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21 # 豁達熊貓cv

    書法繁簡分開用還是比較好,根據書寫的內容,用途不同,要繁體就繁體,要簡體就簡體,這樣從整體上容易辨認,佈局合理,體現出書法的美感。

  • 122 # 西方商醫研究

    繁簡是相同文字以不同外在結構所表達的字形意義各異,就像文言文和白話文一樣。如果書法作品中有繁簡兩種文字混搭,說明作者思維邏輯混亂,語言文字元號的表達能力不夠嚴謹,書法綜合素質不高,基本功不紮實。

  • 123 # 邊山居士

    書法,不單純是寫字,嚴格來說它應當屬藝術的範疇。透過高超的藝術手段展現美的視覺效果。所以還是要寫繁體為佳,有時候會出現我們所認為的簡體字,那是草體。現在的簡體字也是根據草體字變化而來的。有些嚴格的書法作品還要求行草不能並用,主要是講求規範。

  • 124 # 飾品訪譚

    個人理解是,繁簡併用是書法的必須,書法的發展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一種伴生品,隨著中國經濟全球領先,中國文化自信提升,簡體將被更多人熟知,繁體又是簡體的歷史由來,兩種寫法都是記錄中國文化,慢慢就形成了混用的習慣。

  • 125 # 照松居士

    關於繁簡字,“識繁用簡”是當下很多人的共識。但在寫字與書法創作兩個領域,則應該分開來看繁簡字的使用問題:一、就日常工作生活寫字而言,用簡體字無疑是一種趨勢和必然,寫字較快、也便於交流。在列印文書方面,國家則要求使用規範漢字,即簡體字。但在手寫字的時候,簡繁並用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也不提倡這樣;二、在書法創作領域,則應該提倡使用準確的繁體字。因為繁體字更能展現漢字的原貌,體現書法文化的傳承,更能透過筆畫與線條展現漢字的美感!不建議繁簡併用,因為很多時候,同一個簡體字,並不能準確地體現繁體字的原意。現將一些書法創作中,常用的簡體字對應繁體字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文字原意與各位分享:

    僅供大家參考。

  • 126 # 使用者輕風拂

    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化的現在字,請寫的清晰,別滿紙飛舞,誰都不認識寫的是什麼。

  • 127 # 直爽觀音我佛

    若非必需,則不必要!書法創作中若真書就真書,若簡書就簡書,不建議“雨裡夾雪”!

  • 128 # 汝水曉浪

    書法是中國國萃之一,是5000年的文化傳承,今人學習書法,最主要的精髓是臨習古代書法家的優秀作品,從中汲取古人書法的精華,代代相傳,才能保證中國書法的特有魅力。既然是臨古習古,就應有古風古韻。繁體漢字與簡體漢字最大區別是,前者保持了中國漢字原始筆劃和風貌,後者為了書寫方便快捷,在筆劃上進行了刪減,從個人愛好認為,繁體字更好看耐看,在書法作品中展現,更能體現中國漢字的特有韻味與魅力,因此,優秀的書法作品基本上都用的是繁體字,很少用簡體,更忌諱用繁簡結合。當然,一些書法家受人之託,替人寫招牌、匾額等一些供大眾識別的樓堂館所及學校,院所名稱的書法作品,基本上都選擇用簡體漢字,主要是方便大眾認識。

  • 129 # 長葛高根明

    應當繁簡併用,不能繁簡混用。簡體字已經深入人心,也簡潔明快,當然要大力提倡。繁體字是個寶貝,不能丟棄,如果不用,一代一代,慢慢地,就沒人認識了。但是,不能繁簡混用,一篇文章中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顯得不倫不類,別人看著也彆扭。喜歡繁體字的就通篇繁體字,喜歡簡體字的就一律簡體字,各從其志,別人也不必說三道四。

    學校教育,應當教學生認識繁體字,但不必強調學生必須使用,這樣“雙規制”,對保護、傳承繁體字是有好處的。如果學生完全不認識繁體字,一代一代的,將來那些古典書籍怎麼辦!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那三個都湮滅無聞了,現在他們的古代文字都沒人認識了。中華古典書籍蘊涵中華文明,可以想象,如果都不認識繁體字了,一代一代的,那就…

  • 130 # 易海弄潮三千里

    必然,因從書法角度,繁簡字型好看與否,關鍵在搭配,而繁簡字的書寫搭配,各有優劣。故各人因自己書寫搭配優劣而釆用繁簡字!

  • 131 # 詩意海浪dE

    事物應是用發展的眼光看,是否符合文化交流、發展、普及。書法又是藝術,要有藝術的美感,書法繁簡字型共用,如符合藝術之美感,也是為之不可。

  • 132 # 清爽鉛筆QI

    看問題得辨證看問題,否則一葉障礙物。從文化傳承角度講從甲骨文到秦統一文字繁體字到民國時期魯迅先生曾恨恨地說:繁體字不除國將其亡。說的不是字而是繁體字費時費力影響文化表達和傳播迅度。到新中國政府簡體被提上工作日程,簡體字便於文化表達迅度,便於輸入電腦程式設計這是時代進步。從社會的文化傳播來說是漢文化又一進步拱固發展。如果從書法角度來講是閒休文化傳承繁體字的精神穿越古人創字精神思想感情提高繁體字書法文化符號有著獨特魅力。兩者不可惑缺。願中華文化與時代交相輝應源遠流長。!

  • 133 # 胡說亂道一通

    是歷史規律,中華書法歷經幾種字型演化,迄今才是這種樣子,新中華第一次簡化子,也還符合漢字演化。不是大忌,是發展!

  • 134 # 維京無極

    書法是一種藝術,它不是人們溝通的信件,也不是官方的文書,無論繁簡只要有美感都應該被認可。

    看看偉人毛澤東的行草書法,有不少是繁簡併用的,自成一體,為多數人追捧。

    當然,如果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混寫,那就不倫不類了。

  • 135 # 原態夢工場

    因繁就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書法也是這樣。簡體字就是從繁體字因古人書法簡化而來的,且大都數就來自於古代書法家之字帖,是因繁體字草書而演變,古人就能繁簡滲雜,今人就應學習之,為何要區分呢?說繁簡併用是書法大忌的其實是自已不懂書法的演變和發展,才有這一泥古說法。而書法著重在於法之變化,拘泥於法之不變就是死法,就不是書法。

  • 136 # 正直海風KE

    中國傳統文化的統一和諧必然少不了繁簡單的共用,首先要知道簡化字是從草書中晚胎出來的,那麼在現實的實踐和運用中觸夠或多或少做起到相符相承的結合!

  • 137 # 谷鳴清泉

    書法上出現繁簡,我認為都可。書法本來是觀賞,借鑑。繁,繼承前人留下魅力所在,當保留髮揚。簡,後人創下的神韻,應當傳承。古今,繁簡一對一照,讓人學習借籤更方便。在書法通篇中要不全簡,耍不全繁,還不及混合好看。所謂書法大忌,我不認同。還是讓筆者自由發展。更好。

  • 138 # 隨性自由的奶茶y

    繁簡併用是書法之大忌,何為書法,書法就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法則?何為法則?前人留下來的好的作品就是法則,學習他們,然後再創新!如果繁簡併用那不叫書法,那是練字!

  • 139 # 北極閣1

    這個問題涉及書法和文字兩個方面。

    (一)關於書法

    書法有篆隸草行真(楷)等體例,形成過程是逐步演進的。自始皇書同文後,秦有篆隸,漢起有草書,楷書至漢末逐漸定型。其中各類草書純粹是為書寫方便,在一定的範圍內產生並交流使用的書體。草書結構因書家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均有規律可循;行書有行草和行楷之分,是人們在實際交往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書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蘭亭序就是一絹行書作品。

    (二)關於文字

    中國漢字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演化過程。秦朝建立,文字第一次統一。但這一統一,也是相對的。中國地域遼闊,受各種因素影響,異體字仍然存在,及至清代康熙字典,才第一次形成較為完整的漢字字型檔,規範使用。但是繁雜的點劃結構,為漢字的書寫推廣使用帶來諸多不便。1935年,民國政府推出了一次漢字簡化方案,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推出了新的漢字改革方案,其後至今,又有幾次簡化字表公佈。1977年後二簡方案在1986年作廢,但也產生了部分影響。漢字今後還會不會簡化?個人理解,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漢字簡化有所遵循。一是異體轉正。很多異體字均見於字詞典,在文字改革時刪繁就簡,拿出一個來正式使用。現今發現一些舊時碑帖或書畫作品中偶有簡化字,其實際是作者使用了異體字,而非今人偽作;二是草體楷化,如毛澤東三字中的澤東二字,就是草體楷化而來;三是在遵從形聲指事會意假借等造字原則的基礎上,對偏旁部首字型加以規範調整,如言字旁調整為訁字旁,橋調整為橋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分使用環境,繁簡併用的,如數字一至十,常用簡體,特殊情況下用繁體。餘不再述。

    (三)我的認識

    從上面可知,書法有體例,但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漢文字也在努力尋找簡便認識和書寫之路;簡化字是文字改革的方向,和書法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行書,無論是行草還是行楷,應該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努力方向。作為行書,一般繁簡併用並無不妥;作為篆隸,則須用繁體,因為簡體字是後生的;如若草書,還是儘量學好先人的筆劃轉承,以免讓人笑話;楷書,按個人喜歡,繁簡皆宜。

    說到底,寫寫字,練練書法,作為一般筆友,主要是自己陶冶情操,抒發感情,尋找樂趣,或充實自己,或娛樂他人,開心就好!用繁用簡,書法有規律,但沒有大忌!

  • 140 # 科技你我它

    書法原本就沒一個量化標準,繁簡大小,行草混合一起喜歡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信詐騙被騙人能否起訴轉賬卡主民事賠償?