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創始人,被後世稱為(孔聖人)。魯迅,是現代作家,現代文化奠基者。儒家思想核心以(仁義道德)制人制天下,魯迅認為(仁義道德)就是“人吃人”!
-
1 # 汾淮居士
-
2 # 榮盛安康
問孔子和魯迅你崇拜誰?這個偽命題好像是在問?二千多年前奴隸制封建社會與二千多年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誰優劣?評人物時差二千多年,不如說評歷史?孔子和魯迅不能相題並論,只有相對而論,首先說魯迅是反孔的文化精英,揭露禮教社會人吃人的社會,巜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是魯迅先生典行的時代精神代表作問世。是他踢翻了古乆先生的書冊,………在字縫裡左看右看橫看豎看,找到了吃人兩個字………老子吃兒子……後老子又被人吃,………人吃人的禮教文化社會與現時代法制社會真是水火兩重天不可相論。重返時光二千年,又回到農耕君主.父子.小人.婦人時代,孔子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二千多年的檢驗,是優秀傳承的繼載,與推動歷史的進步與先進不能比,這樣孔子思想帝王統治階級用了二千多年沒有被推翻,只有推翻了的王朝更迭了二百多位皇帝,孔子儒教精神文化一直儲存下去,而至今科技工業時代都還傳承著孔子治國的優秀精典部份。至於孔子儒教糟泊部份,早在一百多年前文化意識形態革命的先驅們”五四”運動所打倒推翻,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西方工業革命思想體制中,只是論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而農耕文明的孔子思想就放在一邊。用魯迅的話來講:孔子是塊敲門磚,要用敲敲門不用放一邊。總之文化精神要與社會生產力相合,社會生產力要與社會制度相合,社會制度要與文化思想精神意識相合,這才是文明的巔峰。要正確評價孔子與魯迅要從歷史上唯物論來評論。
-
3 # 雪落冰城
孔子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無人超越的世界偉人!
夏商之後,周朝到了人類社會需要文化維護人與人關係的時代,分封制為文化多元創造了條件。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孔子的學說為其中之一。
到了漢朝,人們認識到孔子的儒家學說最符合社會治理需要。從此,儒家學說奠定中國文化主體地位。不管政權如何更迭,但儒家學說一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傳承至今!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清末民初,在西方科技、文化的撞擊下,中國又迎來一次和春秋時代比美的“萬古未有之奇”的時代!這一次,是將中國由“君主專制”向“民為本”轉變。此時此刻,又到了誕生偉人的時代!
近代,偉大的人物一定是誕生在推動中國實現民主化程序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中。
魯迅,一大學教授!寫過幾篇小說,成績平平。但雜文獨樹一幟,主要以抨擊、揭露中國文化、社會和人性缺陷為支點,獲得部分人認可!
但他從不談民主,也不談制度,更沒有為新制度鼓與呼。對進步者不讚美,對倒行逆施者也不抨擊。他只是指出了社會和人性缺陷、問題。如何解決,他不知道。
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和偉大兩個字聯絡到一起!
本質上魯迅就是個作家,和思想家好不沾邊。具體點,雜文作家。就近代作家而言,他的文字能力和思想水平二流都牽強。還沒聽說哪個作家憑藉雜文獲得一流地位的!
拿他和孔子比,呵呵!辱沒了中華文化,辱沒了先人!
-
4 # iednic
當然是魯迅,孔子怎麼是當今社會?且孔子所講僅是常識,其後傳承發展的中庸之道讓封建社會存在了二千多年,嚴重阻礙了華夏民族的進步!毛主席就批判過,現在還有人在推,難不成中華文明硬是要倒退?先進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哪去了?人人都想當封建地主奴隸主?讓奢樂腐化,剝削吃人死烣復燃?
-
5 # 投跳過江河666
一個是讓老百姓的思想麻痺,服服帖帖的接受統治階級的統治;一個是讓老百姓的思想覺醒,奮起反抗統治階級的壓榨,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前者應當消失在歷史的塵埃當中,後者更具有現實意義。
-
6 # 風沙樹
孔子和魯迅都是有大學問的人,都有可取之處。
但兩人所站立場一同。孔聖人站在封建衛道士立場,為封建制度鼓吹,所以被歷代皇帝遵為聖人。魯迅處於資本主義社會,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接受了處於萌芽狀態的共產主義先進思想的影響,成為反封建的鬥士。認為孔子主張的“仁義道德”就是“人吃人“的學說,是有一定道理的。翻開二千年中國封建史。封建王朝的君主及其依靠的地主階級,打著“仁義道德"的招牌,幹盡了人吃人,剝削和殘害人民的壞事。魯迅對之深惡痛切,以文章作匕首,直指要害,喚醒民眾起來反抗。魯迅比之孔子,是高明多了,偉大多了。
-
7 # 庶民584
在當今社會應尊孔而不效孔效孔怎麼應對美國的挑釁。崇魯並仿效之美國你給我一個出一我就還你個十五。當今社會面對世界效孔能行嗎不仿魯能中嗎?
-
8 # 唐人4966
魯迅怎能跟孔子比?一個是國學的整合者和傳播者,一個是寫寫小雜文點評時政,時不時地再唱衰一下漢字的筆客。一個是地上的膠輪車一個是凡間的國運導師。千萬找個對等的學者來比。
-
9 # zeushand
1.毛主席說中國的唯一聖人就是魯迅。
2.孔家店的核心思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01年前已被覺醒的“五四運動”打倒,後又被毛主席打倒!
3.魯迅代表民族精神,不屈不媚,他的批判就是批孔毒,治病救人!
4.誰在揚孔抑魯,誰就是大中華的罪人!
-
10 # 遊子唐人
這兩個人的學問各有千秋,各有侷限性,孔子學說精髄是克己復禮,如果一味地追崇他的那一套,我們中國人都會變成待宰的羔羊。魯迅的學冋精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這世界尚未太平,國內外的反動勢力還在虎視耽耽企圖㧪殺我們經過幾十年艱苦奮鬥所取的成就,魯迅的精神倒可值得提倡。不管是孔子和魯迅的學問因時代不同各有侷限性,都不是治國之本和修為之道,只能做為我們平時個人修為吸取的一些有益的東西,還是毛澤東的思想集諸家學說之精髓,是我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指路明燈,他的個人修為也集諸教之精華剛柔並濟是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榜樣!
-
11 # 我在塵世修行115077
孔子能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是中國禮制文化的建立者。仁,義,禮,智,信是中華禮制文化的精隨。同時孔子的治世思想在兩千多年前是超前的是後兩千年封建社會建立,發展的指導思想。孔子治世思想在當今社會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我日常的行為道德都脫胎於孔子的禮制文化。世人之所以批判孔子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權借用了一部分孔子思想做為制國之道,這當中不泛歪解和過度解讀。孔子能被稱聖人還因為他的制學思想的先進和超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雖看不起體力勞動者但也說過桑耕我不如農。那象現在某些專家眼睛長在天上,說農民的工作都是沒價值的。等務實嚴謹客觀的態度,他從來不主張讀死書死讀書。都知道孔子的學生有上百個在當時各褚候國擔任高官要職。
再來看魯迅,魯迅生在近代,國家破亡之亂世。他的做品大都是批判現實社會的醜惡的一面和揭露人性的黑暗一面。表達對當時社會與政府的不滿。他滿腔熱血卻無能為力,棄醫從文,靠寫作釋放自已的情懷,批判社會的醜惡和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與麻木。他的作品文筆犀利深刻。建國後被國內文化界推崇為近代大文豪。他雖然看到當時社會的本質,但他並沒有提出屬於自已治世思想與見解,也沒有振臂高呼領導人民對抗不公的勇氣。用現在的說法只能是在文化界有影響力的忿青。
-
12 # 文藝青年代表
這兩者沒有可比性,孔子就像19世紀歐洲有錢人,利益階級的門客,生活無慮,從事的都是系統性工程,從出生到死亡,孔子都給設計好了路線,兩個字“聽話”。這是孔子的核心思想,無論後人對孔子如何崇拜,我們很難在孔子的筆下是為了窮人說話的,主要思維還是為鞏固和維護帝王階級的統治,深得上層統治階級的賞識,最後大力推廣孔子的思想。
反觀魯迅,當中國沉睡幾千年後,由於世界的發展與進步,國與國的關係緊密起來後,各國的文化頻繁的交流,產生了很多新的思維,魯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奮筆疾書,魯迅和很多人一樣,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當和不同的文化碰撞後,產生了新的思維,可以說是一種反思,也可以說是一種覺醒,因為當時的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封建社會已經推翻,但是人們還是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思維和眼界還停留在封建社會,已經不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與需要。
孔子與魯迅都是文人,他們各自的作品出處不同,時間不同,社會背景不同,代表的方向也不同。誰的學問更有價值?這需要自己判斷,只能說魯迅至少說的是真話,是一位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位進步文人。孔子是的學問直白一些的話說,就是馴化人的思想,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大量資源來推廣。
對於兩人的比較,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13 # 晨聖
孔子和魯迅,兩人思想和文學成就相隔幾千年,時代不同,風格各異。但是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有著不同程度影響,他們集思想、政治、文學、教育之大成,對世人影響深遠。
孔子思想,是一封建社會初始,主張克已復禮、守陳拒變,在教育上有大成就,影響後世深遠。
魯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他的作品是投槍、是棗刺,始終外露,面對反動腐杇,不嫵媚,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為世人座右銘。對世人影響深刻。
他們誰的文學成就更大,真的不好說,喜歡誰,那就自己的人生觀了……。
-
14 # 正道行2818
孔子與魯迅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他們的思想言行都受到那個時代的侷限,二選以取其一,未必恰當。
古稱孔子為聖人,因為他始創儒學;今謂魯迅為旗手,因為他奠基現代文化。孔子倡導“仁”,主張“克己復禮”,以維護奴隸制社會的秩序;魯迅力主“鬥”,力摧封建社會腐朽,以揭露仁道的“人吃人”本性。一“仁”一“鬥”,針尖麥芒,關公斗秦瓊,兩個極端,讓今人攪和在一起,要定出勝負子卯來。
孔子生在他那個時代,沒有生在那個時代的後時代,眼裡就只能是那個時代的眼光,思想跳不出那個時代的束縛侷限,維護的社會安定也只能是那個時代的秩序,所以一生行教以化人;魯迅生活在封建殘餘尤為突出的舊中國時代,親眼目睹封建思想的“人吃人”的悲哀,以及人們麻木不仁的愚昧;因此,他要奮起撩開那個時代的遮羞布,讓人們看到打著“仁義道德”幌子的人魔面孔。
我們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看待兩個不同時代下的兩個人,而不是生拉活扯讓兩人打擂臺,讓今人選邊站。當我們講“民主”,會斥秦始皇是暴君;當我們講“偉大”,會贊秦始皇統一中國;其實,歷史在圍著我們今人轉,“拔高”與“貶毀”一直隨著今人願。
中華歷史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傑踏出歷史足跡?有多少凡人偉人沉浮於歷史的長河中?孔子與魯迅都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的一分子,無可替代;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包含著二人不朽的業績,毀誰都是對中華文化的玷汙;我們不可用今人之識來強求古人應該如何如何,他們留下的是我們今天文化的厚實。孔子是中國的,魯迅是中國的,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他們都是值得崇拜之人,一個都不能少;犧牲中國歷史來成就今人的炫績,只會是海市蜃樓。
-
15 # 望九天攬月夢銀河捉鱉
孔子之道繼承於老子之道,以禮義仁善智德的精神倡導影響了中華文明數千年,有其普遍性及侷限性,有精華亦有糟粕,精華甚多以天地國師親為梗概,以禮儀仁…為精繩,以君道臣道師道父道婦道子道之為血肉 —— 但 君可以三妻六妾、尋花問柳,婦則不可紅杏出牆,必從一而終,裹足千年,此為中國古代社會千年文明史上男女不平等的糟粕的一個縮影 !…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農村富人長大,上過私塾,從小就懷有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立志做名好醫生,早年留洋日本,接觸到東西方世界新思想的啟蒙,發覺一個道理:從醫僅可救一人數人,而不能救當時千千萬萬麻木的中中國人,他決定棄醫從文(其時開始創新並提倡用簡化字型和白話文創作,為現代中國新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希望通過自己的《吶喊》能喚醒千萬的勞動人民 … 後來魯迅先生還發表了許多經典的雜文、小說:《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墳》、《紀念劉和珍君》… ,魯迅先生的文章,把時代事件背景刻畫的入木三分,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刺入當時腐朽統治階級的心臟,又如同晴天霹靂喚醒了當時無數的勞苦大眾,投筆從戎參加民主革命,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卓著!後來毛主席對周先生禮讚有加,是對其偉大貢獻的肯定!
總結,個人以為:如果說孔老之道是中華古代文明沉睡千年的一座豐碑!那麼,魯迅精神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從此以後任何時代的後人走在Sunny下必能舉目看到他的偉岸身姿:充滿強大Sunny正直積極進步的力量 !
無名老兵 魏徵後人
2020.7.28.
-
16 # 老張眼裡的人世間
兩個人都是世紀偉人,不能武斷地說誰的學問更有價值,更崇拜誰,只能說誰的思想更有生命力、誰的思想更具有傳承性。
兩個人有一點最大的相同是都是生長在動盪和變革年代,而且共同的心態是憂國憂民。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年代,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紛爭不斷,社會動盪。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為此,他四處遊說,走遍諸侯國,為的是恢復周禮、宣揚周禮。
魯迅出生在清末 1881 年即光緒七年,生長在清朝晚期向民國過渡階段。他經歷甲午中日戰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918事變,直到 1936 年魯迅去世。
那時的中國動盪不安、民不聊生,魯迅真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他一開始抱有醫者仁心、濟世救民的思想,但最終還是憂憤而死。
兩個人從小生長經歷也大致相同,兩人小時候家庭比較優越,但後期家道中落,這期間兩人遍嘗世態炎涼、人間疾苦。
孔子出生在沒落的貴族之家,屬宋國皇室,後來一代代衰落,到父親那一代,是貴族中最低的身份。孔子 3 歲那年父親就撒手人寰,17 歲那年母親又溘然離世。
也許是這種命運的落差,讓孔子反而更加奮發向上,力爭恢復家族榮光,抱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反而取得了讓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先也是貴族,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祖父是一位進士,在北京做官,父親是一名秀才。魯迅 12 歲那年,祖父因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判刑 8 年,家道中落,父親也得了重病,在魯迅 15 歲那年去世。
這樣魯迅的鬥志也激發出來,尤其他那敏感的性格,更不允許他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最後,成了一代文豪。
好了,說完兩人成長經歷,再說兩人的思想。兩人共同之處是都重視育人立人,都把文化教育事業作為畢生第一要務,尤其是魯迅,當他看到學醫只能救人的生命,但不能解救人的思想的時候,就毅然棄醫從文,覺得用文化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孔子和魯迅都是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孔子的思想的是培養人的要識禮,他更強調的是教育。
魯迅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的方法是鞭笞,用激烈的語言,用血淋漓的事實,教人警醒。
孔子通過創辦私學教書育人,編纂古籍向弟子及後人傳授君子之道,與此同時還鼓勵弟子從教和從政,實踐孔子的做人和政治理念。
孔子的教育成果有目共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晚年還整理編纂了《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孔子去世以後,其弟子為了紀念老師,根據各人的回憶和聽課筆記編撰了《論語》一書。這些書後來都成為中華文化的著名經典。
魯迅一方面從事教育工作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另一方面撰寫了大量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弘揚正義,鍼砭時弊,力圖喚醒那些「昏睡」和「麻木」的人。
他的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多部雜文集、一些文藝評論集和翻譯作品等,在中外讀者中產生了極大影響。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白話文小說的開篇之作,也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孔子的思想也走過曲折之路。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焚書坑儒;漢代吸取秦的教訓獨尊儒術;再以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中,儒家在大多數時代都居於正統地位;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以儒家為主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雖然近些年來,在主流文化中,雖然熱度下降,其中少數人甚至非議和否定魯迅,但是魯迅的作品毅然是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
魯迅和孔子一直是眾所周知的中華文化名人,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孔子都被譽為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魯迅都被譽為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我想說的就是,不要簡單的否認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 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思想魅力、文化傳承,只有吸取兩人思想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才是一個真正的學者所應該做的。
-
17 # 斬倭刀
我覺得吧,你這問題割裂“孔子”和“魯迅”,立論不對!其實從文化傳承、熱愛國家、倫理道德等方面而言,老夫子和魯迅先生只是因為時代的不同而顯現的不同的表像而已。試言之:
1.在文化傳承方面。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思想激烈碰撞,孔子的態度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五四”之後,大量西方思想湧入中國,儒家文化則自程朱理學之後而被“皇權”侵蝕。當此之際,胡適的態度是“拋棄”,劉半農的態度是“當頭棒喝”,魯迅先生對於中、西文化的態度則是“揚棄”(他稱之為‘拿來主義’)。顯然,從研究學問、傳承文化上,孔、魯二人的態度都是相容幷包且“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在愛國上。孔子所愛的國有兩個--一個是他欲“克己復禮”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一個是他的母邦魯國,--皆意在平息紛爭、重歸太平;魯迅所愛的國則因“時人昏昏沉沉”而“怒其不爭、哀其不幸”而棄醫從文--意在喚醒民眾自強自立的精神。其對時政、弊端的鍼砭皆發自肺腑,非當下某些“公知”斷章取義、譁眾取寵的甚而胡編亂造能所比。
3.至於人倫大道。孔老夫子自不必說;魯迅先生對郭沫若的痛罵和對朋友、家人的珍愛,也足見先生對“仁愛”的高度認同和駑力踐行。
當下中國,網路文化“繁榮”、“流量學者”如過江之鯽,一會兒尊儒、一會兒反孔,一會兒罵魯、一會兒揚胡“胡適”,亂像紛紛、確須擦亮眼睛!
-
18 # 雪落無聲愛有聲222
謝邀,我個人,認為是孔子,魯迅只是文學造詣比較高些,論知識,教育,比不上孔子,天差地的區別,為什麼孔子被封聖人,幾千年來沒變,魯迅怎麼不是魯聖人呢,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證據,有很多人說孔子的理論在過去可以,現在不行,魯迅是近代的文學家,這就是大家對老祖宗的留下的東西的誤解,為什麼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底蘊,這是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時的,西方的東西才一百多年,老祖宗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就是差別,而你們不贊同過去的思想,比如儒家,中醫什麼的,那是你們接受西方的教育深刻,如果你仔細的瞭解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你就不這樣說了,在一個,很多老祖宗的文化,被斷章取義,被亂改,亂想,所以出現很多偏差,所以很多人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比如,中醫就是,很多人不瞭解,或者被騙過,就認為中醫就是扯淡,就是騙人的,在比如,過去的秦始皇都認為是暴君,而現在很多人認為是千古一帝,是一樣的道理,最直接的例子,沒有過去的教育思想,怎麼有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中國的老百姓多是從過去教育包括儒家思想薰陶過來的,這次的疫情聽國家的號召,團結一致,才有以最快,最好,最有效的控制疫情,而哪些西方的國家怎麼樣,哪些留學的學習西方教育的,又怎麼樣,所以不要用自己狹隘的眼光評判自己老祖宗的一切,你們沒資格,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哪個國家,像咱們的國家一樣的迄立不倒,這就起老祖宗的能耐,
-
19 # 狼王之太上皇
孔子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時代人物,孔子也同樣影響著世界的文化程序,魯迅只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先進思想革命的人物之一。孔子已經生在中國人心中長在中國人骨裡,所以沒有人能取代孔子在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
20 # 飛天巨龍
崇拜的當然是魯迅。魯迅有民族氣節,有戰鬥精神。
孔子的和為貴,束縛了人們的鬥志,人軟有人欺。無原則的和,一再退讓,就是妥協。
平心而論:孔子思想是中國的傳統思想,他老人家一生為《克己復禮》而奮鬥。要恢復周武王時期的周公姬旦之禮即《周公之禮》,其日的是弘揚禮義仁智信,爭當君子不做小人。用互相歉讓不要有戰爭互相吞併(春秋無義戰),國君的心要放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讓老百姓都能過著富衣足食的日子。可惜的是: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經過荀子韓非子(法家)的篡改,到了西漢又經過董仲舒的篡改(時稱董儒)又得到漢武帝的欣賞便有了《罷拙百家獨尊儒術》。特別是到了南宋時又經過了二程和《朱熹》重新斷章取義的編纂和整改而面目全非。但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欣賞。並規定為考取秀才、舉人、進士的教科書。此後又經過五四運動《砸爛孔家店》……。
其實中國人們今天耳聞目睹所謂的儒家文思想或儒家文化,早已不是孔子夫子的原來的思想文化。
魯迅和孔子的時代不同,他那墀銳的筆風,《喜笑怒罵皆成文章》和舊軍閥反動派們論戰。他提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值得中國人遵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