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81 # 詩書訪客

    請問:這是誰的爺爺?以前天天吃不飽怎麼熬成的爺爺?按道理早就應該餓壞了吧?要不,此爺爺說的是解放前吧?

  • 82 # 北方的狼菩薩的心

    我從小生活在北京的一個大雜院,有二十多戶人家,跟我一牆之隔的鄰居家有六個孩子,男主人在一個集體所有制企業上班,他當時工資挺高的有六十多塊錢,女主人在家沒工作,就在街道領些零活,如糊火柴盒,繡花手絹,剝豆子等等,吃的伙食不好,穿的也差,老大穿過給老二穿,再給老三穿,破了補補再穿,但是沒餓著沒凍著,該上學上學,有病該上醫院上醫院,一個人上班養八囗人一大家子,我們院二十多家,不管家裡人口多還是人口少,沒聽見誰家說吃不上飯捱餓了,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存在差別可能跟地區有關吧。

  • 83 # 夢幻天空za

    我也是那個時候過來人,我們國家只有三年困難時期真的捱過餓(既59,60,61年),其餘年份也基本上能吃飽,當然全國很大,有的地方區域性遭災捱餓也是有的。另外,那時糧食普遍產量低,加之人的食量大(由於菜類肉食很少),象我們這裡靠天吃飯的地方,有些年天旱減產也會挨俄。但是,一有災國家就給我們救濟糧,也沒有餓死人,說經常吃不飽飯,那是不實際的。

  • 84 # ZDK5

    一方面是產量不高,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糧食都交了公糧,留給自己的就很少了。

  • 85 # 關燈不瞎火

    以前產量少,小麥一茬畝產正常也就300斤,現在畝產1千朝上,這些都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以前靠天吃飯,現在一般的旱澇災害也都能克服不至於減產太多,原來吃不飽確實跟生產力水平低有關係。

  • 86 # 豁達農夫

    確實吃不飽,吃不飽就是吃不飽!別講客觀,什麼還賬等等,欠下賬不還行嗎?不還是自己欠的嗎?聯產承包第一年就吃飽了,而且有餘糧。越窮孩子越多,吃飯和餵豬一樣,連湯帶菜搶著吃,一年的糧食多半年就沒了。總是到糧食灌漿時斷頓,這還是糠菜摻合著吃,所以說青黃不接。

  • 87 # 種田老翁

    我也親身經歷過,我和共和國共庚,聽父輩講再苦再餓比舊社會強十倍,居有其屋,耕有其田,天天出工,幫自己做事,比做長工打短工自由。糧食產量低,南方種雙季水稻畝產800斤算跨要,那時一無雜交水稻,二無化肥,三無農藥。當然長不出好莊稼,那時三無農民身體卻很健康。

  • 88 # 中式邏輯123

    說實話,是真的窮啊!我們是一般家庭,回憶估計,一家五口,積蓄可能有幾十塊錢吧……

  • 89 # 職場精英培訓師—犁子

    我經歷過那個年代就知道了。那年頭,確實吃不飽。為什麼?

    當時的稻田,生產率極低,每畝三四百斤。我家七口人,有三畝地,你說怎麼吃得飽呢?!

    一年吃不了幾次肉,肚子裡沒有油水,肚子刮,感覺就很餓。我曾經每晚吃四碗米飯,而且是那種大碗。

    當年,每家都養有一兩隻豬,還有牛、雞、鴨等,不多,放養,必須到節日才能吃。

    養豬可不像現在,很辛苦的。一個家庭也只能養一兩隻,到春節了才能殺年豬。

    當時生產效率極低。我媽每天早上天黑就起來,要到兩公里外的地方挑水。

    挑水,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可是,當時很普遍,家家有水缸,戶戶有水桶,沒有水龍頭,沒有自來水,我們小小年紀就去挑水了。

    當時還沒有洗衣機,每天媽媽都要挑著兩桶衣服到河裡去洗。挑完水,洗完衣服,就到中午了。

    所以,生產效率低,吃得又多,總感覺吃不飽。

    哪裡像現在,每餐都有肉,無肉不歡。不用挑水,擰水龍頭水就來。現在種雜交水稻,畝產上千公斤。就是在大山裡,也能種稻谷。

    你想想看,這麼高的產量,吃不完又可以餵雞餵豬。

    我的老家,有一個養豬場,自動化、機械化養殖,每個農民可以養兩萬頭!

    如此大的生產力,不吃到撐了才怪呢!

    總的來說,當年吃不飽,不是不種莊稼,主要是:

    當時科技水平低,生產率低,物質極度缺乏。食物單一,肚子裡沒有油水,所以感覺餓。種莊稼,產出率低。一個農民只能養活自己及子女。現在機械化生產,一個農民能養上萬人。

  • 90 # 孤星冷月W

    從1949年解放到1980年單幹,31年時間,中國的糧食總產增長了兩倍,人口翻了一番,人均壽命翻了一番。從1980年單幹到現在42年時間,中國糧食總產增長了一倍多一點兒,人口只增長了不到二分之一。有資料為證。

  • 91 # 雙猴機杼

    你爺爺說的天天吃不飽要是說解放前那是事實,要是說是新中國成立後,那是昧良心。即使是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也不存在天天吃不飽的問題,在農村按人口每人每年幾百斤口糧不少,只是各地標準不一樣。覺得一二三先生的評論很中肯,實事求是。新中國是在極貧極弱的環境下站起來,前進中的困難可想而知。不過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逐步發展壯大,人民生活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由吃不飽到吃得好。這才是歷史事實。否認事實真象,就是忘恩。

  • 92 # 奮鬥壹玖肆玖

    我五O年生,從我記事以來,剛建國時間不長,糧食是緊張些,但也沒有到了有些人說的天天吃不飽,餓肚子比舊社會還嚴重!

  • 93 # 正義凜然柑桔R

    我70年生人,不知算不算爺爺輩,生活在土地廣袤的吉林東部。1980年以前,生產力低下,沒有農機、除草劑,種地極為繁重,一個壯勞力剛鋤完一塊地草,回頭地又荒了,又得起壟、除蟲,根本打理不了多少莊稼,加之種子技術不行,化肥量小單一,糧食產量極低。所以儘管到處綠水青山、棒打狍子瓢舀魚,但糧食主要是玉米且只能吃小半年,其他時間段只能用土豆、角瓜、灰灰菜充飢度日。

  • 94 # 杜寶金801

    前三十年說天天吃不飽不客觀,要說吃的不好是真實的。

    我們那個地方盛產紅薯,由於是半山區,靠天吃飯。其它作物產量很低,遇到天旱甚至顆粒無收。只有紅薯耐旱,只要苗根沒有旱死,只要下場透雨繼續生長。同時,紅薯是五斤頂一斤糧食。比如說每人每年4OO斤口糧,摺合成紅薯就是2O00斤,吃飽肚子是沒問題。但是一年到頭吃紅薯,儘管紅暮的吃法有十幾就,但品種單調,怎麼個吃法也是難吃,也有些小雜糧,很少,至於說大米白麵只有逢年過節吃上一兩頓。

    更談不上吃的好。

    應該說,農村的改革徹底解決了吃飯問題。不僅吃得飽而且吃的好。這個變化是天翻地覆的。

    所以說,改革開放的偉大成績是不可否認的。

    改革前三十年,生活雖然艱苦,但那是創業階段,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沒有過去的艱苦就沒有後來的幸福。

    因為生活艱苦而否定前三十年那是沒有良心。

  • 95 # 健行一

    交公糧,地少人多機械化程度低。畝產量低。

  • 96 # 夢幻天空ds

    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懂為什麼吃不飽飯,你說他們種莊稼,他的莊家總得很大,無語,有很多東西你們不知道啊!

  • 97 # 心累力乏

    你說爺爺常說以前天天吃不飽,問難道那時候地裡不種莊稼嗎?我從三個方面回答:

    一是莊稼產量低。在生產隊時期,生產力落後,農活全靠人力和畜力,糧食產量也很低,以小麥為例,一畝地能有三百斤收成,就是一類好地,三類地每畝麥也就百兒八十斤,大部分土地的產量都在200斤左右。小麥收穫後,挑上等好麥交售愛國糧,生產隊要留種子糧和儲備(挖河等大工程)糧,每口人能分百斤以上的就是好地方,每人分到百斤以下的鄉村非常的普遍。試想,一口人一天平均二兩小麥,不要說家裡辦什麼事,即便是隻吃飯也難以維持下去。

    二是科技較落後。過去,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高產的種子,很多時候都是重複繁育,打了小麥後,挑些顏值高的留種子,麥穗上的籽粒少的很,農民俗稱"蠅子頭";農諺說,糧食是朵花,全靠糞當家,沒有化肥,只有土糞肥,土糞肥的數量也很有限,莊稼自然生長,低產量是必然的;農田水利條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沒有水泵,大口井是鐵鏈子水車,需要牲口拉,工作效率低的可憐。另外,雖然莊稼病蟲害少,但也不是沒有,即便是發生了病蟲害也沒有什麼藥可以防治。

    三是口糧不夠吃。前面說過,過去的農業生產,由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落後,幾乎是傳統的,原始的,糧食產量非常的低,除了交公糧和集體留存,能分到農民手裡的糧食,一口人也就是百十來斤,就小麥而言,別說吃白麵饃,擀麵條也喝不了多少頓,加上秋季糧食,一口人每天的口糧也不足半斤,紅薯就成了農村人的主食,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一些地力差的地方,連紅薯也吃不了,挖野菜,吃樹葉,只要是地上能吃的東西都吃了。

  • 98 # 夢幻餃子5C

    沒有良種,沒有化肥,產量低;原始耕種,人的體力消耗大,吃的相對也就多。

  • 99 # 東方韻nxl

    你說的以前是什麼時代?解放前餓死人是常事,死個人如死個螞蟻。解放後中國白手起家,五十年代靠天吃飯,吃不飽在有的地方是真的,但為了你們下一代精神飽滿,熱情洋溢,幹勁十足,打天下、守天下哪有不吃苦的?艱苦奮鬥我們樂在其中。現在我們給你們基礎打好了,日子好過了,你們說我們壞話,這叫沒良心。

  • 100 # 中國老劉頭

    怪不得你提出這樣的問題,原來是遺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沈騰和妻子分居,此前有網友爆料兩人離婚,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