家有優秀男孩

    “你憑什麼管我”,乍一看,嚇一跳,仔細品味,卻也正常

    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與我們做父母的關係,做父母的要懂得:

    1、孩子是上天對自己的饋贈,需要感恩

    2、父母不是管理者,不需要以管理者自居

    3、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4、孩子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

    5、人類的感情分兩種,第一、是以結合為目的的情感叫做愛情,第二、以分離為結果的情感叫父母對子女的情感,叫血緣,從孩子出生的第一次從母體分離,從2.5歲分床睡覺,上幼兒園,還是分離,從孩子結婚成家,獨立成兩個家庭,同樣還是分離,等等

    6、父母做好父母的角色,孩子才能做好孩子的角色。

    總之家庭有愛,才有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善惡終報,影響的是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