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41 # 江楓1106

    這事我應該是有資格回答的。三年自然災害,加上蘇聯翻臉撤回專家。中國確實到了溫飽難解決的時期。電影(焦裕祿)就已經把當年的社會面留下歷史資料。如果你們看《海棠依舊》電視劇也能瞭解一些。劇中有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節衣縮食話語。1968年到農村插隊,我去的蘇北。那裡確實能吃一次飽飯就是當時人的願望!記得有一次我帶隊到幾十公里外去參加修建河渠工程,冬至那天,幾個一起去的人和我說,想吃次飽飯(平時都是定量的)。我同意了,每人一斤豬肉一斤米一斤大白菜規格去買肉(結果錢不多買的是老母豬肉)。後來吃飽了,他們也吃撐了,下午都沒法幹活了。因為當地人常常是用一鍋水放一點玉米麵,煮成:一吹三條浪,一吸九條溝的粥……。許多村人集體外出要飯。沒插隊前,我在的中學還組織過吃(憶苦思甜飯)那個飯估計現在餵豬,豬也不願吃。

    所以建國的前三十年,中國一窮二白,就是靠:吃不飽穿不暖仍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建設祖國。沒有這些人的努力奮鬥,那有現在的強國富民。

  • 142 # 張羽高歌1

    看到你提的問和荅的有種很陌生的感覺!就象看到清朝老佛爺馬拉火車一樣的怪。

  • 143 # 失氧內燃機

    那年代是以階級鬥爭為綱。也就是說人鬥人為生活目的。搞生產是資本主義。要批判。吃不飽就無力反抗明未?

  • 144 # 瀟哥哥vw

    我70年的,今年52了,我作為一個農村人,我認為我有發言權,從我記事到單幹頭幾年,不是說吃不飽,反正吃的是地瓜幹,有玉米餅子吃就高興壞了!跟媽媽去生產隊幹活,地裡種的莊稼,就問問媽媽,為什麼地裡那麼多麥子,我們反而吃不上饅頭?媽媽說,都交給國庫了,支援國家了,每年能分幾斤(記住,就是每人幾斤),然後生產隊再扣一下你家借的,年底能分幾斤就不錯了。所以那時候不是不生產糧食,而是都上交國家了

  • 145 # 陽春疊峰

    爺爺說的是大實話!

    爺爺說的“以前”,是指80年以前,那時候實行的是集體經營方式,那時科學種地不如現在發達,種地農民積極性不高,勞作你靠我挨,偷閒耍懶,地荒,莊稼產量低,且土地荒廢嚴重,加之非種田的虛工多,賣工糧等,導至種地農民的口糧不足,經常吃不飽,如遇災年,更吃不飽。

    2022./2.16

  • 146 # 郭璽清

    爺爺常說以前吃不飽,難道那時侯地裡不種莊稼嗎?

    爺爺說的以前指的是八O年以前的困難年代,那時候地裡不種莊稼嗎?這是一種困惑問題,須以深度、明瞭、認真的做出比較客觀真實回答,只有這樣,也只有這樣。八O年以前實行的是大集體運作模式,就是以生產隊為核算為單位,然後把集體勞動的成果平均分給生產隊所在的群眾家戶。

    一個生產隊幾十戶人家組織在一起,這樣無形中多出一些原有土地上虛工佔比成份。所為虛工一一

    所謂虛工就是集體運作過程中各種明目的雜務,領導班子不在土地的勞動所產生的工分和飼養畜牧人員,外調等等……

    不在土地上的工分讓土地負擔,導致大集體拖累很大,畝產的三分之一不在話下。

    一般情況下公糧籽種畜牧飼料儲備糧以外分到家戶原糧不足的那種程度。為了家戶口糧問題,有些生產隊瞞產私分,就是把糧食一少部分分到家戶不計帳。

    瞞產就是對上級隱蔽搪塞的一種行為,其目的上繳公糧輕些而已。

    八O年以後土地家戶經營,土地上的產值家戶自主支配就完全不得一樣了。土地上的勞動時間上大集體減少一半甚止還要多些,餘糧無不推向市場。八O年往後過來的十年二十年天氣可以說國家解決了中國歷史上永遠解決不掉的吃飯問題。

  • 147 # 五閒區民

    那時人少地多也吃不飽,一是產糧低,比如小麥畝產百十斤,現在畝產1200斤左右。二是耕作淺,土地不保墒。過去牛耕地,兩寸左右,現在機耕地,半尺有餘。三是種子老化,比如小麥長得很高近一米,易倒伏。現在優良品種小麥長得很低,產糧高。四是沒有農藥,病蟲害多發,比如蝗蟲危害很大,蟲子多得嚇人,人身上的蝨子就做不完,有句俗語叫:逮不完的蝨子,拿不盡的賊。五是公糧任務重,農民每畝地一般有百分之三十的收入交了公糧,支援國家建設。那時老百姓愛國勝過愛自己,都把最好的糧食曬了又曬,乾淨得不能再幹淨了,才交到國家倉庫,而把不好的糧食,留給自己吃。六是全部體力勞動,效率低。比如小麥收割到夏種結束,最快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效率低。1956年陰雨天,小麥到中秋節才結束。現在小麥收割到秋作物播種完畢,五天左右造成。同時,現在除草劑除草,不用體力勞作。而過去鋤地很困難,從春天到農曆六月六,每天都要下地勞動,地裡還是荒草很多,滿地的雜草鋤不盡拔不完,勞動強度是現在的人不可想象的。我小時候,五十多歲的人,都駝背得頭伸著走路,那都是一生辛苦勞作、擔擔挑挑的結果。

    過去的人,出力勞作的強度,要比現在的人辛苦千百倍。

  • 148 # 使用者高原雲杉

    爺爺說的是真話,剛解放那幾年,百廢待興,糧食產量非常低,後來大躍進,直到三年自然災害,城裡人都是計劃供應,鄉下人種田除上交公糧後,餘下的糧食由生產隊集體分配到戶,口糧真不夠。吃不飽飯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誰都沒怨沒,我們也是那個年代走過來的,真正的好起來,是改革開放,包產到戶以後,生活才不成問題了。

  • 149 # 走進綠色

    兩種情況,一是真的吃不飽,二是可能別有用心。

  • 150 # 已是大爺

    那個年代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下來的全部收成,除了交公糧與各種提留,所剩無幾。有幾家幾人能吃飽飯,更別提油水了。

  • 151 # 使用者IO24362Ol7958

    都打麻雀和砍樹鍊鋼去了,這裡沒有一個字是笑話。

  • 152 # 純正農家養蜂人

    過去六七十年代農民吃不飽,主要是以青菜,紅薯,紅薯面為主糧,並且是十個人有十個人都有胃病,也就是整天嘴裡面吐酸水,主要是常年吃紅薯,紅薯面為食物造成的,這在我地完全是事實。

    在五六十年代,那時候我地的土地全部都是種的小麥,可由於小麥的品種劣質,又缺少化肥,一畝地的小麥產量高產地塊也就是一百斤,產量低的地塊一畝地六七十斤,一畝地再留二十多斤小麥種子,上交公糧以後,一個人平均也就是分十斤左右小麥,十幾斤小麥一個月也就是合一斤小麥。

    秋季土地全部種上的是紅薯,冬季以吃紅薯為主,大部分紅薯切成片曬乾磨成麵粉是春季,夏季,和秋季吃,紅薯是不能當主糧吃的,像我們平原又不種水稻,你說一年一個人分十斤左右小麥,農民會能夠吃飽嗎?只有一年依靠吃青菜,紅薯,和紅薯面吃,所以過去我地的農民是十個人十個人有胃病,整天嘴裡面吐酸水。

    作為現在的人又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特別是那時候城市裡面的工人,市民每月可以領到二十多斤的白麵粉和大米吃,他們是不知道農民是怎麼生活的。甚至是農民還把紅薯加工成紅薯粉上交公糧,城市裡面的人和工人可以說吃的都是細米白麵。是根本不知道紅薯渣有多難吃,可是農民把紅薯粉上繳公糧以後,紅薯粉渣也是農民的生活口糧。

    你說像我們地方的農民能夠吃飽嗎?農民吃什麼能夠吃飽飯呢?因為我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農民,我文章中說的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 153 # 在路上浙江

    那時候也種莊稼,所以現在大家要感謝袁隆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沈騰和妻子分居,此前有網友爆料兩人離婚,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