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君的小屋

    首先,你怎麼知道戰爭是必敗的。

    每一場戰爭的走向,連主帥都未必敢肯定,你就這麼肯定?

    就拿對越自衛反擊戰來說,好多人不看好,中國不照樣贏了。

    戰爭中,作為指戰員,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一可能把戰爭打贏,也可能一個士兵就可以改變一場戰爭的格局,你卻在這裡說必敗。

    對這樣的人,動搖軍心,放在古代,直接就給斬了。

    楊修知道不,只不過預言了魏軍的撤退,就死在曹操手裡。放在現在,你也是一個處分少不了的。

    其次,所謂的必敗,也不過是給自己的投降找理由罷了。

    戰爭不能看勝敗,要看這場戰爭是因何而起的。就拿抗日戰爭來說,大家明知道自己的國力、軍力實力遠遠不如日本,但不戰,就要亡國滅種,這種情況下,你能不打嗎。

    如果你因為必戰就投降,你就會像汪精衛一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甚至,你連汪精衛的待遇也不會有,很可能會被當成漢奸處理。

    總之,在東方的文化裡,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戰先降。

    所以,最好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哪怕你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

  • 2 # 高山流水412639018351

    首先肯定的是,你不會得到原諒。但是你畢竟走向戰場,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是你的義務,也是光榮。

    戰爭有其自身的勝敗因素。毛主席早就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武器)。世上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常勝將軍,也只是勝多負少而已。一場必敗的戰爭,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如果兵無鬥志,更無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概,再好的武器,再好的取勝機會,等同擺設。相反,將士同心,官兵敢拚,反敗為勝,猶為可知,談何投降?

    槍手最高的榮耀是死於槍口之下。這是戰士視死如歸的一種體現。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不惹事,更不怕事,誰若膽敢犯我中華,觸動中國核心利益,我們不惜一戰,而且必然取勝。因為正義在我一方,邪惡註定失敗。

    隨著中國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大,西方國家早已驚慌失措,氣急敗壞,陰招不斷,損招百出。當他們窮盡一切手段,都達不到其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時,不排除用戰爭手段,達到其罪惡目的。

    身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要有志氣,更有骨氣。我們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又消滅國軍八百多萬,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又用炒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今天,中國軍事實力已今非昔比。未戰先言敗,作為問答題可以出,但與現實有點脫節。

    戰爭總是要犧牲人的。真有那麼一天,有人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身為堂堂中中國人,寧可戰死,決不投降!

    把投降二字從字典中抹掉,從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抹掉!

  • 3 # 666路漫長

    如果你是中中國人,就沒有投降出現,,咱中中國人從骨子裡就沒有投降這兩個字,生是中中國人死也是中國魂,投降只是日本人能做到的

  • 4 # 太行風韻

    中國不是好戰國家,國防以防守為主,如真有它國敢對我發動戰爭,我們將會擊敗任何敵人。

    中國不打無把握之仗,更談不上投降之說。“中國沒有投降之兵,只有赴死之士”!

  • 5 # 弓雖劉

    解放軍是寧折不彎的!

    聽聽李雲龍團長怎麼說: 死也要倒在衝鋒的路上!

    再聽聽騎兵連長孫德勝說的話: 當兵就要做個不怕死的兵!

    題主,洗洗摟著媳婦睡吧。

    最後再說一句,

    小子兒,你是戰略家呢。

    還沒開打,你就知道必敗。

    汪精衛第二!

  • 6 # 汴菊一朵1

    我想問,提問題者一個問題。毛主席當年上井崗山,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你認為必敗嗎?

    社會是複雜的,有時候,你認為的事,不都是正確的,只是為當叛徒而找理由罷了。

    當前,你個人單兵同美士兵,印士兵博鬥中,你肯定必敗。這時你就投降,你對得起先烈,對得起,你的戰友嗎?

  • 7 # 半夏風雨

    抗美援朝。中國是怎麼取得的勝利??如果戰況不利就投降,那抗美援朝就會以慘敗收場!現在的我們也不會安穩的坐著玩手機閒聊了!

  • 8 # 萬里白光

    不管中西方文化中投降都是招人唾棄,西方國家有些文化中具備一定條件是允許投降,比如彈盡糧絕,已無抵抗能力,可以選擇投降。而東方文化裡好像除了印軍既有英國遺留下來投降潛規則,一定條件下投降是被允許外,其他亞洲國家投降基本上都會被嚴厲查處。如二戰日軍失蹤四十八小時不能歸隊就會被劃入死亡,通知家人領取撫卹金,此人就將永遠不能回到日本。

  • 9 # iwanxu88

    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政治集團領袖,必須審時奪勢,自已量力。如果明知一場戰爭勢必失敗,那就盡力逼免,如果是自我膨脹要發動侵略別國戰爭,那最終結果只能無條件投降。如果是鄰國之間的矛盾極化,也要儘量免面戰爭,戰爭使得千萬無辜人民遭受災難。最好是經過協商調解妥善解決。如果遇到敵國侵犯,只能義無反顧地為國為民族戰鬥到最後勝利。

  • 10 # 遠方鐘聲

    戰爭,勝負難以預料。

    所謂必敗,是你的主觀臆斷。

    絕地反擊,歷史上的經典戰例比比皆是。

    投降,是你意志力脆弱的表現。

    汪精衛,之所以賣國,就因為他預測日本必勝,心無鬥志。

    投敵,你將永遠釘在恥辱架上。

  • 11 # 化龍263

    這是個極為沉重的話題,弄不好,你是個“軟骨頭";弄不好,你是個“怕死鬼“;弄不好,你是個“叛徒"!

    人們對軟骨頭、怕死鬼、叛徒是深惡痛絕的,作為一名軍人,軍紀也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但是,在一次必死無疑毫無勝算的戰鬥中,通過綜合考量選擇委曲求全而繳械投降,我想也應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理解。

    1997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主動撤軍階段,我軍就有一個連在穿插掩護中迷路了,陷入越軍重重包圍中。黑壓壓的越軍到了眼前,連長果斷下達命令,命令倖存的六七十名戰士停止戰鬥,向敵人繳械投降。

    連長據以什麼考量,要求戰士們停止抵抗甘當俘虜呢?

    後來中越關係有所緩解達成協議,在“友誼關“橋頭互換俘虜。作為俘虜的連長回國後,在一份檢討書中坦露了他當時的心理歷程,大致有下列幾條:

    1、當時他所帶的連完全迷路了,離所撤退的大部隊越來越遠,陷入越軍重重包圍,孤獨無援。

    2、連隊不斷減員,只剩下六七十人,且彈藥所剩無幾,敵人己衝到跟前了,若繼續戰鬥抵抗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

    3、區域性失利對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沒帶來多大損失和不利。

    4、第4條最揪心最重要,這六七十名戰土年紀青青。有的有老婆孩子;有的家裡有年邁的父母,還有的有爺爺奶奶。戰死沙場無所謂,是英雄。但,無謂的犧牲會給幾十個家庭帶來不幸,給幾百位親人帶來痛苦,也給國家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連長在檢討書中說,當時心中很痛很糾結,冒著萬人唾罵的風險作出這一“違心"的決定。在俘虜營中我們互相鼓勵:當俘虜但絕不投敵、叛國!

    我認為,戰死沙場是英雄,有時委曲點,不投敵不叛國也未必是“狗熊‘。

    個人觀點,也冒著很大勇氣憋出以上這些話。

  • 12 # 灑酒慰平生

    誠邀

    這個其實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答案。不過,筆者對於此, 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某些國家的士兵手冊上, 就很清楚的寫著,當具備以下一些條件的時候,就可以投降而不必負任何責任。比如鷹醬。

    不得不說, 現代的戰爭越來越文明,除了必要的打擊之外,一般很少再有無謂的殺戮,對待戰俘 ,也比較優待。至少是有吃有穿而且,還不用幹活兒。

    用大家當下容易理解的角度來說, 那就是50級的紫裝硬抗60級的橙裝。不過,就戰爭的本身的嚴肅性和殘酷性來說,僅僅裝備和科技對比,是不能完全決定戰爭走向的。簡單點來說,那場戰爭是,經歷過幾千年血與火斗爭考驗的兔子,和有著兩百年建國曆史的鷹醬之間的戰鬥。為什麼裝備等級差那麼多的兔子,可以最後和鷹醬打成平手,並且完成了繽紛旗幟任務?並且打出了像“上甘嶺”那樣的載入戰爭史冊的戰鬥?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咱們歷史上最殘酷血腥的幾次戰鬥,的確,您如果理解不了戰爭的嚴酷性,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在裝備有代差的情況下,真的能夠出現奇蹟。

    筆者非常想了解,若是在鬥爭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戰鬥嚴酷到慘烈的程度,雙方零戰俘的戰鬥,在其餘種群會是怎樣的選擇?如果放棄堅持,就是直面萬丈深淵,又會怎麼選擇?

    氣節是什麼?

    氣節是指堅持正義,指人的志氣和節操。“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是壯遊時”,抽象的是氣節的昇華。經過世代培育、弘揚、傳承的氣節和信念,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樑。

    記得讀過史書,曾經有一位太史(記錄歷史的史官),在兩位前任被殺的狀況下,依然秉筆直書,只為求留一本真史書於後人,其胸中秉持的,不是氣節,又是什麼。

    對於戰爭來說,拼的,可不僅僅只是雙方的裝備及後勤補給,還有戰鬥意志和文化底蘊。否則,怎會有以弱勝強的“官渡之戰”,怎會有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怎會有在抗日戰爭中氣壯山河的“寶山保衛戰”。對於,精於算計的族群來說,力戰而降,的確是可以算作是最划算的選擇,也能夠獲得其內部的理解。但是,他們永遠也體會不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壯烈。感受不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激昂。也解讀不了“蘇武牧羊”中描述的堅持。而這些,卻是文明延續的靈魂所在。很難想象,一個具有商人氣質的國度,如何在殘酷的達爾文法則中,將文明的火種代代延續傳遞。

    筆者覺得,若是,真的有那麼一天,地球被更強悍的外星生物全面佔據,那麼,最後能夠執拗抗爭到底,為了守護一條街道甚至一片廢墟而不懈戰鬥的,必是筆者的同胞所立之處!以上。

  • 13 # 北洋海軍炮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百二十三條規定:在戰場上貪生怕死,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雖然國家規定投降有罪,但是有兩個前提條件,即貪生怕死和自動放下武器投降敵人。

    所以,也可以這麼理解,如果你經過了英勇的戰鬥,卻無法繼續完成戰鬥任務,比如彈盡糧絕、負傷後喪失戰鬥能力、無法突圍歸隊等情況下,也就是不存在貪生怕死以及自動放下武器的前提條件,你成為戰俘之後不會被視為投降罪。其實這可以用另一個詞來解釋,也就是被俘。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國家的規定,哪怕是在崇尚自由、重視生命的西方國家,也沒說可以隨便就投降。只有在無法突圍、無法繼續戰鬥、彈盡糧絕或者抵抗只能白白送死的情況下才可以向敵軍投降。

    比如堅守巴丹半島的美軍在日軍的封鎖下喪失了補給,甚至連食品都無法滿足,士兵只能抓捕野生動物充飢,那麼繼續抵抗下去已經沒有意義,此時放下武器投降是光榮的,因為他們已經通過戰鬥證明了他們對國家的忠誠。這也是為什麼巴丹半島美軍指揮官溫萊特將軍會被視為英雄,因為美軍已經無法繼續完成任務,所以他命令已經彈盡糧絕的美軍投降至少還挽救了不少生命。

    另外,還有一個榮譽投降,也就是投降一方雖然投降,但是由於他們英勇的抵抗行為,戰勝一方出於尊重而將其釋放。但是前提條件是守軍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彈盡糧絕、沒有援軍解圍的情況下。

    不過西方國家的法典裡沒有投降罪一說,而且中國刑法裡的投降罪,看似準確,實則有很多漏洞,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多,容易冤枉好人。舉個例子,你如何讓法官信服你是在無法繼續抵抗的情況下被俘,這很容易讓一個經過英勇戰鬥不幸被俘的戰士蒙受不白之冤。再舉個例子,海戰當中你所在的戰艦被擊沉了,你想沉水自盡但沒死成,被敵方水兵強行救了起來,你回國後卻要被投降罪審判,你說冤不冤。

    而且這也容易導致戰爭中的軍人產生兩種心理:

    一、反正都是坐牢,做誰的牢都一樣。

    二、交換戰俘時因為害怕被懲罰而拒絕遣返。

    而且第二種心理容易讓法律威嚴掃地,因為都拒絕遣返你怎麼審判,還容易成為敵方抹黑中國的把柄。

    再舉個例子,抗美援朝戰爭被俘的我方戰士有6000多人經過了和美軍以及蔣偽特務的決死抗爭回國,而且在越過三八線的時候脫掉了美軍臨時套在他們身上光鮮亮麗的服裝並扔給美軍以表示對國家的忠誠,但是他們獲得了什麼待遇?而且據我瞭解,這6000多人裡絕大多數都是在極端條件下不幸被敵軍俘虜的,而且他們在戰俘營面對美軍的武力威脅以及蔣偽特務的迫害,他們通過決死的抗爭爭取到了回國的機會,甚至在戰俘營升起他們用被面、藥水製作的五星紅旗宣示他們對祖國的忠誠。他們最後得到了什麼?

    所以,我不認為投降罪有設定的必要,投降也沒有必要被汙名化。

    全文完

  • 14 # 歷史深度揭祕

    與中國人大多不懂國,不懂愛國為何物一般,同樣不懂戰爭的本質及其與生命價值的關係。 所以你永遠只能聽到主戰派是英雄,主和派是叛徒這種無視戰爭雙方實力考量、戰略取捨的可笑戰狼口號,更遑論投降之舉。 樂觀的估計是,再等半個世紀,國民接授多元文化、觀念足夠,思維也跳出了程式設計設計的框架,那時再議類似題目……呵呵有些說笑了,文化素養、思維能力到了那步,此議已是多餘。

    既然是戰爭,必有死傷,成敗關乎整體作戰安排,但是不管怎麼樣,投降都是不可原諒的。

    正義很難勝利的,它有太多的信條限制,資訊的閉塞,面對陰謀更難上加難。都是借勢而行,對錯難分,人權和完善法制規矩,才是人類的正義。正義和邪惡發生戰爭,獲勝的永遠都是正義的,因為歷史就是正義的一方書寫的,哪怕開始他是邪惡的,可是獲勝了就是正義的了,懂了嗎?

    戰爭就是要死人的,什麼叫前赴後繼,前赴後繼是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條件,恓牲是很正常的,那些活下來的人是因為前面的人倒向了而倖存的如果誰都不認識想去當那個倒下的人,那麼勝利從何而來,不怕恓牲,敢於恓牲的軍隊才叫軍隊。

    首先我我覺得,沒有去經歷過的人,請不要講大話,也沒有資格假裝崇高。 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的烈士,值得後人銘記,但是戰敗被俘的普通人員,也並不代表著就是叛徒;尤其是現代戰爭中,一個普通的士兵,對戰局能夠了解多少?他的戰敗被俘,會對戰爭的程序有多大的影響?

    這樣的人就不配做軍人。當兵是我一生的願望,很遺憾沒能實現。我雖然已進入老年,但是,假如戰爭來臨祖國需要,我會毫不猶豫拿起武器奔向戰場,戰到最後!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人不是物。我們不要輕言戰爭,但不要怕戰爭,當戰爭來臨時,我們要準備好犧牲,決不能投降。今天在世界上有聲望的國家,都是有一個有戰鬥力的民族作為支柱。德國和日本雖說在二戰戰敗,在戰後很快恢復了原氣。一個有戰鬥力的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屹立不倒。

    如果還沒開戰就想到了投降,那麼你會竭盡所能的去打仗嗎?抗美援朝的時候,我們沒飛機少大炮,戰士們的武器有很多還是繳獲二戰時期日本的武器,由於為了戰機,有很多戰士還來不及換上冬裝就去到了冰天雪地的戰場,如果按當時雙方的軍事實力和裝備,我們跟本不可能打贏那場戰爭,但結果卻是我們贏了,雖贏得慘烈卻讓中國在國際地位上得到了提升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尊重!既然你首先想到了失敗,那麼你也不配成為戰士,你到了戰場會影響軍心!

  • 15 # 詩詞桃花源

    這個問題汪精衛最有發言權。想當年日本侵略,短短几個月就讓南京失守,勢頭之猛,令汪精衛們膽寒不已,他跟題主一樣,也得出了戰爭必敗的結論,認為日本侵略者必勝,中國必亡,於是他很“識時務”地選擇了投降——對外宣稱“曲線救國”。

    結果呢?雖然中國打得異常艱難,但八年過去,並沒有出現汪口中的必敗之局。對於他以此為藉口的投降,人們原諒他了嗎?看看他身後的遭遇。

    與他同流合汙的老婆陳璧君人生最後13年在堅牢度過。汪的子女無一不出走海外。就連汪精衛死後屍體,任是其墓重重鋼鐵,再厚再結實,也被炸藥炸得粉碎。想死後安息中山陵,人民不答應,蔣介石不答應。

    既然上了戰場,軍人以戰死疆場為最高榮譽,一聲令下,只能以身相搏,絕不退縮,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能100%確定成敗,這也不是一個戰士該考慮的事。這樣的想法,只會泯滅鬥志,擾亂軍心,陣前是當場就可以處決的。

    軍人必須要有視死如歸的血性!

  • 16 # 逸華秋水

    如果一場必敗的戰爭,你選擇投降。

    第一、這場戰爭不能打,戰爭卻來了。如果你是主官卻選擇戰爭,那是錯誤的。兵法說上兵伐謀,有勇無謀這樣的事,居然是你的選擇。只能說是愚蠢。如果你還選擇投降,不可原諒。如果你非主官,你是執行主官的決定,說明你跟錯人了,趁早離開,選擇投降,說明你的節操丟了,是一個無義無節之人,還讓人家原諒,太可笑了。

    第二、有時候戰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侵略者強加到你的身上,而且力量對比是弱小,作為主官的你只能避其鋒芒,採用戰略戰術與其周旋,請多看毛澤東選集。如果你非主官,可以提一些合理的建議。如果是強大,那就徹底打敗他。如果力量均衡,兩強相遇,勇者勝。

    第三、有種勝利叫被佔領,有種勝利叫被犧牲,人的身軀可以死亡,但精神永存,捨身取義,沒有犧牲精神的人是可悲的,沒有犧牲精神的民族是要滅亡的。士可殺不可辱,殺身成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17 # 夏雨風

    對於中國軍人來說:自古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三國嚴顏)。

    自古崇尚殺身取義的精神。對照西方美國等國容許戰敗投降,是天壤之別。

    歷史上名將李陵風聞家人被君王殺了,一怒之下投降匈奴,將自己一生英名付之東流,成了終身的遺撼。

    大明吳三桂為一愛妾陳圓圓,寧願開啟國門迎狼入室,也不願拋棄個人恩怨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

    因此,中國軍人頭可斷,血可流,也決不投降,寧死不屈,是中國軍人的軍魂和精神。愛國主義,精忠報國,以身許國,為國捐軀,是軍人的神聖職責,英雄氣概,千古傳頌!

    在歷史上,內戰之中尚講俠義丶忠貞丶凜然大義,更不要講外患入侵丶山河破搖之時,不僅軍人要忠貞報國,愛國百姓也要精忠報國。大敵當前,委屈求全,也不能做漢奸,助紂為虐。如汪精衛丶周佛海之流,就是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也逃脫不了永遠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在國家丶民族大義上,投降等同叛變,叛變就是奇恥大辱。

    漢朝蘇武寧折不彎,被流放荒漠牧羊十九年,每日面朝故國,堅貞不屈。待漢朝救他回來時,已奄奄一息。可他還是贏得了長安萬眾歡呼,盛迎國士!

    中中國人可以有軟腳蟹丶糊塗蟲丶氣管炎(怕老婆)丶憨棺材丶膽小鬼等,但在國家丶民族大義上決不能犯渾,更不能助紂為虐。因為不僅辱沒祖先丶叛變國家,而且也是世人們所不齒的漢奸走狗,連主子也看不起的小人丶工具,落下個死無葬身之地。

    大丈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

  • 18 # 1夢迴吹角連營

    如果在一場必敗的戰爭中,如果你選擇了投降,那麼你就是民族的罪人!是革命軍人的恥辱!是軍人的罪人,是絕對不能原諒的!作為軍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須要有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和不怕流血犧牲的戰鬥精神和血性!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必須戰鬥下去。軍人只有具有這樣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打勝仗。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與聯合國軍相比,無論是軍事裝備還是後勤保障,我軍均處於劣勢,遠不如聯合國軍,可以說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許多國內外軍事專家均認為這是一場我軍達敗的戰爭。但是由於我軍具有不怕艱難,不怕流血犧牲的血性和精神,面對強敵不畏懼,敢於亮劍,利用劣勢裝備最終把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以南,取得的戰略上的勝利。所以,軍人的品格就是不屈不撓、不怕流血犧牲、敢於亮劍!

  • 19 # 蜂與自然

    一、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選擇了一項職業,就該敬重這個職業。醫生拿診金就要去救命,教師拿薪水就要教書育人,義務服役就要服從命令為國而戰。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不只是思考,而是人能夠做好自已的角色,忠實自己的職業,負起責任。狗尚能以命護主,虎、獅為領地尚能拼死相博,何況人乎?

    二、向死而生者榮

    戰爭的奇妙和艱苦,沒人可以預料,戰爭的本質就是征服或守護。現代中國所參與的戰爭都是被動的,將士們的犧牲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印以及援越戰爭,都是我弱敵強,然而我軍無一敗局,艱苦的條件,落後的裝備是今天的人無法想象的,但先輩們敢於犧牲,背靠著偉大的人民去向死而生。

    家父在包圍與反包圍的戰役中存活下來,三次負傷兩次立功,疤痕無數,每逢建軍節,老人家並非像他人一樣熱血沸騰興高采烈,而是以特殊的方式祭奠死去的戰友,他說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因此他們是光榮的,而自己則有一種愧疚感,所以他拒領慰問金,也拒絕為孩子們申請特權,我們兄弟姐妹只能自己通過高考、考試去謀取職業,到了下一代更是如此,不做將士即為清流。

    三、“我是一個兵”的意義

    戰時,剩一人也是一支軍隊。崔器孤身對敵,敢於亮出部隊的番號拼至最後一息,他常重複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兵“,張小敬面臨各路追殺仍然保護長安,這就是唐代的中國軍魂。

    人們常常只記得唐朝的詩詞歌舞,而不記得唐刀和西征,只記得李白、杜甫,而不記得郭子儀和李光弼。所以和平年代沒多少人能理解"我是一個兵"的意義。但如果你去參了軍,拿起了武器,就是承諾了絕對服從命令為人民而戰。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就像李白等人一樣,去交好楊玉環飲酒作詩,或像蘇東坡一樣,為歌伎作詞、聽曲兒,另謀一份職業好了。

    站在茅坑上,就必須拉你的屎,因為你不是吃屎的。

  • 20 # 魯鈍

    不必請求原諒,因為你是對的。家國不能兩全之時,先護家,再護國。忠孝不能兩全之時,先盡孝,後盡忠。究乎社會之根本,先有家,而後有國。究乎人倫之根本,先有孝,而後有忠。呱呱墜地之時,僅只父母爾,國何在?君王又何在?且夫自古以來,惟有過河拆橋之國,無有拋兒棄子之家;常見卸磨殺驢之君王,豈聞殘害子女之爺孃?若觀史為鑑,則知舍孝而盡忠者,其忠往往不得其所,其孝亦是無所依存,如岳飛將軍是也。舍忠而先盡孝者,其孝往往得全,其忠亦能得全,豈非天意哉?號召其民舍家而救國者,其國亡矣,家亦亡矣。願舍其社稷而保萬民家之安康者,其民不亡,亦不會坐視其國亡矣,故其國反得存也。豈非天道耶?太公曰: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君王若願捨己之社稷以救天下蒼生,則天下人必願捨己之性命以護其社稷也。反之若君王視萬民如草芥犧牲其性命以維護己之私利,則民必視君王如仇寇而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商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微哉!微哉!天之道,何其公也!何其妙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老年人整天懷疑自己有病的?自己給自己看病,去醫院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