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 皓瑋馮建華
-
62 # 張不才讀書
首先你得確定一下你是否真的瞭解孔子以及他的學說,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很多人雖說知道孔子,但是做到熟知通透的理解,也不是那麼普遍的。
在我看來,孔子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建立一個社會秩序,或者說人和人,人和社會之間如何相處的一套制度體系,另一個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比如有教無類,比如敏而好學,這些理念都成為影響中國社會和個人幾千年的文化精髓。
儒家文化為什麼一直被歷代君王推崇,被百姓接受,中國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並不是只有一種文化,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而到了獨尊儒術,雖說是君王在行政方面確立它為國家的主要精神制度,但是沒有百姓的樂於接受,也是行不通的。且歷朝歷代的人都樂於接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想背後的原因就是,儒家文化,也就是孔子這一套學說,為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找到了他在社會中的位置和與之匹配的尊嚴,用四個字表示就是各得其所。尊重,每個個體都受到了尊重,所以高貴的人也好,卑微的人也罷,他都能在這種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可以主宰臣的命運,但是你同樣也得尊重我,我也會對你盡忠盡力,這其實是對雙方都有一個行為要求。
再說孔子在教育上的貢獻,有教無類,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只要他願意學,愛學習,這也是一種平等和多元一體價值觀的體現,費孝通曾在《中國文化的重建》一書中,專門提到有教無類體現出的人文價值,說明我們的文化基因中有融合、共處、多元的一面,包容、接納,而不是搞對立,不是接受一部分人,一部分文化,而跟另一部分人另一部分文化對立起來,中華文化的性格不是這樣的。
包括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處理人和人,文化和文化,國與國之間,都可以適用,而反過來說,己所欲,也應該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友好共處。文化交流和接觸,如費孝通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一個欣賞自己的文化,再到欣賞別人的文化,之後文化融合,文化大同的動態過程。
說了這麼多,我試圖說明的是,你不喜歡孔子,可能是你不夠了解孔子,不喜歡一個人,要麼是這個人影響了你的利益,要麼是這個人的言行你不認同,不管怎麼說,孔子都沒有對你造成什麼負面影響。我想你不喜歡他,很可能是他的名字,被提及的太多了,這又涉及傳播的層面,這不是孔子本人能夠把控的事情,所以因為他的名字和形象被提及太多進而形成你對他的不喜歡,這只是一種技術層面的狹隘的不喜歡,稍作理性的修正,是可以扭轉過來的。
-
63 # 默頭
確實是你的問題。但終極問題不在於你。是你身邊小人太多。是社會的問題。
一般來說,小人都不喜歡孔子,沒哪個小人願意自己的行為被定義為“小人”,他們以各種理由碰瓷孔子,關鍵詞就是“奴化”啊,“統治工具”啊,等等。只要你仔細琢磨,這些論調根本站不住腳。
有了這些關鍵詞,還有一部分傻子也人云亦云起來,這幫傻子也叫囂著反孔,以此來證明自己“不傻”,以反傳統來證明自己思想很先進。你說傻不傻?
而歷史上的“批孔運動”也強化了這部分傻子的想法,和“小人們”一起,營造出批孔的這種風氣。
你總的說起來,是受到了這種社會環境的影響。但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有獨立思考的可能性。
首先你需要接受自己,再認同自己的民族,調整好心態再來好好讀孔子。
你是不是能客觀的看孔子,有一個辦法可以檢驗。你自問一下,和西方白人站在一起或與之打交道,會不會緊張,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和平時與中中國人打交道表現得不同,有沒有一丟丟隱藏著的自卑感?是不是覺得西方建築,西方音樂,西方繪畫,西方的絕大部分東西都更加優秀?是不是覺得無論在文化上,體格上,個頭上,樣貌上,西方人都要優於中中國人?
如果這些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還不具備一個客觀的心態來審視自己和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包括孔子。我們都潛移默化的被西方文化洗腦和調教了很多年,你看大多數那些所謂的民國大師,包括魯迅這些公認的思想鬥士,都有這些問題,他們不但批孔,甚至曾叫囂中中國人種低劣需要改種,還要廢除漢字,你說誇張不?
人窮的時間久了,被打的時間久了,人格會發生改變,中中國人在慢慢恢復正常,而你要現在就完全跳出大環境做到獨立思考,需要大智慧和真勇氣。
-
64 # 魯仲連連
孔子的思想塑造了我們這個擁有古老而燦爛文明的族群,一個謙遜平和海納百川的族群,一個既敬天法祖又堅信“苟日新日日新”的族群,一個知天命而盡人事奮鬥不息力爭上游的族群。孔子思想的的影響力,早已不限於儒家文化圈,古往今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孔子與同時代的老子,作為軸心時代的思想巨擘,都妥妥地前排。孔子的思想,歷久而彌新,在當今紛紛擾擾的亂世,有潛力、有可能成為新的解藥和智慧源泉。
清末民初,在危機存亡之際,有一股反傳統的思潮,新文化運動最終匯聚成“砸碎孔家店”的呼聲,站在當時的環境下,或許是矯枉過正的必然。然而這些激進思想和行動的根源和動力在哪裡?除了當時的外部環境刺激,愚以為根源仍然是仁人志士的家國情懷,與歷代士大夫修齊治平的傳統一脈相承,而這些正是以孔孟之道為主線之精神歷兩千年陶冶而成。在那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吾族吾民的激烈應對,生動地印證了那句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我們站在今天,回顧一百多年現代化的痛苦歷程,更應該把它放到幾千年文明史的長河中去考察。正如錢穆所言:對我族我民的歷史,應懷有“溫情的敬意”。我們需要分清楚,一百年前那個特殊時期甚囂塵上的言論,哪些是深思熟慮的分析,哪些是過猶不及的衝動結論,哪些又是苛責古人的情緒發洩。正如孔子所言:“過猶不及”。同時,我們也當理解,在一個日益缺乏思想競爭,傳統正淪為教條的社會,新思維的引進,必然伴隨對傳統的解魅甚至大張撻伐。對這些這些現象既不必驚慌失措,也不必雀躍歡呼,“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先賢對思想的態度從來就不是教條,然而更強調融合而非替代。
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有它自身的節奏和規律,也有偶然性。每一代人的眼光和行為都有他自身的侷限,而深邃的思想則無限指向過去和未來,那些穿越歷史長河而沉澱下來的思想,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理應獲得我們的尊重,這是最基本的理性態度。
這不僅僅是對孔子思想的態度,也是對傳統的態度。
-
65 # 今夜油條
當西方的神權統治了西方與整個中東幾千年並延續至今的時候,兩千年前孔夫子就告訴我們:尊鬼神而遠之。
中國的鬼神是為人服務的,每個鬼神都有其管理的職責,不靈就把你撒了。
孔老夫子走的時候留下了孝、仁、禮、智、信,和善為貴,無規矩不成方圓,看過論語都知道他是反對愚忠的,對孝也有自己的尺寸,而不是愚孝。
他的學孫孟子為他的學說補充了義,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後世董仲舒為了迎合帝王把儒家的忠與孝著重拿了出來教育後世人。
朱程理學有感靖康之恥韋皇后與眾後宮賓妃為求生寧願受辱,故為女人築起了三從四德的高牆。
王守仁先生有感其太偏執,故以致良知寫下了陽明心學一書欲糾其偏。
這些後世人把孔孟思想改了又改,與孔老夫子何干?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何以報德,以德報怨,何如?’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幾人真讀過論語?孔老夫曰:對你好的人你也對他好,打你的人給我揍回去!
不喜歡他的你可以直呼其孔丘,孔老匹夫,封建吃人思想的奠基者。
喜歡他的人尊稱他為孔老夫子,萬世聖人。
從來沒人敢否認他萬世師表的地位,因為他說過有教無類,孔門弟子三千,他做到了,直接影響後世兩千年中華民族的教育思想。
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尊他為當世最偉大的三位思想者,他的塑像高立於美國最高法院的頂上。
孔老夫子就一俗人,所以你可以贊他罵他批判他甚至辱罵他,否定他的思想,外國的神和聖人你說他的不是試試?
-
66 # 宋韻唐風
你不喜歡孔子,你沒有問題的。每個人都有許可權去喜歡,或者不喜歡一個人。我也不喜歡孔孟之道。但我不排斥,因為我受他們影響很深,總想跳出來。而且,孔子的思想,以及一些行為準則,卻又是我特別喜歡的。但我對孔子這個人,卻喜歡不起來。
在曲阜有四年的時間,對孔子瞭解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瞭解孔子的一些方式,可還是喜歡不起來這個人。但,對於孔子的一些事,卻又特別欣賞,也樂意學習。有的時候,想想,孔子就是一個有趣的老頭。
所以,你不喜歡孔子,沒關係。只要別去影響別人,甚至反對別人喜歡孔子就行!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繩人。律己也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和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自我約束就好!
-
67 # 靈魂覺悟者
人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好惡,這個沒問題。
但是,你說自己是“那麼不喜歡孔子”,有可能就是你的認識問題了!
歷史上曾有過對孔子思想的全盤否定時期,”打倒孔家店“的餘波是否至今還在影響你的判斷?早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為推進西方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反抗政府對封建禮教的進一步強化政策,反擊以梁啟超和梁漱溟為代表的封建文人的所謂”中國文化優越論“,排除守舊勢力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阻撓,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先驅們,成了反對傳統中華道德思想文化的中堅力量。他們推行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局面。
五四以後,各種各樣的文藝社團和文藝思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影響大的如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等,對中國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魯迅、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反封建的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影響了之後的幾代中中國人,對其三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部分文藝作品,對孔子的儒家思想持全面否定態度,而這些作品往往都是青少年成長期的必讀內容,它們在我們的腦海裡打上了深深的思想烙印。
我想給你強調的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矯枉過正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而正常的和平時代,我們對問題的看法,就應該回到公正的立場上來了。洗澡水很骯髒,我們把它潑掉是必須的,但不能同時把澡盆裡洗澡的嬰兒也給潑掉了!
孔子的儒家思想,能影響到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幾千年的文化思想,其中一定有大量合理和永恆的存在。你因為受前輩的影響厭惡孔子,而拒絕學習其中的傳統思想和智慧,個人以為,那是你的損失。為自己的不客觀、不明智買單,你覺得划算嗎?
是因為成長期的叛逆,還是因為對”正統“思想的天然反感,讓你不喜歡孔子?我們都有過成長期的叛逆,區別是程度深淺不同而已。叛逆期常常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只要是老師和長輩們傳遞過來的資訊,都會被過於逆反的孩子“頻閉”,根本不會過濾或篩選,更不會自覺地採納。相信能夠提出這樣的思考型問題的朋友,肯定不是那些”過於逆反“的孩子。
再就是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對所謂正統思想天然反感,要不咋會有“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
孔子的儒家思想,確實是非常非常正統的思想!自從漢初的董仲舒把孔子扶上中國統治階級的“神位”後,孔子就榮升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鼻祖,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在歷朝歷代,都曾引起過那些特立獨行的文化人的反感和抗爭,不獨五四時期。
如今中國,正處在“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凝聚人心是當務之急,我們需要孔子儒家學說裡的合理成分,為我們提供治國安邦的大智慧。
如果提問的朋友根本就沒讀過《論語》,只是人云亦云,那你最好還是先去學習思考,然後再說喜不喜歡。真理性的學問,往往都是平實無奇的東西,可你看到這些東西時常常會貌似清楚,實則昏昏然。讀《論語》如喝純淨水,自然不比喝飲料、茶水刺激感官,但她養人,生命沒她不行!
可以肯定,是你有問題。
-
68 # 60歲的俺依然年輕
不喜歡孔子你的思想一定有問題哦。孔子是一位真正學者,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活動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風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就憑這些你為什麼不喜歡孔子呀?真是思想有問題嘍!
(隨手拍黃色月季花開)
-
69 # 美食檔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喜歡一個人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對這個人不瞭解
孔子只所以受各朝代統治者的追捧和標榜,主要原因是他的思想有利於統治階層的需要。
第二對這個人太瞭解
研究透了這個人,才知道他和他的思想存在哪些優缺點,才能談的上喜歡還是不喜歡!
-
70 # A風景89803
中國古代很多思想家,包括孔子,都是優秀的,但是都有時代烙印,發展到今天,毛澤東,中國共產黨更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力量。
-
71 # 尋荀文化
哈哈,不是您不喜歡孔子,當今很多人都不喜歡孔子。
都是被西方教育洗腦人員,都是沒有了解春秋時候的情況,都是不懂什麼是“人”的人,都是沒有系統通讀過《論語》人員,都是人云亦云道聽途說,斷章取義的聽說……
孔子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唯一的一個“人”,真正的活的人,其它都是在追求“人”的生活。
為什麼我強調的是“人”,因為孔子追求的是“人”的真正活著的價值,不是動物價值,人區別動物是因為我們是“人”,人活的標準很多,《論語》就是“人”真正活著價值,不是簡單的專家學說,也不是複雜的哲學道理,是真正“人”的標準。
西方就沒有“人”的概念,都是“上帝”的奴僕,都是宗教下的行屍走肉,都是一個肉體的機器,雖然“人權”依然是披著宗教的外衣,實際的動物世界。當前世界疫情就非常明顯體現出來“人”很脆弱,就是病菌而已。
孔子一生非常坎坷,活著非常難堪“喪家之犬”,知道喪家之犬是什麼感覺,街上流浪的狗是什麼樣子明白嗎?老婆離開了,兒子早早去世,孔子到處找工作,沒有人錄用,人生的路想想吃沒有,喝沒有,家沒有,人生怎麼活,教書混口飯也不如“盜跖”,盜跖如現在“暴發戶”土豪一樣,有錢有勢,聚集萬人,有吃有喝。孔子窮困潦倒,依然堅信“周禮”,言傳身教,自我堅持一生,弟子跟順,我們現在很多優良傳統都是“周禮”都是孔子言傳身教,特別是“仁”!這個仁就是孔子多提倡,也是儒家開創,後來傳人完善儒家“義禮智信”,現在常常提出的“契約”,儒家都有,自己不學習忘記了說西方好。“端午節”南韓申請才知道傳統文化好!……
沒有孔子,中國文化就不能傳承,春秋都是官學,貴族之學,孔子開創私學,平民都可以上學學習,沒有孔子,也就沒有全民讀書,我們都是文盲,你也不會識字。當今政策官方教育不許私學,我們都是不能上網。
孔子是第一個教書先生,老夫子,也可以說是世界私學第一人!西方是宗教傳授,當今學校就是宗教傳授模式演變過來。世界教育史,中華近代教育史都是辛酸史,你瞭解多少……無人可以超越。
《論語》都是孔子一生追求,如同西方聖經一樣,一字不能修改,多一字少一字改一字都不一樣,完全讀明白的寥寥無幾,就是大專院校也就幾十個人,沒有經歷,沒有坎坷,沒有磨難,不瞭解春秋事情背景,天天看看宮鬥劇,看看泡沫劇,看看抖音快手,估計永遠不會喜歡孔子。
因為只有孔子是“人”,我們都不能算“人”,都不追求“人”,更談不了喜歡了。你非常坦誠,今天下雨無聊就聊聊幾句。
《孟子》王者之師,當今所有行業領導的老師之書,必學。不要看“某某專家發財祕籍”“某某大伽管理祕籍”。都是廣告。
《荀子》帝王之術,當今管理人員執行寶典祕籍,執行細節方案,當今論文的鼻祖,數字化鼻祖,理工科的鼻祖,一般人看不懂。
有空在吹牛
-
72 # 老嵐有話說
關鍵看你不喜歡的是哪個孔子。
我覺得你不喜歡這個孔子並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三綱五常充滿了階級尊卑的概念,束縛了人民向上向前發展,並且儒教中缺少科學視角,無法辯證的看待問題,雖然唯心主義思維做到了一套相對完美的自圓其說,但是正因為太過於完美,反倒是嚴重阻礙了唯物主義發展。
畢竟法家有法治精神,墨家有打破階級的樸素社會主義思想和注重工業技術,道家的核心道,本質是勸誡世人去發現和掌握世間各種真實定律規律,努力靠近認知真實世界。
而儒家…………除了勸誡個人品德修養,就相對弱了許多,而儒家配套的宗族社會又禁錮了華夏大地。。
正是在這種主導思想下,我們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始終難以跨越式發展,甚至有時候還會倒退。
孔丘本人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他執掌過一國朝政,為了打破世家大族對國家的腐敗侵蝕,發動了隳三都。
可惜連國君加上他本人,都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但是之後被流放的孔子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周遊各國,傳播思想。
最終追隨這個被人恥笑為“喪家之犬”弟子就有三千之多。
但雖然有這麼多弟子,孔丘並沒有藉機壓榨讓自己過上好日子,仍然儉樸的活著,最終死在各國流亡的路上。
孔丘為了什麼?
還不是終結亂世,救萬民於水火嗎?
春秋的諸子百家裡,最純粹也是最偏向於為人民謀福的唯有儒家和墨家。
而這樣的孔丘,也的確配得上聖人之名。
……………………………………
也許我們正確的態度是:
作為封建統治工具的儒教至聖孔子,的確是該被唾棄打倒的。
作為在戰亂時代想為百姓謀福的儒家宗師孔子,我們是理應將他當成中華大地的人道聖人加以紀念。
-
73 # 環於之約
不是你有問題,原因你有三個不足之處,但不會影響你的成長成才。
第一,從你能提出這樣一個明智的問題來,充分證明了你的才力。才幹是具備鋒刃的尖刀一樣的厲害了,但你知道自己是一刀子,頭腦中差刀柄刀把刀鞘與之合乎匹配,不喜歡孔子,那是因為你是務實作派。
第二,你有硬實力,難道還想貪求具備一些軟實力,這是不成體統的。人各有志,萬代千秋。
第三,也許你買了精裝的四書五經,裝飾著書櫃和書架,但於閒餘偷讀識句中,瞭解到孔子思想,隻言片語中只理解到孔子善為人師的一面,大言不慚和心小慎微。
第四,也許是你古文誦讀語感不到位,以及對古漢話語太直白,你不喜歡。而是喜歡散文一樣的抒情詩篇,開朗之人,不喜歡咬文嚼字,喜歡孔子的人,大多古板生硬而不乾脆。人都有兩面性,當你的正面是國徽時,那背面幣值的穀穗總想要著要見到那邊的圖文,見不到就懷疑人生,這是不合情理的。
-
74 # 158903388冰凝水靜
孔子的儒家思想體系形成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不僅僅為歷代統治階級所用,也為社稷團體、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們所用,它能延續至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忠孝禮節義的理論在一個群居的社會中是很重要。沒有君臣之分,沒有長幼之分,沒有行為約束,沒有精忠為國為民的精神,社會會大亂,天下也無法太平,民生也不得安寧!
孔子的儒家思想能在世界上傳揚肯定有其深刻的道理的!世界上有很多學者、思想家都在研究孔子的理論,說明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有其所長的。
當然孔子的儒學理論也有其糟粕的東西,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沒有必要去全盤照搬孔子的理論,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現代管理所用。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不能全部討厭或全盤否定,極左或極右都不是明智的之舉。
我不是學者,無法用更好的方法勸你放棄你自己的觀點,只希望你好好研究孔子的理念,研究透了,再確定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孔子,我覺得這樣做才是明智的!不要把不喜歡孔子的問題真的變成是你自己的問題,對你今後的工作生活也沒有什麼好處!請三思!
-
75 # 九月菊花236
不喜歡孔子的思想其實也就是大多數老百姓都不喜歡,為啥孔子思想從春秋到現在多少年了不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就說從春秋到民國孔子的思想究竟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多少作用,還不是讓中國始終沉迷於封建迷信的社會裡對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思想沒有改變相反地主階級土豪劣紳對欺壓百姓反而變本加厲,口號是仁愛奉君,老百姓真實接受的孔子思想有多少人,不說喜歡不喜歡孔子思想,就說新中國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才多少年讓我們億萬的人民群眾思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渾身充滿多少幹勁,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在充滿激情的毛澤東思想教育下的精神幹出來的,同在一個國家相比之下,我們老百姓還是喜歡毛澤東思想,孔子的思想只能作文化底蘊,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接受甚少。
-
76 # 貳品先生
為什麼我那麼不喜歡孔子,是我有問題嗎?
感謝題主誠邀,孔子作為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兩千多年來,為我們華夏民族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於這一點,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的!
但是,我的個人認知裡,孔子的地位以及對華夏文明的推進作用,是被我們無限誇大了的!
孔子的主要思想為仁、禮、忠、孝、義、智、信;這也是絕大多數人認為的,孔子對教育、對思想的主要貢獻!
在此,我就有不同意見!難道孔子之前的就沒有“仁、禮、忠、孝、義、智、信”嗎?難道他們都是茹毛飲血、還未開化之人?
“仁、禮、忠、孝、義、智、信”是人的基本本能,難道遠古時期的炎、黃、堯、舜、禹他們沒有?
平民出身的舜帝歷經了瞎父、繼母的數次謀害、弟弟的搶妻與陷害;他是怎麼做的?
用一次次的仁、禮、忠、孝、義、智、信來化解他的父親、他的繼母以及他的弟弟對他的謀害與虐待,最終感化了他們所有人!
舜帝應該比孔子早上好千年吧?孔子只是嘴巴說說仁、義、忠而已,做沒做到?世人皆有自我判斷!而我們炎黃的祖宗舜帝卻是用實際行動去做的!
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更何況,孔子的理論說到底只是在前人理論與實踐基礎之上,所做的歸納與總結罷了!
《論語》又是怎麼來的?是他的眾多弟子對他的觀點與理論記載而來的,有沒有添油加醋,有沒有夾帶私貨?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為何自秦之後,被歷代帝王廟奉為至寶?原因也是最為簡單不過:
為了統治!而控制天下黎民百姓、凡夫卒子最好的策略與方法就是統一人們的思想!
對於這一點,我想沒有幾個人會懷疑的吧?
所以這也是魯迅先生反感孔子、偉大領袖毛主席要推翻孔家廟的主要原因所在!
唯有如此,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思想解放,獲得大自在、大自由!
孔子的理論與思想在我看來就是被嚴重高估的,而如今為何我們又在全世界開設“孔子學院”?
歷史往往都是一個個輪迴的不斷交替的,人什麼東西最為重要?
答曰:思想!
這可是一個好東西,既可潤物細無聲,又可醍醐灌頂讓人發人深省!
所以,“思想”是好東西,得用好,尤其是對外!
-
77 # 回憶紫荊花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從古至今,有流傳百世的,有煙消雲散的,我們也是其中一個,你喜歡誰也是緣分,說明你們看著舒服,說著開心。有人說每個人都有一個靈魂磁場,有緣分的人的磁場頻率是相互吸引的,很容易產生共振,即使你從沒見過這個人,一接觸就彼此合得來,非常願意接觸。還有的人,即使從不認識,更沒仇怨,一見面就非常牴觸,反感心裡猛增,這就是你們兩個人的磁場相當排斥。
你不喜歡孔子,孔子沒意見,其他大多數人也不會有意見,不要在這事上揹包袱。你不喜歡孔子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他是古人,與你沒什麼關係;二儘管有他的理論學說,但你對他的理論思想不感興趣,實質是你對其靈魂的排斥,也就是說你們兩個人的靈魂磁場格格不入。每個人的靈魂磁場都是固定的,生來就是如此。有時候自己的家人也有靈魂磁場的排斥,遇到事總是不融洽、唱反調,礙於親人原因,只得忍讓或不多說話,免得產生大的紛爭,讓人看笑話。
通過以上分析,你不喜歡孔子是正常情況,你沒問題。人的一生總會要遇到幾個不喜歡的人。
-
78 # 使用者7331541027682
你不喜歡孔子,是你真正對孔子有自已的認識。其實我也不喜歡孔子;二千多年來孔子思想對中國人影響至深,他開闢中國教育之先河,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事業有推動作用。他的思想也有極其反動的一面,"克已復禮"復古倒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愚民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推崇。
-
79 # 老張觀世界o
孔子思想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基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完善,已經深深植根中華大地,融入百姓生活之中。不是一句喜歡或者討厭可以輕易否定或肯定的,這就是文化的威力。其實,孔子的思想已經融入在你的血液裡。你孝敬父母嗎?你長幼有序嗎?你尊老愛幼嗎?你鄰里和睦嗎?你與人為善嗎?這就是傳統文化,你能脫離嗎?不能。脫離這些,那就寸步難行。
和諧是宇宙的存在基礎,也是萬物存在的基礎,鬥爭的目的正是為了統一和諧。資本主義社會鬥爭的結果正是實現共產主義大一統的必須。淺薄的人,只知眼前,不知長遠,不明白孔子思想的永恆性。
-
80 # 葉榆十年
我也不喜歡,甚至反感,這沒什麼。
近代中國的落後往前追溯,儒家是有很大責任的,三綱五常的等級秩序雖然不是孔子的思想,但也傳承於他的周禮思想與實踐。他一生維護封建等級尊卑,固化階級,直接導致我們民族並不求真,而是以身份地位官職資歷來定是非判優劣,使得人治凌駕於法律,使得創新、創造都成為空談。忠孝仁義的道德倫理下為何會誕生無誠信的商業氛圍,因為它空洞所以實則是假仁假義。
回覆列表
哈哈,你不喜歡孔子是你的自由,任何事總有人喜歡或不喜歡,所以你不喜歡孔子沒什麼特別!是不是你自身的原因,那得看你怎麼個不喜歡或不喜歡孔子什麼?也許是你討厭父母從小讓你背四書五經而讓你厭惡孔子,也許你喜歡法家道家而不喜歡孔子,也許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唯你自個清楚!
開私人講學之合是孔子!孔子周遊列國推行其思其政,結果也到處碰壁不受待見,直至孔子死後數百年後的漢武帝為擺脫自已的奶奶干政而擺拙眾家獨尊儒術方得巨集揚!
儒家給人的感覺是守陳規尊禮制,是保守的,是冗長的規矩,故當社會發展瓶頸時成了替罪羊,如五四運動時打倒孔家店!其實儒家偶導仁義禮智信,是規範人與人相處之道!道家則講人與自然的相處法則,無為,守柔,見小,為而不爭,長而不宰,功成勿居,知止不殆,知足之足!法家則以法治理社會,認為人是惡的,貪的,追名逐利的,慾壑難填的,故法治之!
道德經上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可見禮視為道德之底線,經幾千年的洗禮演變,儒道法儼然己成為治國理政的情理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繩之以法!法外無恩開,法內講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