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81 # 鴻儒智業

    現代科學的諸多研究顯示有些中草藥有毒副作用。

    但現代科學的諸多研究也顯示,很多西藥同樣具有極大的毒副作用,那麼你又該如何正確對待?

    所以說,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上升不到中醫和西醫的高度。

    對題主的這個觀點,即“有些中草藥不能治病,還會致病”,我們需要辨證地分析研究,而不能草率地下結論。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在中草藥,而在醫生。

    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基本概念:

    藥和毒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一種物質正確使用了就是能治病救人的藥,使用不當就會成為致病害人的毒。

    中草藥是一個泛泛的概念,人體的疾病也是一個泛泛的概念。中醫認為人體的疾病是由於人體的陰陽失衡、五行失衡而導致的。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就是讓人體的陰陽和五行重歸平衡。

    讓人體陰陽五行失衡的原因多種多樣,同樣地,讓其恢復平衡的手段也多種多樣。

    所以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植物都是中草藥,都可以被用來治療相應的疾病。

    萬物無非藥,萬物無非毒

    每種中草藥所含的物質不同、溫涼寒熱的屬性不同,以及不同中草藥之間的反應不同,所以不同的藥物配方都會對特定疾病有相應的療效,從而讓人體陰陽五行恢復平衡。

    若是使用不當,就會讓已經失衡的陰陽五行更加失衡。

    現代管理學認為服務的最高境界是定製化服務,根據每個客戶的具體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其實要是算起來,中醫才是定製化服務的祖宗。

    中醫治病從來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配方,而是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來定製藥方,就是因為中醫能夠透過表面的病症瞭解到造成陰陽五行失衡的真正原因,並根據這個真正的原因來配伍藥方。

    所以中醫提倡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因人施治、辨證施治。

    可以說,中醫不是在給人治病,甚至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操控陰陽五行,調整人體這個太極。所以真正的中醫都是太極高手、陰陽高手。

    中草藥的藥方因人而定,因病而定,有著嚴格的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當科學研究脫離了具體的人和具體的病症去研究中草藥的成分時,就必然會得出有些中草藥有毒副作用的結論。

    這種研究方法不過是某些勢力為了打壓中醫、醜化中醫所採用的手段。

    不僅中草藥使用不當會致病,西藥也是如此,甚至我們吃的食物、蔬菜、水果,若使用不當都會致病。

    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豆類蔬菜,應該知道扁豆類蔬菜有很強的毒性,若是食用不當就會致病。

    那麼如果“現代科學的諸多研究顯示“扁豆有毒,我們是否就從此不再吃扁豆了呢?

    我想沒有人會如此行事,因為我們並不是生吃扁豆的,而是炒熟後再吃。高溫下扁豆的毒性物質早就被分解掉了。所以扁豆有毒不影響中中國人繼續食用扁豆。

    同樣的道理,中草藥有毒副作用我們早就知道,我們也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甚至還知道人工合成的西藥其毒性更甚於中草藥,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們繼續吃中草藥治病,也不影響繼續我們吃西藥治病。

    綜上分析,題主所說的”部分中草藥有毒副作用“的說法是不準確的,而是所有中草藥、所有“藥”都有毒副作用,若是使用不當,都可能非但沒有治病效果,反而會讓人致病。

    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辨證施治,是否能夠識物性、知藥理,能對症配伍。

    很多時候差之毫釐,就會謬以千里,將藥變成了毒。

    這不是中草藥的罪過,而是醫生學藝不精的罪過。

    中醫醫生如此,西醫醫生也同樣會因學藝不精誤診而傷人性命。

  • 82 # 石林析

    對中草藥的應用研究,如果拋開配伍,劑量,炮製的因素,只談成分,那就是純耍流氓。《神農本草經》把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有很多中藥如果從現代藥理學研究那都是劇毒大毒的藥物,但是經過特殊炮製再配合其它中草藥及精妙的劑量變化就可以達到治病的效果。比如,上品中第一味藥“硃砂”也叫丹砂,這味藥如果按現代藥理學去研究,那經過火燒後那就是劇毒的砒霜啊。但是《神農本草經》裡明確指出,嚴禁火燒,炮製只是撿去雜質,水飛,研磨成細末使用。而且,使用劑量也有明確規定,100粒梧子丸大小的藥丸,僅需要2~3分即可,(2分的劑量,就相當於用你挖鼻孔的小拇手指甲蓋挑那麼一點)放入盛藥丸的盒子當中,輕輕震盪幾下,使硃砂均勻的裹在藥丸表面即可。這就是中藥丸劑製作中的一道工序,“裹藥衣”。硃砂是治療精神病患及重症失眠症的一味主藥,但是由於現代治藥採用西藥標準,導致了使用硃砂有著嚴格的限制,更有甚者現在的中醫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乾脆放棄使用這味藥,但是在治療一些精神類疾病或重症失眠患者這味藥又是不可缺的。用它比用現在的安眠藥副作用要小的多。

    在中醫中藥的使用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中病即止。什麼叫中病即止,就是說吃了藥對症了,把病治到七八分痊癒的時候就要停止用藥,留上兩三分讓病人的免疫系統去修復。

    所以,不要用西醫的標準去模量中醫;也不要用西藥的使用原則去模量中藥的使用原則和方法。不懂沒關係,不要胡說。不信也沒關係,可以不用,但不要去妄下定論。

    中藥是治病還是致病,那是使用者的原因,和中藥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會用藥的中醫大夫,砒霜在他手裡也是治病的良藥。不會用藥的中醫大夫,甘草在他手裡都能成為殺人的工具。

  • 83 # ai陽光ai世界

    首先我不認同這個觀點,只能說你用中藥時遇到的是騙子或者是庸醫。西藥用不好也一樣要人命,這一點誰能否認?但是不能說有些庸醫抓的藥能致病有害就全盤否定中醫藥,西醫也一樣。

    單從科學角度來解釋中醫,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能解釋清楚的。單一的一種中草藥肯定有其自己的毒性,而真正的中藥是要有方子,方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藥材相生相剋的特性應用多種藥材來把毒性消除,要不僅能治病並且還要對人體沒有傷害,還要把藥效通過藥引子來激發達到最佳狀態。還會有很多醫囑忌口會很多。

    中醫的巨集觀視角是目前西醫包括科學哲學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有很多人會覺得中醫說這麼玄就是騙子,這隻能說你讀書太少,認知不夠。

    中醫的治病要因地(地域不同氣候不同飲食習慣不同)、因時(季節不同病因及病的發展和用藥多寡都不同)、因人(男女身體差異,強壯與否,秉性差異,年老與年少用藥都要斟酌)、因緣(中醫最後還要講緣分,沒有不能醫之病但有不可醫之人,亦有難得之藥。)緣分就只能看個人的造化了。從這幾點就不難看出中醫是極為講科學的,絕不會出現低階的錯誤,是藥三分毒,如果苛刻的要求對身體一點損傷沒有,西醫藥更做不到。西藥的毒性比中藥要毒很多,甚至很多是慢性的短時間難以發現它的副作用,中藥有相剋的藥材來抵消,但西藥沒有。

    講這些並不是要貶低西醫藥,西醫有西醫的作用和貢獻,我認為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但是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太少,手段太原始,如果中醫能與現代科技以及西醫好好的融會貫通那麼就可以讓世人看清楚中醫的偉大。

  • 84 # 鷹視評論

    這個結論本身就是錯誤的,理由如下。

    首先,科學和中醫本身就不是一個學科、一個邏輯,讓科學去評價中醫藥如何,就像讓科學去評價一幅名人字畫一樣不靠譜!請問,兩百年來,西方西醫發明的近7000多種化學藥中已經有6000種藥被證明副作用太大或者沒有效果而被淘汰了,副作用大不就是“致病”和“有毒”嗎。

    你讓一個連自己的學科都搞不明白的所謂“科學”來研究證明中醫藥“致病”,你要相信你就真被他忽悠了!

    其次,中草藥治病是在中醫的邏輯和配方中進行的,彼此有著相互配合以及和人的症狀相配合的,不是單獨地拿出一個藥進行化學成分研究和效果研究。比如,巴豆、硫磺、生石膏都可以成為治病的良藥,但是要對症,而不是單獨使用,這些是被西醫列為毒藥的吧!

    第三,中草藥是不能自己隨意服的,也不是長期服用的。中草藥中有許多來自食品,這些一般經常食用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一些自然藥品則是一次性針對症狀的,不能長期服用,長期服用也就影響身體了。但是我們不能說中草藥會“致病”。

    凡事要辯證地看,不能極端地看。就如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的先驅們最終研究神學一樣,科學只是一定範圍、一定階段的學科,決不能迷信它!

    當然,這裡並不是一定要否定科學,而是要大家不要把科學當成世間的唯一真理,盲目崇拜!中醫藥也不是完美的學問,因為它需要中醫醫師的天賦和傳承!

  • 85 # 中醫養生啟示錄

    中醫主要用中藥防病,提倡防重於治,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中藥也是存在有一定的副作用的。雖然在臨床上中藥相對比較安全,但並不是完全安全的。在使用中藥的時候要根據辨證論治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劑量和在安全的劑量之內。

  • 86 # 問診中醫樊繼波

    凡是藥物都有毒,治病本來就是取藥物的偏性。千百年來,中醫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認識與挖掘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有些食物也有毒,比如辣椒。吃多了就會上火,少食可以開胃。

    對於中藥的副作用認為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第一,正確認識疾病的本身,合理用藥,認識藥物的適應症的同時,更要把握它的禁忌症。安全有效的進行處方。

    第二,中醫主要靠四診,辨證施治。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用一個方,一個法,一種藥。在處方用藥是要嚴格把握。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把握疾病的本質。

    第三,中國對中藥的管理並不像西藥管理的那麼嚴格,中藥在市面上一般人都能夠買到。這樣方便的同時也對來了一些不安全因素。

    因此,我們在選用中藥的同時,要豐富自己的臨床知識,嚴格把關。國家也應該加上中藥的管理,有效比較中藥的濫用,這樣可以有效預防中藥副作用的產生。

  • 87 # 未晝時的超級粉絲

    大家好——一優秀的中醫大家,兼具:文學,心理,相術,生物,物理,天文,地理,氣象家等於一體。即民間稱的活神仙!這是西方醫生望塵莫及的。醫者父母心!《皇帝內經》有六不治,其中有:求神信巫者,輕身重財者不治,等。它指明瞭,醫患關係,協議,也是我們的中醫宗旨。即,我們的中醫師,中藥是經過,縝密,反覆驗證,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去施實的。屬高風險職業。存在誤珍,誤服案例。致於某些中藥致病說:百草百毒,對症下藥。西醫也是如此,無須斷章取義。——謝謝!

  • 88 # l野山鷹ok

    中草藥不僅不能治病,甚至還能致病。這是誰說的,簡直是孤陋寡聞。

    中草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在沒有引進西醫之前不全部都是中草藥醫治著病人?就如現在有些疑難雜症西醫醫不好的,卻人家一幅中草藥搞定事也常有耳聞。

    《本草綱目》誰都知道吧,這可都是草藥,而且百草都是藥,只要你會用,藥到病除。當然是藥都有三分毒,即治病,也能致病。醫界講究的就是對症下藥,你病沒拿準,不管你是什麼神丹妙藥也許都會要你性命。

    中草藥永遠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任何人都無法推翻它。

  • 89 # Attaboy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這是無可懷疑的!至於你說的有些中藥不僅不能治病,還會致病,其實我覺得這是誤解和偏見。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砒霜在中醫是可以治病的,史書中有據可查。但用量和針對的病症是不是合理適度?過度用量和用錯了地方都有致命之虞!另外還在於醫生的醫術是否到了火候,庸醫治死人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總之,不要否定和懷疑中醫,而是要通過學習瞭解才能有辯別能力。智慧的人從不人云亦云,而是用學習和實踐來求證真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大神推薦一下15萬裸車預算買什麼suv好(省油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