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41 # 江山如畫1917

    解放後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怎麼能說是吃不飽,前進的路上雖然有困難,但我們還是覺得一步一個腳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看問題要實際點。

  • 42 # 坦蕩的咖啡R2

    集生產隊時,秋收種麥用時三個多月。當時,隊長常說一句話,辰不落,地不凍,有麥一定種。農民都知道,農時很重要,早麥與晚種麥收成差別很大。包產到戶,七天就種好了,種的都早麥,收成很重。所以,吃飽飯,是事實。並非少數人說種子,化肥。就現在的條件,若再集體,還得缺食。關健,還是人的因素。

  • 43 # 留香51

    說以前天天吃不飽,哪裡有這樣的事?

  • 44 # 似火驕陽5023

    農作物產量低,還要交公糧,田多的地方沒有問題,田少就不行了,過完年就有人找我家借糧食了,上半年討米的特別多,下半年還要幹2個月的義務(如增高河堤,挖溝,挖荒山)不去就扣錢

  • 45 # 鐸鈴之音

    23歲說40年前事,須經過考正。

    首先看你爺是什麼人?對新社會有沒有仇恨?如地富反壞右,

    我經歷過整個人民公社時期,吃的不好但絕對能吃飽。

  • 46 # 花落春醉

    你爺爺大概說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按你爺爺的年紀,吃不飽的日子就是這個階段。你爺爺說的是實話,我小時候親身經歷過。

    我是60年代初出生的,對那個時代有記憶。

    那時候跟你想的不一樣,地裡是種莊稼的,但莊稼的產量非常低。那年代是大集體,每個村都是大隊,大隊又分成若干小隊,小隊有生產隊長。生產隊隊長負責敲鐘,鐘聲一響,社員從家裡紛紛聚到一起,由隊長分配勞動任務。有除草的,有施肥的,有澆水的,每塊地需要幹什麼,隊長心裡有數。分配完了任務,人們各奔東西開始勞動。

    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地裡,開始幹活。有勤快的,有偷懶的,我幹得快的,有幹得慢的。

    為何吃不飽?原因就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產量低,每畝二三百斤,最多四五百斤。

    為何糧食產量低?原因如下:

    一,化肥少,都是農家肥,而且主要是靠養豬,豬圈糞質量無法保證。

    二,水澆地少。那時候水特別少,機井也少,別說莊稼,人吃水都困難。如果遇到乾旱,基本顆粒無收。

    三,都是靠人工,沒有機器。只有一兩匹馬或者牛。耕地,種植,除草,澆水,全部人工,進度慢,效率低,耽誤了農時。

    四,種子不是優良品種。種子不好,優良品種非常少,麥子一颳風就倒一大片。

    五,大鍋飯,人們幹活不積極。幹活就是為了掙工分,哪管農作物生長的好不好!

    六,男勞力少,基本都是老人和婦女在地裡勞動,男勞力有的搞副業,有的被派去挖海河。我7歲那年想去掙工分,可惜隊長沒給我分配任務,因為我看到有個8歲的小夥伴去掙工分了!

    在我的印象裡,家鄉的麥子收割時麥穗非常小,一個穗子有時只有一兩個麥粒。麥秸又矮又細。玉米快熟時,也是很小的棒子。還有高粱,也是穗子很小。

  • 47 # 勇者吶喊

    你被你爺爺騙了,以前吃不飽只有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要是一直天天吃不飽你爺爺奶奶也沒有精力生你爸爸的,也就沒有你了,你自己想想你要是天天吃不飽哪個姑娘會嫁給你捱餓呀

  • 48 # 正能量秦腔愛好者

    你爺爺集體化並沒有少下苦力,你爺爺集體化有很多勞動是無任何效益的勞動。

    六七十年代吃不飽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原因是集體化廟裡和尚多,互相依靠,都沒有責任心,調動不起勞動積極性。

    其次與化肥,種子,農藥,水利條件也有關係。

    人的因素第一,安徽省小崗村十八位農民分田搞承包責任制,第一年糧食就大豐收了,他們從此就不餓肚子了。全國學習他們的經驗,搞承包責任制,明顯的責任制,比集體化糧食產量提高了很多,從此取消了糧票,隨便可以到市場購買糧食!

  • 49 # 飄零97752576

    不但吃不飽,還餓死人。

    1、技術不先進,種子 化肥 耕作方式都比不上現在,水稻畝產3~500斤就不錯了。

    2上交,農業稅(必須交,還沒有錢),統購糧(必須賣,價格很低)。大約收成的一半到三分之二要上交。

    你看看還剩多少

  • 50 # 軍號聲聲

    解放前你爺爺天天喝酒吃大肉,窮人吃不飽。

  • 51 # 正大光明楓葉zi

    怎麼吃不飽呢,人口不多田地多,還有滿山的野用了和漫山的野兔野豬,河溝池塘都是泥鰍和水魚。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疑惑,因為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小時候我看到的就是這樣子,溫飽沒問題,魚蝦隨便抓,只要勤快點,蔬菜吃不完,每家還餵了幾頭肥豬過年殺。

    但我們真不瞭解六十年代初,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老百姓是怎麼過來的。首先是天災,五九年像今年的湖南一樣滴水不下,糧食絕收,一到冬天就開始有人冷死餓死,六零年也是沒收成,什麼都吃完了,萊葉子野草精光光,河溝溝裡水都沒有哪來的魚,山上面草都沒有哪來的野物。我爸十四五歲,我姑十一二歲都是吃長飯的年齡,我爸一代野外抓了幾個蝗蟲,吃說能吃就拿回來放在火上烤烤,我姑摘了幾片樹葉包著烤蟲往嘴裡塞,我爸問啥味,我姑直搖頭說沒吃出味兒,從此兩兄妹天天在外抓蝗蟲。

    六一年時我媽十歲,還有兩個弟弟,外婆出去要飯倒在半路,手裡還緊抓著兩個雞蛋那麼大的紅薯。兩個舅舅也沒熬多久相續離開了,我的寶貝外公把我媽送給我奶奶然後就跑去江西,到死我媽都不認這個爸,後面那孤老頭幾次回家都不敢上我家門,在江西孤老終身。

    往事不堪回首,人類的什麼尊嚴,什麼人格,什麼理想什麼夢在餓肚子時全部都是不堪一擊。所以請大家珍惜糧食,珍惜眼前國富民強的階段,吸取教訓,讓華人吃飽吃好,讓人類不捱餓。

  • 52 # 光風霽月和光同塵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確實吃不飽。

    人民公社大躍進時期也確實吃不飽,按人頭給口糧,難免的。

    別說魚啊山上的野果,你想到的東西,別人早就吃完了

  • 53 # 夢回青春

    不是不種莊稼,是莊稼長不好。以前是生產隊大集體,種莊稼沒有化肥,只能靠牲畜糞和土雜肥。水利條件也不好,不像現在旱能澆,澇能排。

    也沒有高產的良種,不像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培育了許多小麥、玉米等優良品種,使得產量比過去翻了好幾倍。

    最關鍵的一條是,以前是生產隊大集體,勞動掙工分,秋季憑工分分糧、分柴、分錢。男整勞力每天10分工,婦女每天8分。生產隊設有隊長、會計、保管、記工員、婦女隊長等幹部。隊長按排活,婦女隊長領著婦女們幹活。記工員負責給參加勞動的人員記工分。秋後會計負責算賬,根據生產隊收入的糧食,繳完工糧,留足種子和牲口料,剩下的根據每個工應分多少,按人七勞三,(即按人分得糧食總數的百分之七十,按工分百分之三十)的分配模式造出方案,最後分糧。

    因以前幹活大集體靠時間,幹一天就是10分,幹一早晨就是2分,幹一頭午或一下午就是4分。出力不出力,幹活多少都這樣,因此以前在生產隊幹活是出工不出力,再加上種子、肥料都不好,旱不能澆,澇不能排,完全靠天吃飯,產量能上去嗎?打得少就分得少,每年每人能分到360斤的時候都不多,一般年景也就分200多斤,記的有一年夏季每人分了15斤小麥。我的一個伯伯為了讓一家人能接到秋後分糧,去拿小麥換人家的地瓜幹吃,一斤小麥換一斤二兩地瓜幹,還專門要人家的黑的,他說黑地瓜幹難吃,難吃就吃的少,能多吃幾天。

    知道爺爺說以前天天吃不飽的原因了吧。

  • 54 # 藍天9096012808553農

    個人認為:

    過去有些地區,農村農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有諸多原因造成的。

    有:世界環境的原因。

    有:社會環境的原因。

    有:大集體,吃大鍋飯的原因。

    有:過去田地不上化肥的原因。

    有:過去田地都是上的農家肥產量低原因。

    有:過去田地,不上各種植物助長,拔苗助長的各種植物生長激素的原因。

    有:過去田地不上化肥不打農藥,上的都是農家肥,糧食產量低,畝產也就二百至四百斤左右原因。

    有:大集體,大鍋飯,出工不出力等原因造成的。

    有:糧食畝產低,所以造成糧食短缺的問題。

    有:每年細糧要有一部分上交公糧的的原因。

  • 55 # 吳昌旭

    那個世代都是這樣,那個時候還沒有雜交水稻,都是常規稻種,產量不高,既要交公糧,又要賣餘糧,基本上賣出去的就是社員的口糧,剩下不多,還要按工分,人頭四六分。家裡分到一點糧食,首先要讓出工分的人吃飽,因為他們要幹農活,閒人,也就是老小就少吃,基本上天天都是半飽。

  • 56 # 自由的海風L5

    以前是有吃不飽的,和我同齡的幾個姐妹,在一起聊天中得知,她們小時候,飯沒有吃,就是吃蕃薯和芋頭,還要每天干活,一直到現在,不想吃蕃薯了,種起來的大米,留著給客人吃!

    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生活狀態,有米飯吃的!也是父母持家有道!

  • 57 # 仁者有心

    我在農村長大,實際情況是:

    一,農作物產量低,水稻畝產400斤左右。

    二,大集體生產,糧食除了交公社到國家後,留下可以分給農民的糧食不多。

    三,農民按出工工分數分配糧食,勞動力少孩子多的家庭,由於工分少,分配糧食少,所以不夠吃。並不是所有家庭都不夠吃。

    現在大人一天吃不了一斤米。

    五,那時候大米不夠吃飽,所以就會加一些其他東西與米飯一起煮,比如:大豆葉子,長豆角葉子,紅薯乾等。特別是放多了大豆葉子的飯,吃了拉不出。

  • 58 # 行者178534460

    那時候的莊家光長金子,不長糧食。

  • 59 # 東北小老頭呢

    正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60 # 使用者不同見正者

    前三十年,農村當年的很多的地都是從地主分給農民的,地瘦得只有“骨”,由於生產資料落後,新中國成立後還沒有來得及改壤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沈騰和妻子分居,此前有網友爆料兩人離婚,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